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爷散文

时间:2024-11-15 16:25:0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黑爷散文

  大黑爷,是我的同乡。与他同龄的人们“大黑”“大黑”的叫得响亮,喊得亲切,很少提及他的雅号,时间长了,他的绰号即取代了雅号。年轻人“大黑爷”“大黑爷”的称呼,他渐渐默许,谁也没有感到别扭。大黑爷长得确实黑了点,这种黑黑在皮肉下,黑在骨子里,加上风吹日晒,脸颊黑里透红,脊梁黑得油光发亮,形象很像南非总统曼德拉,灰白的头发,前额刻满深深的皱纹,不修边幅的胡须,看上去,显得异常苍老。

大黑爷散文

  大黑爷的绰号,是谁人赠与他的,我没办法考证。他也许受了某个高人的启发和点拨,或是听《水浒》故事的遍数多了,给他人起外号成为他的拿手好戏。小村不大,男爷们几乎人人有幸得到他送的绰号。“二老道”“老破三”“老鼠嘴”“四老好”“老猴子”,一个个绰号起得既形象又生动,叫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风顺耳。即使本人不满意,慢慢叫响了,“椰风”挡不住,只好默认。绰号与雅号的区别在于,绰号没有在公安部门登记户口,但比雅号叫得响。外村人进村打听人,若问雅号不一定清楚,一提绰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大黑爷一辈子,没有当过村干部,甚至连小小的生产队长也未当上,但威信不低,威望很高。他是一个非常热情、执着的人。村里每逢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会主动担当大任。考虑事情周到全面,人员分配合理,事情处理恰到好处。村里老人临终时,他总是送上一程,帮助穿好衣服,干干净净上路。发丧的时候,他任总管,再苦再累从无怨言,从不收取一分钱的礼物。出丧时抬棺材,他第一个冲锋陷阵,高声喊着口号,指挥着一起向前走,让死者走得安然,让每个抬棺人员做到安全。他对那些出工不出力,逃懒磨滑的人特别反感,批评人从不讲情面、不分场合,他说就是凶得让你无地自容。乡里乡亲的谁家都会有事,帮忙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出工不出力,到此来混吃混喝的不如不来。每逢喜事,他都是处理得既喜庆又简朴,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非常得体,叫主人满意,让亲朋高兴。但也有例外的时候,一次,我村李某陪新亲,由于过分高兴,没有把握好分寸,让客人喝得多了,闹出了不该有的笑话。事后他大发雷霆,专门到李某家,守着全家老小狠狠地凶了一场,任凭怎样解释,今后再也不让李某陪新亲了。因此,不少人都怕他,见了他毕恭毕敬。“大黑爷”“大黑爷”地称呼他,跟他批评起人来,黑黑的面孔不无关系。

  当时生产队生活艰难,为了补贴家用,大黑爷继承了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编竹帘的手艺。这里说的竹帘不是夏天挂在门口乘凉的竹帘,而是用来造纸用的一种工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村盛行操草纸。制作竹帘的工序非常复杂,需把竹子慢慢地劈开,劈成若干相等的竹条,再用刀具削成圆形的竹棍,将竹棍从铁板上钻制的圆形小孔中依次穿过,先穿大孔,再过小孔,反复多次,竹棍变成直径10毫米,长达30厘米的圆滑竹芯,再浸入开水煮蒸。竹条渐渐圆润和柔韧。然后用细细的马尾一根根地编织,制作完毕,边沿部分用布条包裹,恰似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制作一幅40厘米*120厘米的竹帘,全家老少齐上阵,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价值不过十元人民币,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力,需要一双巧手和好眼力。这一传统的手艺,至今几乎失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掐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大黑爷不能再公开从事这行业,只好转入地下,这让大黑爷的形象更黑。

  大黑爷种地是个老把式。秋天小麦下播,播种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农活,扶耧总离不了他。他播的种子匀称,地笼平直,深浅适中。看他扶耧,听着悦耳的耧铃响叮当,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双手扶住耧把,轻轻地摇动,腰部微微弓着,双脚打赤,眼睛一丝不苟地盯住耧的舱门。为了抢种,常常是歇具不歇人,即拉耧的牛马可以替换,扶耧的人不能换。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满身泥土。但他心里高兴,他的技能得到了充分施展,晚上,靠老伴温一壶白干酒解乏,睡得鼾声震天。七天过后,麦芽出土,一垄垄的麦苗整整齐齐,满眼新翠。麦苗小小的脑袋上顶着亮丽的露珠,四处张望着,像寻求自己亲爱的的主人。大黑爷蹲在地头,秋阳斜照,紫铜色的脸上现出得意的笑容,一边使劲地啯着旱烟,一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那份欣悦的心情只有他自己真正晓得,似乎一个丰收的年景就在眼前。

  麦收季节,一望无际的金黄。知了叫娘,麦子上场,镰刀一动,麦场上呈现出繁忙的景象,大黑爷成为出镜率最高的人,抢着摊晒小麦的是他,赶着骡马拉着碌碡轧场的是他。杈筢扫帚扬场锨,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精通,尤其是扬场,俗话说:会扬场的一遛线,不会扬的一大片。只见他风口一站,迎着风儿,把刚刚碾轧脱粒的麦子用木锨向空中抛去,一道彩虹便横空出世,蔚为壮观,麦粒与麦糠就魔术般地分离,麦粒乖乖地落下,买壳飘飘然地飞翔到一边。他干活从不惜力气,身体像牛一样壮实,似乎全身有使不完的劲。其实,他干活从不蛮干,而是讲究方式,讲究技巧,活儿干得快而利索,从不拖泥带水。他干活从不敷衍了事,而是认认真真。他懂得种地只有真情投入,才会得到真情回报,他常讲庄稼人就得讲究实在。

  他做事实在,做人实称,甚至有些固执,农村人叫“板筋”。解放初期,由互助组并入合作社时,他就想不开,认为入社不如单干,一头小毛驴陪伴他拉犁拉耙,孤单单地坚持到六十年代中期,在大家的劝说下才勉强入社,险些戴上“反攻倒算”的帽子,那时人们都说他私心太重。上世纪七十年,生产队过年要杀年猪,这种脏活累活危险活,又被他抢在了手里。可他不求什么回报,小朋友们围拢在他的周围看热闹,都争着要个猪尿泡玩耍,他总会满足了其他小朋友的要求,最后才给自己的孩子。其实不是他私心太重,能过上好日子是他一生的追求和向往。可惜,新世纪好日子到来了,他却病倒了再也没有起来,离开了他形影不离的亲人和乡邻,将自己溶入他热恋一生,苦耕一生的泥土。

  大黑爷去世,家人给他买了一口大大的棺材,油的漆黑瓦亮。出殡那天,唢呐吹得人们内心一阵阵酸楚,一直到日落西山,天黑下来才安葬完毕。

【大黑爷散文】相关文章:

三爷散文08-26

二爷散文10-19

黑孬散文随笔04-27

大黑小黑04-29

沉静在云南克依黑散文05-02

黑鸡的一生散文05-02

大黑伞作文11-14

龙爷的毛巾和两包榨菜散文欣赏08-31

怀念爷05-01

走吧,大黑_1000字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