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花怒放》有感

时间:2023-05-01 12:08:32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山花怒放》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山花怒放》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山花怒放》有感 篇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题记

  《山花怒放》这本书的引导者是张桂梅,她创办全国第一所女子免费高级中学。张桂梅是全国的时代楷模,我和我的同学们曾给她写过一段颁奖词,其中一位同学写的领奖词犹为深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她生命的真实写照,她尽职尽责教导学生无怨无悔,她无私奉献,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诗词歌赋歌颂不完她的恩情,加减乘除算不完她的贡献,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就是时代楷模——张桂梅。”而这一本《山花怒放》致敬的就是如张桂梅老师一般,唤醒灵魂,厚恩苍生的师者!

  在偏远的山区,“女子只要识几个字就行了,没必要读书。”这是书中小鲊村一直秉承的规矩。父母把儿子放在手心里当个宝,把女儿当作个保姆样使唤来使唤去,并不是因为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男孩子可以传宗接代,而女孩子以后肯定会嫁出去,会是别人家的,这种观念在小鲊村村民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但这一切因为阿孥的到来发生了改变,她让这些女孩重新回到了学校。阿孥的经历是让人心疼的,她独自一人带着身患重病的丈夫,尽管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阿孥的丈夫仍然离开了,后阿孥又收留了一个自闭的女孩以及一个被丢弃的女婴,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后来阿孥不仅成为名老师还成为了一名福利院工作者。

  在学校的工作让阿孥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学校里的女学生也一个个的回家了,她便一个女孩一个女孩的做起了家访,一些女孩是因为家里添了弟弟,让她们回家照顾,一些女孩是因为家里承担不起上高中的费用,所以提前辍学回家。这些话在阿孥的心中堵了起来,但是并没有削减阿孥劝说学生上学的决心,女娃娃的家长有的'在背后叫阿孥“讨账鬼”,有些还给阿孥吃“闭门羹”,在一次与学生家长的争吵中,阿孥说出了有免费的高中可以给女子上的话,别人都说阿孥说的是气话,但是阿孥正有了创办女高的想法,创办女高何其艰难。连老毕摩都说这件事要慢慢来,但阿孥知道,她等得,可那些女孩等不了啊!于是阿孥带着小萝开始一家家的讨钱。一家家的劝说家长让女子上高中,就因为阿孥这样的行为让人误会成人贩子,被一条疯狗咬下了一块肉,送到了医院,也因为这次遭遇及时发现了子宫里的肿瘤并切除,幸好没有危及到生命,医生说一块肉换条命,值了。等到阿孥出院后,省里也批下了阿孥办高中的手续,小鲊村也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创办高中的事宜,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一波三折,一所女子免费高级中学终于建成了,阿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山花”也终于绽放了。

  同学们,十二岁的年纪你们在干什么?是在网吧里打游戏,还是在跟父母赌气不去学校,你可知在这样的年纪,大山里的女孩却已早早的定亲了。而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着待我们如亲生孩子般的老师,给我们传授知识,在这花一般的年纪,山里的孩子渴望不到的学校,而我们却因为一点小事而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读书。我们的老师像阿孥,张桂梅样的伟大,敬业,老师亦是辛勤的园丁,哺育我们这些花朵,我们亦是怒放的花朵,久盛不衰。

  读《山花怒放》有感 篇2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老师推荐的《山花怒放》。刚开始,我认为这一本篇幅不算太长的小说,无论是书名还是作者都无法将我牢牢地吸引住。可看完几页后,就改变了我的想法。

  《山花怒放》是一部以张桂梅老师的故事为原型,书写大山里的教育先行者所开创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以及她们为此做出的牺牲。

  文中,掌握着小鲊村女孩子命运的女教师阿孥,就是中国无数个“张桂梅”的缩影。他们本可以去有着更好条件的'地方去教书,可却选择来这贫困山区,帮助更多无法上学,却又渴望上学的孩子们。小说里说到过,阿孥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没学上,她以小鲊村为中心,方圆十里的村子都走了个遍,哪怕是在森林里迷路,也在所不辞。她自己没有孩子,但她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她为了让一些孤儿能过好,还创办福利院;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村子,考上高中,她历尽了千辛万苦,以至于疾病缠身,甚至险些失去生命。

  虽说这本小说写的是阿孥帮助女学生走出大山的故事,但里面很多地域风情也是一点不少。比如说火塘风习、瓦猫、刺绣之类的,这也是很真实的反应出了当地的民族特色。因为在大山里,小鲊村的民族传统风情被原生态保留下来,可这也限制了当地人家的思想。书中的女孩妮子,本是读书的好年纪,却因为姑妈的老旧思想——“你一个闺女家,念那么多书为哪样?念几年差不多了,字都够用了嘎”,挡住了她的去路。在现如今的社会,只识几个字是远远不行的。

  《山花怒放》在最后说到:阿孥把一个又一个女孩送出大山,自己却留在原地。这样的老师在中国比比皆是,他们看着学生一个又一个走出校门,走向一个个更好的未来,这是每一个老师都期待的。这段话深深的震撼了我。

  与小说中的孩子相比,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环境干净整洁,家长殷殷期盼,全力护航;老师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我们又怎能不好好学习,浪费本该奋斗的大好青春,用似锦前程换搬砖生活,辜负自己的期望,也辜负家长、老师、国家对我们的希冀、爱护和付出。

  从此刻开始,聚心聚力,无须扬鞭自奋蹄,查缺补漏,攻克难题,每天都有新进步。

  让我们期待:明年六月,山花怒放,风景正好!

  读《山花怒放》有感 篇3

  王新明是儿童文学领域的一名新人,她甫一出场,就显示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引人注目。无论是曾获得“青铜葵花奖”的《山芽儿》,还是这部新作《山花怒放》,都深深植根于生活的苦难与诗意、传统的悠久与生活的新变,构成极端矛盾而又和谐的叙事,给人以新异的美感、沉重的思考与明亮的希望。这是古老大地的新生,这是桎梏心灵的跃动——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精神,在她笔下呈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轮廓。

  薄薄的一本《山花怒放》,却很从容地将小鲊村的历史、当下与未来融于其中,以极其自然甚至散淡的调子,展现出小鲊村的人们观念的变化,尤其是教育给女孩们带来的命运之变。读作者的自序,我是隐隐有些担心的。她的本意是想以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华坪女子高中创始人张桂梅老师的故事为原型,书写大山里的教育先行者所开创的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以及他们为此所做出的重大牺牲。张桂梅老师的经历不需要任何艺术虚构就足够震撼人心,用小说的方式去书写这样一个热点人物是冒险的,很容易写成报告文学或人物传记。但是,一进入故事,就发现这样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作者虽然年轻,却有很深厚的彝乡生活积累,有非常好的艺术直觉,一幅山村生活画卷徐徐铺展,各色人物活动其间,火塘炊烟,婚丧嫁娶,生活劳作,上学逃学,小鲊村大人孩子各有各的苦恼,各有各的欢欣。

  作家的笔牢牢地落在生活上,描画出小鲊村独特的地理风物、人情世事,不急不躁、舒缓有致。你会发现,小说的落脚点虽然是像张桂梅老师一样为女娃们执掌命运之灯的女教师阿孥,但更确切地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小鲊村,它的蜕变与新生,彝乡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才是小说的根基所在。小说贴合着小鲊村的生活肌理,塑造出了属于小鲊村的“张桂梅”——不知道有多少阿孥或者张桂梅,她们性格不同、命运各异,却都为大山里的教育事业倾尽所有。小鲊村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普遍性,但作家很好地把握了现实的普遍性与艺术的个体性原则,既能清晰捕捉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又避免时代背景淹没个人表情,使小鲊村成为独特的“这一个”,时代洪流与偏远小村的生活形成和谐交响。

  《山花怒放》篇幅不长,风格纯净,细读之下,又会惊异于作者对一些重大话题的表现是如此丰富、自然和形象。对于小鲊村的传统,作者不是摈弃和批判,而是理解生活本身的无奈。闭塞的地理环境既孕育了彝族人深厚的文化传统,也限制了他们的步伐。小鲊村的新生,是古老的大龙树、年迈的老毕摩和年轻的阿呷、阿娜丹、阿孥的共同探索、创造,古老的并非都是羁绊,同时也是根基,是智慧。小说没有陷入非此即彼、泾渭分明的`简单判断,而是充分尊重生活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充盈着彝族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自豪的、也是挽歌似的情绪描绘山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很少有作品能把类似的题材处理得这样圆融、自然,既不颓败,又不是盲目乐观的田园牧歌,生活的美好与艰难并行,民族文化的深厚与桎梏并存。

  作家既对过去的生活保持理解和敬意,同时又对现实作深刻的反思与积极的努力,特别是对女性的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切。书中不同代际的女性角色构成了该书最为饱满、鲜活的部分,如果继续扩展开去,可以成为探讨儿童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很有典型意义的作品。文学,应当为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作出努力,无论是小说中的女孩们,还是现实中张桂梅的学生,她们的生活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应该充分绽放生命的能量。

  我们期待,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山花怒放,风景正好。

【读《山花怒放》有感】相关文章:

赞美山花的经典短句04-30

城花,山花作文02-28

生命的怒放作文02-20

怒放优秀作文02-26

生命的怒放作文02-20

怒放的生命歌词08-07

关于怒放的作文01-07

怒放的花作文11-07

待到山花烂漫时作文06-10

待到山花烂漫时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