《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时间:2023-06-16 09:25:18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1

  《老师,你在听吗》第四章中探讨了教师在促进儿童对话中的作用。在对话过程中,对话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当你进入这种学习环境中,儿童的声音是清晰的,却很难找到教师,因为他经常在儿童中间与儿童交往,倾听儿童的语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而对于儿童,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在发言、动手、思考时,始终是那样强烈地想让老师发现并肯定自己的存在,因此,教师应学会善于倾听幼儿的一切表现。

  我喜欢主动走近孩子,倾听他们的`声音。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许多童言趣语,这些童言趣语不但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也让我从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问题,为他们提供适时、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始终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并不时用信任的眼神去鼓励他们。倾听,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想法的机会,还是我进一步了解每位幼儿的基础,并为我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了依据。由于幼儿的认知结构、能力、经验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活动中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构想与行为。

  于是,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我总是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观点,并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倾听成为我了解幼儿所思所想的必要手段。我想,幼儿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个独立、完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只有学会倾听幼儿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心思,走进他们的心灵,从而提高教育的适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2

  《老师,你在听吗》是由丽萨·波曼女士推出的一本儿童教育的力作。这一着作要求教师仔细思考与审视日常教育中的对话是否有效,对话是否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了真正的影响。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我们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思考师幼互动存在的不足,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倾听”从字面上理解狭义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广义包括文字交流等方式。我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述心声,这就是倾听。

  倾听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必须的技能,是我们洞悉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心灵的'有效途径;倾听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学习的前提,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必经之路。幼儿园主要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阶段,特别是倾听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地影响。《老师,你在听吗?》,通过详细具体的实例,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我们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支持儿童早期学习的环境;我们应该在一日活动中为儿童提供对话的机会,如:早晨来园、饭后喝散步等时间,提供一些有意义、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去谈论,我们鼓励幼儿进行对话,相信他们、认真倾听他们,对他们的想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了解他们的情况,发展幼儿的学习潜质和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3

  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是在问:孩子,你在听吗?现在想想我们当初一味的反问孩子,可孩子还小,他懂得会比你老师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那么《老师,你在听吗?》正式我们现在该去思考发现的……

  在研读时有这样一句话“给儿童指导也许能教会儿童如何按照指示去做,但不能让他们投入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提出的仅仅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那么儿童不会参与到可以扩展他们图式的互动对话中。”

  正如文中指出的那样在“完成课程”和“确保孩子们知道这些东西,并通过考试”。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主导着师幼之间的对话。确保我们的声音能最大限度的传达到幼儿的耳朵里。可是孩子们的想法是什么,孩子们在我们提问的当下又在想些什么呢?孩子们又有什么奇思妙想呢?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我们忽略掉。而我们可能不知道我们忽略掉得也许是孩子们的创造力、孩子们的好奇心,孩子们的探究欲。

  过去的也就让它过去吧!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努力做到让孩子们有时间去思考。因为一旦有了思考的时间,你在交流自己的想法就会变得重要。时间能让我们加工信息、反思、联系自己原有的想法。对话需要有一个放松的节奏,这样儿童在其中才有时间去思考、反思、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此同时还可以在倾听幼儿谈话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些孩子们的兴趣点,从而为孩子们创造对话的时机,让每一个孩子们都能参与到对话活动中。

  观念正在改变,而倾听习惯也是需要培养的。

  让我们蹲着与孩子们交流,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让每个孩子觉得被尊重。

  让孩子们的声音被最大限度的听到。

  你瞧,倾听的种子正在发芽……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4

  《老师,你在听吗》一书第三章“为对话创设正确的环境”中提到,教师经常无意识地用不同的活动把儿童的一日活动安排得太过充实,以至于儿童几乎没有时间去尽情享受并探索每个学习机会,我对此深有体会。

  我班有个辰辰小朋友,前一段时间经常往厕所跑,通过几次观察,我发现,厕所有小朋友时她就去,厕所没有小朋友时,她也要在那里蹲着等一会儿,我决心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一天,辰辰提出要求小便后,我悄悄尾随其后,只听辰辰一到厕所就和佳佳聊开了:“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我妈妈说放学给我买汉堡吃”……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不是真的要小便才去厕所的,而是把厕所当成可以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和宣泄的地方,因为,那里没有老师的干扰,能使她小小的心灵的'情感得以寄托。

  我可以采取强硬措施限制她去厕所吗?不行!这样只能压抑她的宣泄,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我领悟到,平时给幼儿自由交往的机会太少了,才使得她们不得不到厕所去寻找自由,同时我深深体会到,在平日工作中孩子们的每一次告状,每一个表情,每一回争执,每一次轻轻抚摸你的手……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孩子在向你传递着幼小心灵的需要。以后的日子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不受干扰的谈话时间:来园后、吃点心后、午餐后……而我也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忧伤,聆听他们的秘密,真正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创设一个健康宽松的 空间,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自由。

  瑞吉欧的教育者们把环境说成是儿童的另一位教师,这种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去思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学习环境应该成为充满学习、乐趣和希望的地方。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相关文章: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06-24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笔记09-25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04-30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04-30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06-06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12-17

《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1)12-17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07-07

读《老师,你在听吗?》有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