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耻下问》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不耻下问》读后感(通用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耻下问》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耻下问》读后感 1
今天我读了《不耻下问》这个故事。
故事讲: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去参加典礼,他向人询问了许多问题。有些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很多不明白的事情,问个明白,这才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呀!”
据说有一次,卫国有一个叫孔圉的官员去世了。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文”的谥号。孔子弟子贡知道了以后,不明白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
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学问虽然很高,但还有许多比他有学问的人,卫王为什么赐他“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脑筋聪明又上进,而且有不懂的事,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也会大方谦虚的请教,一点也不因此而感到羞耻,这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他被卫王赐为“文”。
子贡恍然大悟:“看来我要向他好好学习呀!”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不论有多大的学问,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明白的事情,就应该虚心的向别人请教。想要有学问,就必须好好学习、多学多问、不耻下问啊!
这个故事让我倍感深刻的体会到,好学多问的重要,谦虚的.可贵……
现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问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以后努力的学习,谦虚大方的向别人请教而得来的……
《不耻下问》读后感 2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细雨,这时是读书最惬意的时候,可不能错过啊。于是,当我写完作业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语故事》的书,聚精会神的看了起来。
里面有一篇《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特别让我深受启发。它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叫孔圉,他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受到人们的好评。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
啊,孔圉那种勤奋好学,为人谦虚德尔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后人去学习。有句话说得好:“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市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老师的嘴里也常念叨着:“善问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为老师的一番话,使得我们班出了几个爱问家,有时连芝麻丁点的.琐事,也要向老师问得个清清白白!
而我,可没有他们那么大的勇气,总觉得向老师或是向学识差的人请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应此,当我遇到问题需要解答的时候,很少去请教学识差的人和老师,最多也只是问问成绩好的同学罢了。
但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别人请教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而是对知识充满好奇的态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管你请教的那个人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从今以后,我再遇到问题,就要大胆的向别人请教,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不耻下问》读后感 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的不耻下问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他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在当时很有名望,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那时,卫国有个叫孔圉的大夫不幸去世了,在他死后,卫国国君赐他一个“文”的谥号。按照当时的习俗,谥号是授予最高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的一个称号。这事传到了孔子学生子贡的耳朵里,子贡有些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在卫国有很多人的学问比孔圉高,却没有被赐“文”的谥号,于是他就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被称为文呢?”孔子说道:“孔圉聪明好学,遇到任何不懂的事情,即使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他都会谦虚而大方的'请教,一点都不感到羞耻,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所以卫王赐予他“文”的称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向孔圉学习,遇到不懂的事情要学会放下自己的架子,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自己的知识才能越来越多,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不耻下问》读后感 4
勤学好问,这一横贯古今的求学法宝,已经跨越了历史千年。古时候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等很多至理名言。许多学时渊博,德行高深的学者或者名人,也正是用这样的古训不断地进取和端正自己的求学道路,才对世人有了卓越的'贡献。
据《不耻下问》文中记载,春秋时期卫国的孔圉大夫死后,最高领导就赐予他“文”的称号,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世间像孔圉大夫这样好学,虚心求教的人也很多。他们虽然资质聪敏,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像那些地位和学时都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他们并不认为那些学识和地位低下的人就永远比不上他们。相反,在那些人当中,虚心地像他们请教,就能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地完善自我。
学者、大师、圣人尚且如此,作为意气风发的少年儿童更是责无旁贷了。无论成绩的好与坏,学识的深浅,我们都应该虚心地向别人请教,而不是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常言道:“学问学问,不懂就问。”请教并无坏处,既能有效地与老师、同学沟通,加深友谊,又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净化自己的心灵,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耻下问》读后感 5
近日,我仔细阅读了《不耻下问》这则成语故事,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我深受教育。
《不耻下问》主要讲了: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有一次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时,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别人。因为他是圣人,人们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一点也不生气。他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知礼的表现。”
这个故事赞扬了孔子善于发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可我不是这样的,遇到不懂的问题,从没问过别人,学习上糊里糊涂,得过且过,长此以往,我竟成了一名“学困生”。
自从我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便大胆、主动地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很快,我的成绩赶上来了,成了班里的'尖子生。老师看到我的进步,夸我说:“你真是一名不耻下问的好孩子啊!”
【《不耻下问》读后感】相关文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07-28
关于不耻下问的名人故事11-24
不耻下问者良人也作文07-2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英语作文03-26
《不耻下问》读后感12-30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文(精选10篇)12-01
关于不耻下问的作文(通用20篇)08-19
成语故事:不耻下问(精选6篇)08-22
《不耻下问》读后感范文550字09-29
不耻下问的作文素材:齐白石三“刺”张大千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