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贫穷的本质》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1
有很多自己无法理解,但是细想会发现非常真实的例子。
比如说,有的人会每天都喝“奢侈”的茶(相对必需品而言的“奢侈”),却不愿意把喝茶的钱存下来买化肥(可以让自己种植的收益更高)。
又如罗伯特·延森和诺兰·米勒的研究也表明,对于那些非常贫穷的城市家庭来说,当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优先选择获取更多的能量(以提高生产力),而是获取味道更好的能量(以鱼虾代替主食)。
这就是所谓的穷人思想。当然,这都是环境的决定的。一般来说,不是因为他们有穷人思想所以变成了穷人,而是因为贫穷的环境让他们拥有了穷人思想,进而陷在贫穷的陷阱里,无法爬出来。
穷人思想,具体表现为三点。
1、“今天”的诱惑比“明天”致命。今天的1块曲奇比明天的2块曲奇更诱人。这对穷人和富人都是一样的,人都容易屈服于今天的诱惑。区别在于,富人即便吃掉了今天的1块曲奇,虽然得不到明天的2块曲奇,但家里还有很多曲奇。又或者富人可以今天先吃家里的曲奇,然后等明天的2块曲奇。而穷人吃掉了今天的1块曲奇,就再也没有曲奇了。这些愚蠢的事情富人也会做,只是做出来并不需要承担高昂的代价。
2、对未来的预期决定了今天的选择。
3、穷人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由压力产生的`皮质醇会使他们做出冲动的决定。
想起了《东京女子图鉴》。女主绫奋斗了这么多年,以为终于可以和港区出身的人平等相处,却发现她依旧无法赢过出身好的女友人,也无法成为港区男的正妻候选。
阶层不完全与金钱有关,还有理念、生活习惯等等。这一切都不是一代人可以轻易争取到的。要不然也不会有所谓暴发户、土豪的叫法。当然,这样的上层社会的思想,不要也罢。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2
终于把《贫穷的本质》读完了。
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那个S型曲线。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S型曲线,处在拐点之前的状态的时候,人没有钱,没有文化,没有知识,也看不到希望,所以一般来说大部分穷人和弱者处于一个恶性死循环。但是一旦跨越了那个S型拐点,就进入了良性循环,人就从此走出贫穷和逆境,进入光明和富有。但问题是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是会堕落的,所以要在泥潭里保持奋斗和温暖需要强大的.自制力和自信心。大部分人都失败了。如果有一天我处于这种情景,我希望自己能够毫无来由地相信光明,寻找爱。
S型曲线同样是做生意的模式。大部分小生意是赚不到多少钱的,并且要把生意做大就必须加大经营规模,但是大部分小企业从事者都不明白这个道理或者没有办法扩大经营。所以大部分人死在了拐点之前的泥潭。
第二点是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我们都认为是“体制”导致了一切落后和苦难,并且不愿意再从某个琐碎而具体的问题上去思索解决方案。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空谈很多大道理,不能期盼一种“主义”或者“政治”来解决所有的小问题。像“由给选民看候选人的名字改为看候选人的照片”这种小改变就能起很大的作用。政治问题不都来源于“西方破坏”或者“民族劣根”,而有可能是某个实际操作中细节没有考虑到。
我想到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手机QQ,要聊天和发表说说必须要多一个选择步骤,这个理由足以让我抛弃QQ使用微信;就像网易云阅读每次载入都会出现一张图片,这导致我打开这个app的次数大幅减少;就像加多宝的昆仑山矿泉水,用商业模式分析是没用的,我不买纯粹就是因为它瓶子和包装太丑了。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3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因为今年诺贝尔奖影响,才来到这里看这本书的。很粗略地读了一遍,感觉这本书最佳可贵的地方可能就是其深入实地调查、真正地和很多贫困人群交流、与扶贫人士探讨。告别了以前大多数讨论贫穷经济上那种精英式的“悬丝诊脉”,和自以为是地“隔空开方”。为什么有些扶贫措施行得通?为什么有些又不行?那些贫困人群在面对贫穷时的所思所想:这边本书里都有记录。所以,如果来贴标签的话,那么“真实”无疑很适合它。
分章来看,本书从人们长期认为与贫穷相关的地方开始着手研究:饥饿、健康、教育、家庭、贷款、储蓄、创业和政府政策。先探究理论上这些因素和贫穷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实际,或加以佐证、或提出质疑,最后梳理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很多地方,如果不是书中有明确的调查,读的时候我都不太相信;原来真实情况是如此,那些穷人原来是这么想的。拒绝将懒惰和贫穷划等的公式化思考,认真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这是作者提供的发现贫穷原因和解决之道。很佩服本书的作者能够长期坚持这项令人生畏的研究,这才是造福于人的真正学术精神。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是书中描述的穷人对于自身如何脱贫的看法。介绍到的很多例子表明,外在的助力都在那里,但是自身可能因为之前的教育或信息不足,导致这些援助不能够被好好利用于自身的财富创造。与其说存在着“贫穷陷阱”,不如说是存在着“贫穷心理陷阱”。如果不能摆脱贫穷的心态,给予再多地援助,都很难保证能够脱离贫穷的现状。这不止适用于最贫穷的那些人们,也适用于像我这样的人。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4
这里讲到了教育与贫穷的本质。
我之前早高三的时候,我们有阵子流行读书无用论。在这里有个数据就可以证明。
“在马达加斯加。640所学校的学生家长们曾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即孩子们上完小学之后应怎样谋生,上完中学之后又应怎样谋生,70%的家长认为,一名中学毕业生会得到一份政府工作,而实际上只有33%的中学生得到了这种工作。”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的我,我很有感受。小时候读书我父亲就和我讲读书然后当官,之后你想什么就有什么。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就是现在都还是的,感觉中国就是个很奇怪的`国家。
这里的读书已经不是需求了,而是一种传统,只有读书不管你有没有工作但是你还是被大家羡慕的。因此很多人借读书来逃避现实读博读研但是现实工作却与科研工作没有半点关系。已经超越了教育的原有理念为了读书而读书,然后去换取好工作。而不是自我修养提升。
看完了总体感觉,就像最后总结说的一样,只是抛砖引玉。
贫穷的本质,摆脱不了资金——没钱信息——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不具备工作能力,听说读写专业技能平台——和信息有关,但是有时候有信息确没有渠道实现,比如人人谩骂但是内心羡慕的——内部安排。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5
今天找到这本书的时候,所以就想搞明白,我到底为什么这么穷。结果读完了以后发现,这本书讲的人比我更穷。它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每天收入在0.99美元以下的这种家庭。
书中说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有更多需要我们去帮助的人,需要我们去了解,怎么样让在最底层的这些贫穷的人口然后摆脱贫困的这个问题。
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进行剖析,对他们来说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经济危机中”,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让他们获得帮助完成自我的脱贫。
我基本上看完就觉得“妈呀,太难了吧!”一点点风险就可以把他们打回原形。如何提供援助等方面对我来说这还很难,因为它太具体了,不仅需要那种无国界的奉献精神,还要用正确的方法。不是无脑给钱,而是真正激励他们自己改变命运。
为此我感到十分沮丧,因为我做不到。
但是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Bruce安慰了我,寄宿学校长大,牛津数学系毕业,21岁采访讲出 "try to avoid proud but hard",毕业后去伦敦东区(贫民区,治安乱) 的公立小学教数学,40+岁又离开公立体系去到薪酬高环境好的.私立学校教书。是所有人里结婚最晚的,遇到了和他一样温暖的另一半。
他告诉我人的能量是有限的。
Bruce最让我触动的不是他一直帮助别人,他做的事不是要感动别人,是做想做又有能力做的事。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力所能及,恰到好处。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6
后脱贫时代应聚焦精神层面的贫困治理
笔者以为这本书对我们的启示不仅在于研究的结论,还在于帮我们换一种视角和思路来思考脱贫工作。我们需要在理解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来设计助其脱贫的方案。面对贫困人口所呈现出的与预期有差异的行为表现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站在他们的视角上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急于表达我们的无奈、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更不应简单武断地归因,并在这样的归因基础上继续下一步的措施。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已经成为我们对扶贫路径的共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所谓人类贫困指的是不具备基本的人的能力,例如文盲、营养不良、卫生条件等,能力贫困、精神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和生态贫困等成为贫困的主要范畴。
如果说在脱贫攻坚阶段,我们要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上的贫困,那么后脱贫时代,我们将聚焦于看不见、摸不着但更加复杂的精神上的贫困治理。
教育将在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明确了贫困地区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在于“新读书无用论”以及感觉学习没有劲,因此也在努力探索让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途径,例如提升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丰富学校课程,优化学习方法,等等。
笔者也非常认同对于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而在可行性方面则需要基于对贫困地区学生及家庭的理解,更加系统地进行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的重新设计,而非简单地模仿、接纳先进地区、高质量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教学资源。班纳吉和迪弗洛的研究同样指出:“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教育本身是好是坏,而在于政府是否应该干预以及如何干预。”
【《贫穷的本质》读后感】相关文章:
贫穷10-07
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12-13
本质的意思, 本质的解释10-24
贫穷与富裕11-18
感谢贫穷10-07
富有与贫穷10-07
本质10-24
贫穷不可怕,贫穷的思维才最可怕03-07
本质联系的意思, 本质联系的解释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