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时间:2022-12-19 22:06:12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精选11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容忍与自由》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

  果然到现在为止都不是很喜欢读书,读过的书数都数的过来。所以我的读后感也来得比较慢,在读完好久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接受其中的道理。我也比较挑书,很多书又不爱看,怕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索性等到想看的时候再看。但是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五次,对我颇有影响,在此记录下来。

  人有多自私,又有多伟大。我自己越长大越觉得自私与伟大并不是反义词,觉得一个人能让自己过得快乐,又能让身边的人过得舒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要把控好自己的私欲和对别人的妥协很难做到。很多的时候,我会不可避免的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从自己的第一感受,自己能得到的利益出发去思考一件事情,这样做出的决定多半是有利于自己而对别人多少有伤害的。而在此,如果你的愿望也是让父母幸福一家团聚,但你回头发现自己又不经意的因为自己的自私伤害了他们多少次,他们又对你的自私,做出了多么伟大的.容忍。

  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也是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真的特别傻,我那时候还觉得我都过了所谓的青春期居然从来没有叛逆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很厉害,认为自己做到了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我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后来我发现可怕的不是有很多缺点,而是把这些缺点想成自己优点。那一段时间我在健身,在跑步,于是我开始觉得妈妈的身材走样了,生活也不规律,热量也超标了,同时觉得爸爸抽烟喝酒,又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实在是不健康。制定了健身计划的我甚至觉得闺蜜的抱怨很没有必要,每天都在抱怨啥呀,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呗。于是我现在回头才发现当时的想法完全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健身,所以我做的是对的事情,我是对的,但是我绝对没有权利去说别人是错的。何况硬要说,我根本不是对的,我自己本来的想法就是错的,片面的,就不能奢求别人看到的我是对的。

  如果你看不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甚至是样貌,你当然可以看不惯,但是却不一定要说出来,可以想想自己有时的不良行为,生活习惯是不是也被别人容忍,接受。就像文章中说的: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以前的一些想法真是愚蠢,有时甚至觉得一小时前的想法真是愚蠢,也有时,会继续我愚蠢的想法。但每次想到这篇文章,想想至此之前,别人对我种种幼稚,不明智的行为的容忍,便会想通很多。特别是想起父母,我这么不聪明,又没有什么作为,还老是不懂装懂,他们还是很爱我,容忍了我到现在,我真是想不出有人能比他们更伟大了。有时候就会觉得很感恩,感谢整个世界。

  学会思考别人对我的容纳和忍受后,我看到的妈妈是容忍了我所有缺点的妈妈,多冷的天都要早起上班为了更好地生活的妈妈,在这么大的社会中努力生存的妈妈。像龙应台文章《为谁》中说道,

  然后突然想到,啊,柴米油盐一肩摊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的小姐吧。

  想抱怨别人太吵时,想到了自己发出噪音时别人的忍耐,有时觉得世界真宽容,自己真幸福,身边的人真好,能够忍受我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这么久。

  不过要做到每一件事都做好,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作为一个人,我真的很难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有时我自己的思想会打架,会继续做愚蠢的事情。人是自私的,但人也是伟大的。我越来越觉得容忍确实比自由重要得多。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2

  读过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个题目颇值得讨论一番,于是便落笔写下自己一些肤浅感想。

  容忍与自由,粗看二者意思无所关联,而细琢磨起来含义很深。我以为容忍与自由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如果没有容忍便没有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其中道理,一个家庭,假如成员之间不能互相容忍对方的缺点或生活习惯,不允许、容忍对方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久之这个家庭就会出现不和谐之音,人心不悦。社会也是这样,当我们走向社会与不同人接触时,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能接受或容忍别人的观点,争高论低,引起纠纷矛盾,久之互看不顺是非不断,人心压抑。扩而大之,便是国家,世界上有200余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不能相互容忍包容,相互不能友好往来,久之互为利益而争,国之不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不和睦;一个社会不和谐;一个国家不和平,岂不就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了吗?当今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有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不都是把自己的观点认定为是吗?不能接受容忍别人而引发的吗?

  反之,我们把念头一转,学会了容忍,它表面看是你接受了别人,更深一层是你已经学会为别人着想,一个家庭之中都互相为别人着想,家庭便和睦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能互相为别人着想,社会就和谐了,国家之间能互相着想,互相尊重,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了我们每个人还会不自由吗?这就是容忍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容忍是门功夫,真能作到了,它的确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胡适先生在年老的时候才看出容忍带给自己与社会的.好处。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胡老先生的体会经验借鉴过来为之所用,把从我作起落到实处。不是总等着别人先改变,先改变自己,学着容忍别人,慢慢地,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好!更和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3

  有人说:“病症是鲁迅看的准,药方是胡适开的好”。我们在这个系列里不谈政治,只是从胡适先生的文章中窥见一点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异常可爱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温和有仁,先生自己温煦蔼然。那种宛如天赋般的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迎面扑来,令人异常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从容平和也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们从容平和,客户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减少摩擦矛盾,我们的合作也会顺利不少。所以今天我们聊聊这篇文字中透露出的与人相处之道。

  平和的心态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我们不喜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排斥另类的.行为方式,这种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当大家都抱着这种信念,矛盾当然就会不可避免,冲突也会随着而来,麻烦多了,我们的业务,公司的利益都会受到冲击。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我们在现场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敌对被刻意刁难,仔细想想,也许客户从心底里觉得我们不是他们,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异己”,是来找麻烦的人,所以才会产生那种难熬的局面。如果我们也采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业务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黄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这是与人平和相处的基石。

  最后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4

  在火车站候车时买了这本胡适的书;白底封面,藏蓝色的大字标题,像一本很厚重的学术理论书籍。在短暂的乘车过程中我安静的看完了一大半。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名篇散文杂谈,如:“差不多先生传”、“信心与反省”、“治学方法三讲”、“我的儿子”等等。当然,开篇便是标题的这篇杂谈。史学大师布尔先生的话让胡适记忆深刻:“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论述角度是: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容忍,若社会没有容忍他的气度,他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从生活、社会、政治到宗教,“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胡适这样阐述,再合适不过了。他一生都在宣扬西方“绝对自由”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他是精神领袖,他倡导了“白话文”闻名于世,但我却是支持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胡适生长在吃喝不愁的家庭,国内战乱时期他在国外吃喝嫖赌,当四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才华横溢的领袖在国外华丽的party上,一边吃着流油的红烧肉,一边对着在吃树皮的众人说:“你们太落后了,你们的政府不行,学学美国的政策呀,政治家们都不敢来美国看看吗,你们怕看见自由!”而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一边撸着袖子含辛茹苦的耕耘,一边憋着口老血恨的牙痒痒,骂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会大放厥词;我实在无法敬爱他。于胡适而言,至少在1954年之前,确是需要感激这个社会对他的.容忍,才能有他自由的追求自由。所以他所说的容忍,更多是他人的容忍,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什么才是自由?或者怎样才能自由?有人认为经济自由也就是时间自由了;有人觉得有所畏惧,恪守道德纪律才能有自由。因为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自由永远是一束心底的光,引我们去追求。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绝对自由了,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自由,我认为:无克制,无自由。在追求那束光的同时,请克制自己的疯狂,请勿损害他人利益,让自由在你的心底徜徉。不知不觉,我也学着胡适的思想,宣扬的论点是去要求他人以获得自己的自由了。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5

  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 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特别主张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历史阶段,而方法往往能帮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时期应有的特别主张,本书的3卷分别文明 ,自由,社会,者各层次来表达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思想主张。这位在特定时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个高度。很多人重新认定其文学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思想文明和学术教育诸领域之思考,将西方文明传入后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为核心。卷二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异己”,更不要“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进,培养一个“有人味的文明社会”。有人味。人性温暖。人性正能量, 对于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会。需要社会每个组成部分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拥有“容忍”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会的奠基。卷三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胡适向来以“易卜生主义”论式出发,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把你自己这块料铸造成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呼吁养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并应为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承负完全的责任。个人成则家国成,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的先驱,正是因为素质低才会提高,当时当把其提高到口号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经相当棘手了? 健全个人主义,社会机构都必须健全个人主义机制。而这一对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这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吗? 民国的学者如实看到不是他们的理想主张在未来的革命中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先辈的思想及此。还看今朝。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6

  其实,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让我想到了“法律与自由”这对词语。因为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在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就一直在强调自由是寓于法律中体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为代价的。这就好比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说的是“容忍与自由”,这恰不是“法律与自由”的同类项吗?

  “容忍”与“自由”,于我而言,就是当一个人因某人某事而恼怒时,如果无法容忍,就无法释然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安灵,自由便无可言说。我想,这大概是对胡适先生的文章最通俗的.理解了。

  从写作角度来讲,胡适先生用他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来阐述他对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再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胡适先生用了许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论述自己“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的观点。

  50年的时光,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他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在胡适先生利用古今中外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从年轻气盛到能够随年龄增长体味到容忍的重要性,从无法容忍到包容,然后在思想上及行动上获得自由。这些都可以从他对《礼记·王制》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理解中发现; 而且在中国古代“四诛”与西方宗教迫害的举例中,我们更能看出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致理解,从而让我们随他的脚步,随他的亲身感受,一点一点的吸纳他的信念,最后明白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刻感受。而胡适先生通过与陈独秀先生的书信再次表达他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来表达他的政治思想时,这让我们更加实在地明白他的“容忍与自由”。

  “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这应该就是胡适先生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吧。

  因此,我们也应该懂得包容,学会包容,然后为自己的心灵谋得一片自由的天空。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7

  胡适先的《容忍与自由》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篇文章作为例子来说明了五十年后的自己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说“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种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总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随后文章又通过宗教信仰里的容忍与自由,从而得出宗教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结尾以自己和陈独秀以前住在报纸上发表的对待白话文不同态度的认识来结尾,最后再次说明了我们必须戒律自己,必须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语文老师黄老师在分析全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分析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进而提出为什么要先容忍了才会有自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实是自己必须容忍别人的观点,别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别人容忍自己的观点,自己才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转念一想,的确如此,就像卢梭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这样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能够容许你这种观点的存在。

  我再仔细的想一想,其实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和而不同“吗?其实孔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都已经提出来了。文章中说:“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态度是基于我们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适先生这句话里所透露出的一种人文观点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差异而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如果春天仅仅只是一种颜色,那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容忍他人的观点,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观点,容忍他人的优秀,自己才会变得优秀,容忍世间万物,花草小鸟才会对你微笑!

  想想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曾经对很多事情看不惯,觉得太不合规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也是没有能够容忍的度量,因为看不惯就觉得这种行为需要消失,不能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适应过来了。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需要有容忍这种度量,我可以看不惯,我可以讨厌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或行为,但是我可以允许它的存在。突然想起我最先了解胡适也是在大一的时候,是在我的邓老师胡老师的课上。时间可真快,但也足以改变我们每个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觉得这篇文章要告诉我的,因为容忍是互相的,我容忍了你,你能够获得自由,你容忍了我我也才有自由可言。为什么我们需要容忍,说明对方的事情或者行为是我们所排斥,是我们所不喜欢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喜同恶异。正因为是喜同恶异,所以才会有“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说法,才会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的观点。而我们则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相同的“回报”。我们才会感觉得到“互相的容忍,互相的自由”。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喜欢古典音乐,所以在寝室里经常放的是古典音乐,而另外一个室友则喜欢英文歌曲,就这样,当中国古典遇到了外国流行,就会碰出一些小火花来!

  呵呵,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学路,站在大三的春天里,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8

  读了胡适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察觉到胡适认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当然,我想胡适先生早年也是不懂的,这句话先是出自他的一位老师之口,后来胡适身上才在自己的人生中体会到了容忍远比自由更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起初,胡适先生把这篇文章定名为《自由与容忍》,后觉得不妥,遂易之。因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二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为作者对“容忍”二字的衬托。

  胡适先生曾说过,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先生可以说是用他一生来感悟这句话。有次在中央研究院,召开院士会议期间,在最后一次酒会上致开幕词,他说:“我去年说了25分钟的话,引起围剿,不要去管他,那是小事体,小事体,我挨了40多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胡适先生他的容忍的态度,他大度谅解的心扉。

  同时,他也用着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宽容。曾在年轻时,曾强烈批判过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然而并没有料到十年后他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就有一些同样“卫道”的正人君子也想要诛杀他和他的朋友们。当年他要杀人,后来人要杀他,动机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失掉了容忍的雅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的感想也颇深。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要有容忍才会有自由,要容忍不同于自己的思想、观点、话语,因为容忍是相互的,你容忍了我,你就获得了自由,我容忍了你,我也获得了自由。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9

  容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忍受、宽容、暂时容忍于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约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础等等。

  我们要争取自由,但同时需要先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样才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说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没有承认别人自由的气度,就没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论可能不深刻,可是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吧。

  先生文中还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随便抄写一些也会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

  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一辈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加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欺骗自己,安慰自己。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0

  把一本叫《论自由》的小册子看完了,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穆勒。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一句《马哲》教科书中的话: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论自由是向真理接近的方法论。

  人类对自身有多不满,就意味着人类所掌握的真理有多残缺。同时,人类没有出现比现实更糟糕的状况,意味着人类某种程度上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或快或慢,有时甚至曲曲折折。

  真理可能是碎片化存在,而人类则透过海量的探索,将这些碎片拼在一齐,并透过传播、共享。这就有了主流与边缘(异端)的分界,自由意味着让主流之外的边缘(异端)存在。这能够算作是一种宽容,但其实际上是对真理的维护。穆勒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

  异端可能是一种谬误,可能是一种邪说,也可能是尚未被人们感知的真理的一部分。不管怎样,它要么刺激着现有的主流真理使其尽量不被教条化、概念化,它要么将在未来补充现有主流真理身上藏有的缺陷。

  人类对自身的前途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很多时候又似乎一无所知。如果70亿的人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真理就会收缩;如果这是70亿充满个性、首创精神的鲜活的人,真理才会扩张。人类才有可能迈向终极目的地,如果有的话。

  思想上的自由,放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态度与行动,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它的原则是,如果不伤害到他人,能够为所欲为;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遭受处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囚禁人们自由的监狱,如果被正当使用,实际上也是维护自由的设施。

  这就引出了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教育。如果一种教育体系,它的存在是为了统治官僚机制输送人才,它就是一种反自由的,其结果是,最聪明的人被聚集在一齐去控制其余人的自由。

  比如科举制度,哪怕我承认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但它的结果必然造成官僚体系之外的,其余国民在自由领域探索活动的萎缩,如此,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个性,不会再有首创精神,真理因此教条化,社会停滞。如果没有英国的坚船利炮,这天的中国或许与过去两千年的中国没什么差别,当然好与不好,大家自己会有想法。

  这本书写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英国土地上,如今的中国人读起来,或有许多共鸣。听我乱说,不如自己去看,很短,才10万余字。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还我自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说:小作者自从上四年级后,父母对他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简直得了“恐学症”一样,最后,小作者只想对他的父母大声呼喊一声:“还我自由吧!”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小作者说的每一句话应该都是广大少年儿童的`心声吧!是啊,现在我们除了在学校能和同学们玩一会儿,回到家后又是一大堆练习题向我们招手,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周末也要参加兴趣班、补习班,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练习题向我们抛来,这样我们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我们会“消化不良”的,这样不仅会使我们视力下降,还会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影响。我能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能理解家长们为自己的儿女将来的前途、生活着想,但是请你们也能体谅一下我们。

  我想对广大少年儿童的父母们说:“请你们给自己的儿女一点空间吧!”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精选1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相关文章:

“零容忍”车窗抛物作文03-07

读《自由在高处》有感11-08

读《爱和自由》有感范文05-05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11-24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有感5篇01-02

太容忍一个人的说说02-03

自由02-17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02-12

《自由在高处》读书心得03-18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精选11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容忍与自由》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

  果然到现在为止都不是很喜欢读书,读过的书数都数的过来。所以我的读后感也来得比较慢,在读完好久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才能慢慢理解,慢慢接受其中的道理。我也比较挑书,很多书又不爱看,怕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索性等到想看的时候再看。但是这篇文章我看了不下五次,对我颇有影响,在此记录下来。

  人有多自私,又有多伟大。我自己越长大越觉得自私与伟大并不是反义词,觉得一个人能让自己过得快乐,又能让身边的人过得舒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要把控好自己的私欲和对别人的妥协很难做到。很多的时候,我会不可避免的就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从自己的第一感受,自己能得到的利益出发去思考一件事情,这样做出的决定多半是有利于自己而对别人多少有伤害的。而在此,如果你的愿望也是让父母幸福一家团聚,但你回头发现自己又不经意的因为自己的自私伤害了他们多少次,他们又对你的自私,做出了多么伟大的.容忍。

  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也是没有读到这篇文章之前,我真的特别傻,我那时候还觉得我都过了所谓的青春期居然从来没有叛逆过,那段时间觉得自己很厉害,认为自己做到了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我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后来我发现可怕的不是有很多缺点,而是把这些缺点想成自己优点。那一段时间我在健身,在跑步,于是我开始觉得妈妈的身材走样了,生活也不规律,热量也超标了,同时觉得爸爸抽烟喝酒,又不运动的生活方式实在是不健康。制定了健身计划的我甚至觉得闺蜜的抱怨很没有必要,每天都在抱怨啥呀,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呗。于是我现在回头才发现当时的想法完全是从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健身,所以我做的是对的事情,我是对的,但是我绝对没有权利去说别人是错的。何况硬要说,我根本不是对的,我自己本来的想法就是错的,片面的,就不能奢求别人看到的我是对的。

  如果你看不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甚至是样貌,你当然可以看不惯,但是却不一定要说出来,可以想想自己有时的不良行为,生活习惯是不是也被别人容忍,接受。就像文章中说的: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以前的一些想法真是愚蠢,有时甚至觉得一小时前的想法真是愚蠢,也有时,会继续我愚蠢的想法。但每次想到这篇文章,想想至此之前,别人对我种种幼稚,不明智的行为的容忍,便会想通很多。特别是想起父母,我这么不聪明,又没有什么作为,还老是不懂装懂,他们还是很爱我,容忍了我到现在,我真是想不出有人能比他们更伟大了。有时候就会觉得很感恩,感谢整个世界。

  学会思考别人对我的容纳和忍受后,我看到的妈妈是容忍了我所有缺点的妈妈,多冷的天都要早起上班为了更好地生活的妈妈,在这么大的社会中努力生存的妈妈。像龙应台文章《为谁》中说道,

  然后突然想到,啊,柴米油盐一肩摊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的小姐吧。

  想抱怨别人太吵时,想到了自己发出噪音时别人的忍耐,有时觉得世界真宽容,自己真幸福,身边的人真好,能够忍受我的坏脾气和坏习惯这么久。

  不过要做到每一件事都做好,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作为一个人,我真的很难不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问题。有时我自己的思想会打架,会继续做愚蠢的事情。人是自私的,但人也是伟大的。我越来越觉得容忍确实比自由重要得多。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2

  读过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后,觉得这个题目颇值得讨论一番,于是便落笔写下自己一些肤浅感想。

  容忍与自由,粗看二者意思无所关联,而细琢磨起来含义很深。我以为容忍与自由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如果没有容忍便没有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其中道理,一个家庭,假如成员之间不能互相容忍对方的缺点或生活习惯,不允许、容忍对方持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或看法,久之这个家庭就会出现不和谐之音,人心不悦。社会也是这样,当我们走向社会与不同人接触时,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念,不能接受或容忍别人的观点,争高论低,引起纠纷矛盾,久之互看不顺是非不断,人心压抑。扩而大之,便是国家,世界上有200余个国家,社会制度不同,各民族宗教信仰不同,如果不能相互容忍包容,相互不能友好往来,久之互为利益而争,国之不和。这样一来一个家庭不和睦;一个社会不和谐;一个国家不和平,岂不就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由了吗?当今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有的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恐怖事件时有发生,不都是把自己的观点认定为是吗?不能接受容忍别人而引发的吗?

  反之,我们把念头一转,学会了容忍,它表面看是你接受了别人,更深一层是你已经学会为别人着想,一个家庭之中都互相为别人着想,家庭便和睦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都能互相为别人着想,社会就和谐了,国家之间能互相着想,互相尊重,世界就和平了,世界和平了我们每个人还会不自由吗?这就是容忍带给我们最大的好处。容忍是门功夫,真能作到了,它的确能帮我们解决问题。

  胡适先生在年老的时候才看出容忍带给自己与社会的.好处。而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把胡老先生的体会经验借鉴过来为之所用,把从我作起落到实处。不是总等着别人先改变,先改变自己,学着容忍别人,慢慢地,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更美好!更和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3

  有人说:“病症是鲁迅看的准,药方是胡适开的好”。我们在这个系列里不谈政治,只是从胡适先生的文章中窥见一点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道。

  先生是一位异常可爱的人,平和有趣,他的文章温和有仁,先生自己温煦蔼然。那种宛如天赋般的从容在阅读的过程中迎面扑来,令人异常舒服。我突然意识到,这种从容平和也恰恰是我们在工作中所必需的。我们从容平和,客户就会感到舒服,就会减少摩擦矛盾,我们的合作也会顺利不少。所以今天我们聊聊这篇文字中透露出的与人相处之道。

  平和的心态需要包容的雅量,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总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我们不喜欢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排斥另类的.行为方式,这种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当大家都抱着这种信念,矛盾当然就会不可避免,冲突也会随着而来,麻烦多了,我们的业务,公司的利益都会受到冲击。先生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的态度是基于我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

  我们在现场做业务的时候,我们在与客户沟通的时候,有太多的被冷落被敌对被刻意刁难,仔细想想,也许客户从心底里觉得我们不是他们,对于他们而言,我们是“异己”,是来找麻烦的人,所以才会产生那种难熬的局面。如果我们也采取相同的待人之道,那业务不可避免的肯定就黄了,所以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就给我们指明了解决之道:“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我们不能假定自己是对的,这是与人平和相处的基石。

  最后以先生在文章中的一句话结尾: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4

  在火车站候车时买了这本胡适的书;白底封面,藏蓝色的大字标题,像一本很厚重的学术理论书籍。在短暂的乘车过程中我安静的看完了一大半。本书收录了胡适的名篇散文杂谈,如:“差不多先生传”、“信心与反省”、“治学方法三讲”、“我的儿子”等等。当然,开篇便是标题的这篇杂谈。史学大师布尔先生的话让胡适记忆深刻:“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的论述角度是: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容忍,若社会没有容忍他的气度,他决不能享受四十多年大胆怀疑的自由。从生活、社会、政治到宗教,“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

  胡适这样阐述,再合适不过了。他一生都在宣扬西方“绝对自由”的精神。在那个年代,他是精神领袖,他倡导了“白话文”闻名于世,但我却是支持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胡适生长在吃喝不愁的家庭,国内战乱时期他在国外吃喝嫖赌,当四万万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才华横溢的领袖在国外华丽的party上,一边吃着流油的红烧肉,一边对着在吃树皮的众人说:“你们太落后了,你们的政府不行,学学美国的政策呀,政治家们都不敢来美国看看吗,你们怕看见自由!”而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人一边撸着袖子含辛茹苦的耕耘,一边憋着口老血恨的牙痒痒,骂这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会大放厥词;我实在无法敬爱他。于胡适而言,至少在1954年之前,确是需要感激这个社会对他的.容忍,才能有他自由的追求自由。所以他所说的容忍,更多是他人的容忍,和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

  什么才是自由?或者怎样才能自由?有人认为经济自由也就是时间自由了;有人觉得有所畏惧,恪守道德纪律才能有自由。因为没有绝对的自由,所以自由永远是一束心底的光,引我们去追求。孔子说:“随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你绝对自由了,势必会影响其他人的自由,我认为:无克制,无自由。在追求那束光的同时,请克制自己的疯狂,请勿损害他人利益,让自由在你的心底徜徉。不知不觉,我也学着胡适的思想,宣扬的论点是去要求他人以获得自己的自由了。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5

  本书选取的是胡适先生所写的《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在这篇文章里面写道:“杜威先生不曾给我们一些关于特别问题的特别主张——如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恋爱之类,他只给了我们一个哲学方法,使我们用这个方法去解决我们自己的特别问题。”“特别主张的应用是有限的,方法的应用是无穷的。” 受人之鱼不如受人之渔。特别主张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特定历史阶段,而方法往往能帮助跟好的找到特定时期应有的特别主张,本书的3卷分别文明 ,自由,社会,者各层次来表达作者在特定历史情况下的思想主张。这位在特定时期被抹黑的作家,如今又被放到另外的一个高度。很多人重新认定其文学大家巨匠的地位。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明是胡适对思想文明和学术教育诸领域之思考,将西方文明传入后的新思潮做了一定的个人的独到见解,主要是以再造文明为核心。卷二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强调“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异己”,更不要“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进,培养一个“有人味的文明社会”。有人味。人性温暖。人性正能量, 对于欲望的放肆也是人性的一种表达形式。 而具有人味的文明社会。需要社会每个组成部分及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拥有“容忍”这是根本也是文明社会的奠基。卷三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胡适向来以“易卜生主义”论式出发,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把你自己这块料铸造成器”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呼吁养成独立思想的能力,并应为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承负完全的责任。个人成则家国成,这是如今提出的提高全民素质的先驱,正是因为素质低才会提高,当时当把其提高到口号的高度,可想其低的.程度是不是已经相当棘手了? 健全个人主义,社会机构都必须健全个人主义机制。而这一对天生的冤家,是相依相生的。

  “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们终身做血汗的生活,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进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这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吗? 民国的学者如实看到不是他们的理想主张在未来的革命中得到实现,这是怎样的一种可悲。先辈的思想及此。还看今朝。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6

  其实,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让我想到了“法律与自由”这对词语。因为在高中的政治课堂上,在学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就一直在强调自由是寓于法律中体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原来,一切的自由都是以“不自由”为代价的。这就好比胡适先生的这篇文章,说的是“容忍与自由”,这恰不是“法律与自由”的同类项吗?

  “容忍”与“自由”,于我而言,就是当一个人因某人某事而恼怒时,如果无法容忍,就无法释然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不安灵,自由便无可言说。我想,这大概是对胡适先生的文章最通俗的.理解了。

  从写作角度来讲,胡适先生用他17岁那年发表的一篇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文章,来阐述他对布尔先生的对话引出本文的观点: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再总结这几十年过去后,自己对当初那篇文章的态度。胡适先生用了许多个“50年前我没有想到……”来论述自己“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发现‘容忍’远比‘自由’重要”的观点。

  50年的时光,胡适先生仍是原本的自己,依然是个无神论者,依然“不相信一个有意志的神”,“依然不信灵魂不朽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能从他的文章中看出他的个人处世态度却完全地变了,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享受了40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所以要用自己容忍的态度去报答世界对自己的容忍,于是再一次提到他作这篇文章的观点: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越觉得容忍有重要的意义。

  在胡适先生利用古今中外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心路历程:从年轻气盛到能够随年龄增长体味到容忍的重要性,从无法容忍到包容,然后在思想上及行动上获得自由。这些都可以从他对《礼记·王制》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理解中发现; 而且在中国古代“四诛”与西方宗教迫害的举例中,我们更能看出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致理解,从而让我们随他的脚步,随他的亲身感受,一点一点的吸纳他的信念,最后明白他对“容忍与自由”的深刻感受。而胡适先生通过与陈独秀先生的书信再次表达他对武断不容忍态度的反对和觉得自由的重要性来表达他的政治思想时,这让我们更加实在地明白他的“容忍与自由”。

  “容忍远比自由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这应该就是胡适先生总结自己过去年轻气盛和当下经过了很多事情后所得出的想法吧。

  因此,我们也应该懂得包容,学会包容,然后为自己的心灵谋得一片自由的天空。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7

  胡适先的《容忍与自由》首先用其母校老师布尔先生引出论点: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然后又用自己年轻时发表的抵制封建主义的一篇文章作为例子来说明了五十年后的自己觉得年纪越大就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加重要。文中说“我自己总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绝大多数人信神的,居然能有这种雅量,能容忍我的无神论----我在这个世界里居然享受了四十多年的容忍与自由”。总而有感悟出自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我的容忍”。

  随后文章又通过宗教信仰里的容忍与自由,从而得出宗教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结尾以自己和陈独秀以前住在报纸上发表的对待白话文不同态度的认识来结尾,最后再次说明了我们必须戒律自己,必须要有容忍的度量。

  我的语文老师黄老师在分析全文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分析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进而提出为什么要先容忍了才会有自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容忍其实是自己必须容忍别人的观点,别人才能自由,相反的别人容忍自己的观点,自己才有自由而言。我自己转念一想,的确如此,就像卢梭曾经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认为这句话放在这里就是这样理解了: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能够容许你这种观点的存在。

  我再仔细的想一想,其实这不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和而不同“吗?其实孔夫子在两千多年以前都已经提出来了。文章中说:“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但因为不容忍态度是基于我们的信念不会错的心理习惯,所以容忍异己是最难得,最不容易养成的雅量。”我深深的被胡适先生这句话里所透露出的一种人文观点所折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世界正是因为如此多的差异而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试想一下,如果春天仅仅只是一种颜色,那不太单调了吗!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容忍,容忍他人的观点,这样才会丰富自己的观点,容忍他人的优秀,自己才会变得优秀,容忍世间万物,花草小鸟才会对你微笑!

  想想自己刚进大学的时候,曾经对很多事情看不惯,觉得太不合规矩,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也是没有能够容忍的度量,因为看不惯就觉得这种行为需要消失,不能出现在自己的'世界里。直到去年我才慢慢的是适应过来了。直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真正的明白了,我需要有容忍这种度量,我可以看不惯,我可以讨厌那些我看不惯的事情或行为,但是我可以允许它的存在。突然想起我最先了解胡适也是在大一的时候,是在我的邓老师胡老师的课上。时间可真快,但也足以改变我们每个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我觉得这篇文章要告诉我的,因为容忍是互相的,我容忍了你,你能够获得自由,你容忍了我我也才有自由可言。为什么我们需要容忍,说明对方的事情或者行为是我们所排斥,是我们所不喜欢的,正如胡适先生所说的:喜同恶异。正因为是喜同恶异,所以才会有“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说法,才会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也”的观点。而我们则需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我们才会得到相同的“回报”。我们才会感觉得到“互相的容忍,互相的自由”。

  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因为自己很喜欢古典音乐,所以在寝室里经常放的是古典音乐,而另外一个室友则喜欢英文歌曲,就这样,当中国古典遇到了外国流行,就会碰出一些小火花来!

  呵呵,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走完了四分之三的大学路,站在大三的春天里,我会很自信的说我学会了容忍,当然比起胡适先生所说的那种度量,我,还有我们都需要时间的!而我将会一直前行着,这样,当我漫步过容忍的花丛,就会到达自由的田野!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8

  读了胡适的《容忍与自由》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察觉到胡适认为“容忍的态度比自由更重要",当然,我想胡适先生早年也是不懂的,这句话先是出自他的一位老师之口,后来胡适身上才在自己的人生中体会到了容忍远比自由更重要。而只有足够的容忍的`基础上才会有足够的自由。

  起初,胡适先生把这篇文章定名为《自由与容忍》,后觉得不妥,遂易之。因为文章本身就是要突出“容忍”二字而自由我相信只是作为作者对“容忍”二字的衬托。

  胡适先生曾说过,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胡适先生可以说是用他一生来感悟这句话。有次在中央研究院,召开院士会议期间,在最后一次酒会上致开幕词,他说:“我去年说了25分钟的话,引起围剿,不要去管他,那是小事体,小事体,我挨了40多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胡适先生他的容忍的态度,他大度谅解的心扉。

  同时,他也用着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他的宽容。曾在年轻时,曾强烈批判过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作者,然而并没有料到十年后他在北京大学教书时就有一些同样“卫道”的正人君子也想要诛杀他和他的朋友们。当年他要杀人,后来人要杀他,动机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失掉了容忍的雅量

  通过这篇文章,我的感想也颇深。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要有容忍才会有自由,要容忍不同于自己的思想、观点、话语,因为容忍是相互的,你容忍了我,你就获得了自由,我容忍了你,我也获得了自由。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9

  容忍在辞海里的解释是忍受、宽容、暂时容忍于你,下次不可;自由是享有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不受约束,必然是自由的基础等等。

  我们要争取自由,但同时需要先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样才是容忍。先生在文中一直说的“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没有承认别人自由的气度,就没有真正享有自由。先生的一些理论可能不深刻,可是现实意义大于学术意义吧。

  先生文中还提到很多看似不深刻,但很值得深思的句子,随便抄写一些也会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

  人世的大悲剧是无数的人一辈子做血汗的事情,而不能得着最低限度的人生幸福,不能避免冻与饿;人世的.更大悲剧是人类的先知先觉者眼看无数人们的冻饿,不能设法增加他们的幸福,却把“乐天”“安命”“知足”“安贫”种种催眠药给他们吃,叫他们自己欺骗自己,安慰自己。

  我们若想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们应该戒约自己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争自由的唯一原理是:“异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众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众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凡不肯承认异己者的自由的人,就不配争自由,就不配谈自由。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0

  把一本叫《论自由》的小册子看完了,作者是英国19世纪的哲学家约翰·穆勒。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一句《马哲》教科书中的话: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论自由是向真理接近的方法论。

  人类对自身有多不满,就意味着人类所掌握的真理有多残缺。同时,人类没有出现比现实更糟糕的状况,意味着人类某种程度上走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或快或慢,有时甚至曲曲折折。

  真理可能是碎片化存在,而人类则透过海量的探索,将这些碎片拼在一齐,并透过传播、共享。这就有了主流与边缘(异端)的分界,自由意味着让主流之外的边缘(异端)存在。这能够算作是一种宽容,但其实际上是对真理的维护。穆勒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

  异端可能是一种谬误,可能是一种邪说,也可能是尚未被人们感知的真理的一部分。不管怎样,它要么刺激着现有的主流真理使其尽量不被教条化、概念化,它要么将在未来补充现有主流真理身上藏有的缺陷。

  人类对自身的前途似乎有很多的话要说,但很多时候又似乎一无所知。如果70亿的人类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机器,真理就会收缩;如果这是70亿充满个性、首创精神的鲜活的人,真理才会扩张。人类才有可能迈向终极目的地,如果有的话。

  思想上的自由,放到生活中,就是一种彰显个性的态度与行动,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它的原则是,如果不伤害到他人,能够为所欲为;如果伤害到了别人,就需要遭受处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由此可见,那些看似囚禁人们自由的监狱,如果被正当使用,实际上也是维护自由的设施。

  这就引出了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教育。如果一种教育体系,它的存在是为了统治官僚机制输送人才,它就是一种反自由的,其结果是,最聪明的人被聚集在一齐去控制其余人的自由。

  比如科举制度,哪怕我承认它是一种公平的制度而且它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但它的结果必然造成官僚体系之外的,其余国民在自由领域探索活动的萎缩,如此,这个国家不会再有个性,不会再有首创精神,真理因此教条化,社会停滞。如果没有英国的坚船利炮,这天的中国或许与过去两千年的中国没什么差别,当然好与不好,大家自己会有想法。

  这本书写在一个半世纪之前的英国土地上,如今的中国人读起来,或有许多共鸣。听我乱说,不如自己去看,很短,才10万余字。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还我自由》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说:小作者自从上四年级后,父母对他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整天泡在书山题海里,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简直得了“恐学症”一样,最后,小作者只想对他的父母大声呼喊一声:“还我自由吧!”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小作者说的每一句话应该都是广大少年儿童的`心声吧!是啊,现在我们除了在学校能和同学们玩一会儿,回到家后又是一大堆练习题向我们招手,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周末也要参加兴趣班、补习班,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堆练习题向我们抛来,这样我们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我们会“消化不良”的,这样不仅会使我们视力下降,还会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影响。我能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能理解家长们为自己的儿女将来的前途、生活着想,但是请你们也能体谅一下我们。

  我想对广大少年儿童的父母们说:“请你们给自己的儿女一点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