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的日记

时间:2023-06-13 13:50:26 日记 我要投稿

民情的日记20篇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情的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情的日记20篇

  民情的日记1

  即使历史的车轮辗转到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幅1921年在上海、浙江嘉兴南湖的代表共产党成立的会议。在动荡的年代,不到百人胸怀着寻求自由民主理想,为着内忧外患的民族在摸索出路。共产主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这些人组合在了一起,也正是这个真理带领着中华中华民族走到了今天。 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批为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共产党员慢慢变老。但是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奉献,一直被政府和人民记在了心里。七一后,花都区、镇政府就连续下文《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农村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的通知》。根据文件要求困难老党员安居工程需要在今年10月底前竣工,镇里面有8位对象被纳入到拆旧建新范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规划部门也协同国土所与村委一齐办理我镇困难老党员报建的.有关手续,以确保如期完成上级任务。 早上十点左右,我们一行五人在义山村委负责同志的引导下,拐过了几个小巷来到了其中之一的困难老党员的旧房子前。老同志得知我们今天会到现场,早早地等着坐在小凳子上。我们一下车他就热情地迎了上来,招呼我们到他家里。窄窄的房子,阴湿的环境,墙上挂着一张全家福。老人的沧桑写在了脸上,在这个陪伴他的房子里我相信更是有着一番不为人知的故事。村委的同志跟他闲聊了几句,老人显得很高兴,也许是这个孤独的老人家里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也许是上面的关心让他感到了温暖 看到老人家高兴地同时,我也莫名地感到了一丝心酸。可能是我们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不够,老人家在这个简陋的小房子里面不知度过了多少的日日月月。 简单了解了老同志的情况后,我们就跟他讲了一些报建需要的材料,跟政府这边的一些政策。村委同志介绍,本次困难党员的安居工程区委跟镇政府总共可以拨款六万左右,老同志这边只要拿出少部分钱就可以住上新房了。老同志听完后非常高兴,嘴里也不断地感谢着我们。简单交待完程序及上面所需要的材料后,我们也跟老同志道别。从汽车后视镜上,我清晰地看见站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开的那个瘦小的身影越来越小。想想即使挂职的短短一年时间,能为这些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时间会慢慢地流逝,也许以后我们变老的时候,党跟政府的关心能普及到每个曾经为社会做过奉献的人。当养老、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逐渐充斥每天新闻的时候,我也一直坚信我们党肯定可以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我们也能像那位老同志一样,可以时时刻刻感受到关爱。

  民情的日记2

  “这么早去地里干活儿啊?”“是啊,我去地里割莜麦去。你也这么早出来转转?”早上六点多,太阳刚露出地平线,我在村口遇到了邻居罗大嫂,正拿着镰刀急匆匆的往地里赶。经过了两天的阴雨,今天放晴了。早起散步路上遇到的村民都是或拿着工具或赶着牛车急急地往村外走,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也熟了,大家都在忙着收秋呢。

  王油坊的秋天是美丽的,也是令人鼓舞的!

  我信步来到村外,沿着田间的小路往田野走去,驻村后养的两只小狗:小黑和阿花一路跳跃的陪伴着我。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丰收的画卷:蓝的天、白的云,金色的麦田、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在这田野里三三两两忙碌的农民。遇到村里人,就停下来热情的聊几句,打个招呼,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村里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的紧张而又祥和,忙碌而又喜悦。今年夏天的雨水多,自然灾害也不来侵扰,庄稼和蔬菜的收成都不错,市场也基本稳定,全村的收入比去年又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丰收后的欢乐。

  在一块儿萝卜地里,正在打工收萝卜的孙占国告诉我:他有一辆运输车,专门给收菜的老板从地里往镇上拉蔬菜,平均一天下来能挣四、五百块钱,这前后收菜的三个月能挣四五万,收入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他问起了正在建设的蔬菜大棚的情况,说明年也打算种点儿大棚菜。我告诉他今年一定能建好,等到明年开春就可以用上了。种菜让农民致了富,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回来的路上,我回想起这半年多驻村的点点滴滴。冬天,我们来到这里开始走访调查;春天,我们和村、镇干部一起谋划帮扶方案;夏天,我们和村民一起筹划施工;现在秋天到了,各项工程都基本完工,效果也初步显现:水泥路修通了,村庄变得整洁了,晚上路灯也亮起来了,村委大院也修葺一新,健身小广场也建成了,许多危房得到了改造……,尤其是今年实施的20xx多亩膜下滴灌节水工程,让村民的'蔬菜获得了丰收,大幅提高了全村人均收入。村里人见到我们总会说一些感激的话,其实我心里明白:自己只不过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这些成就都是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依靠的是群众的勤劳和支持。接下来我们还有好多工作要做,蔬菜大棚正在施工,村里有几段砂石路要修,四清四化还要继续完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今年活动的经验总结好,让今年的建设成果保持住并继续发扬,让村子今后有更大的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太阳渐渐升高了,一台大的联合收割机也“突突突”的加入到收割莜麦的行列,让这秋收畅想曲变得更加响亮。

  民情的日记3

  武安市水利局驻冶陶镇王二庄村工作组王海方春天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来了,到现在都快是小雪的节气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王二庄的村容村貌、人们的精神面貌真的有了不小的变化。

  我们刚来的时候,一个个书生意气十足,一看就知道是常坐办公室的人,到现在都被烤晒成了黝黑色。在改变小村庄的同时,我们也在改变着自己。

  我们在万物萌发的春天里,来到王二庄村。

  三月里,我们利用村里广播、和书写标语的形式,广泛的.宣传基层建设年的意义;奔走在大街小巷,逐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上门找村两委成员座谈,了解班子状况。根据王二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方案。

  四月里,施工队进村了,道路硬化工程开始了。“一村一品”项目启动了。根据王二庄土壤的特点,和支村两委的建议,经研究确定引进山东滨州‘冬枣二代’为王二庄的发展对象,共栽植枣树3600株。

  五月里,危房改造项目动工了,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明主评议的结果,确定危房改造对象。村里图书室建起来了,每天定时开放,村民有了学习的地方,村风更好地转变了。

  六月里,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管什么样的工作都不应该忘记他们,“儿童节”的时候去学校看望了孩子们,还从并不宽裕的办公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买礼物送给他们;并为学校配备了电脑和电视,还对村里的卫生室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配备必要的设备。同时对帮扶村里的电网进行改造升级,更换高低压电线杆40根,新增一台变压器。

  七月里,我们请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为全村的妇女同志进行了免费义诊,受到群众的好评。集中开展“四清四化”工程,栽树苗、安路灯、建起垃圾回收池,粉刷墙壁美化街道,修建了党员活动室,盖好了幸福互助院。

  八月里,我们筹划已久的东沟桥开工了,东沟桥投资200多万,动用土方2万多方,承接涵洞40多米工程量很大。同时旱池加固工程开工了。

  九月里,东沟桥修好了。村民王贵所站在刚修好的东沟桥上对我说:“这个桥修的好啊,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啊!”听了王大哥的话,我心里高兴的不得了。同时,旱池加固工程完工、广场也建设好了。群众们在新广场上跳舞,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刚一开始,村民看市里的工作组来了,说什么的都有。有的群众根本就不抱啥希望,还有的在背后指指点点,更有甚者看见我们同村里的保洁员一起干活的时候说,这是出故事、装样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村里悄然发生的变化,村民们都把我们当成了家里人。

  我们被晒黑了,手也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我们都认为很值得,今年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民情的日记4

  今天我在村委会值班,一个人先打扫完值班室、会议室和村委会大院,我坐在值班室里看书学习起来。

  将近十二点有位阿姨居然给我端来了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对于突如其来的这份热情与温馨我内心感动不已。回想起来自从春节值班以来,村里干部和村民时不时给我送来的种种关心和热情,让我真的感觉很温馨和骄傲。虽然有些人认为我们大学生村官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和成绩,可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村主任从家里拿着热腾腾的菠菜肉饼开车来村委会给我送饭、感受到监委会主任和她的.家人经常跑到村委会热情相邀我去他们家吃饭、感受到村委会周围村民的嘘寒问暖以及送来热腾腾的米饭我真的很感动,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下来了。这七年的村官生涯里我虽然做了一些平凡而又不起眼的工作,帮助了几户贫困人家,参与了村里村外的各项工作,现在能得到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能得到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我的骄傲和成绩,也是我今后更加努力奉献基层、服务柏林的坚强后盾。

  回想起在七年里走过的风风雨雨,我迷茫、失落甚至挫败过,可我始终没有放弃,在基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从刚来的“

  外来户”、“碎女娃”已逐渐融入到了柏林村干部之中、村民之中。从干部和村民的质疑中到现在的认可和信任,我付出了全心全意的热情与干劲,承受了很多委屈和磨练,一步一个脚印地让自己的心智经过锻炼走向成熟,让自己在农村这片舞台上更加得心应手,青春更加多彩和无悔。

  10日星期四晴

  今天危房改造款发下来了,北洞村符合条件的有三户,分别是三组村民郭稳其、三组村民郭占学和四组村民郭卫军,属于自建房,在原址上翻建。

  补助款的发放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先来到四组郭卫军家,郭卫军今年48岁,有一个儿子,现住在改造后的68平米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当我告诉郭卫军的妻子张红芹补助款发下来时,张红芹激动的说:我现在就去查查看。

  三组郭占学今年53岁,母亲孙小女已89岁高龄,郭占学平时就近打零工,农忙时帮妻子干农活。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0平的老房子里,现住在80平的房子,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了不少。郭占学告诉我,为了盖房子借了别人不少钱,可以用补助款还上,真是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三组郭稳其今年72岁,和儿子儿媳孙子住在一起,原来一家四口住在55平的老房子,终于在儿子的努力下,新房子盖好了。“儿子今年已经44岁了,现在在外干活也不容易。”老人感叹的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家豪已经长大了,生活会越来越好的。”和老人聊了一会儿,看着老人开心的笑脸,我不禁笑了起来。

  农村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省吃俭用、勤勤恳恳,一辈子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盖房,努力打拼着,但他们身上有一股劲,助推着他们一路前行。

  民情的日记5

  “美珍,你儿子今年几岁了?最近情况怎么样?”见到独山港镇运港村党总支书记倪连根时,他正在村里低保户张美珍家了解相关情况,并不时地在自己的老式手机里记录着什么。

  像这样骑着半旧自行车、带上一部老手机,到农户家里串门、聊天、拉家常已是倪连根扎根基层多年来的常态。

  “倪书记经常下村庄、进农家,与村民们都很熟,是一个很受村民们爱戴的人。”与倪连根共事过的村干部无一不作如此评价。

  倪连根对基层割舍不断的情感源于28年前的4月1日,那天,他正式来到村里工作。

  这么多年走过来,倪连根坦言,自己面对的“诱惑”不少。

  “1993年有个亲戚办了工厂想让我过去管理,待遇肯定比在村委会好,但是想了想自己还是喜欢为村民做事就婉言拒绝了。

  这些年,也有人找上门来让我合伙做生意,我也没有去。”倪连根坚信,一心不能两用,还是扎扎实实做好村里的事。

  倪连根是个有心人。

  除了办公桌上的“常思民苦以自俭,常思民忧以自健,常思民喜以自励”格言外,他书橱里整齐摆放的百余本日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自从参加工作开始,倪连根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不管是参加村、镇会议或下组了解群众信息,还是修桥铺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只要是有关我们运港村的,我都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倪连根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日记能够帮助自己及时知民情、解民忧。”倪连根坦言,当初只是为了便于记事,后来他的“烂笔头”还真帮了村民不少忙。

  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冬天,机动田普遍开展调整工作,当时4组一户农户家的弄堂由于涉及到一部分集体土地而与隔壁人家闹起了纠纷。

  原本是五六年前的事情,幸亏当时倪连根留了个心眼,将集体土地怎样划分和使用的约定记录了下来,才免于矛盾继续激化。

  这100多本“民情日记”记录了运港村近30年的发展,还有一本便民电话簿则成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

  20xx年,为更好地方便村民、服务村民,倪连根创新性地发动各组组长向全村村民收集电话号码,印制“运港村电话号码簿”。

  “由于当时部分村民还有隐私顾虑,只印制了80页的电话号码簿,但发下去之后,大家叫好声一片。

  ”倪连根说,自那以后,村干部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多了,村民之间的交流多了,村干部要联系村民也方便了。

  截至目前,倪连根已搜集了全村16个组661户农户的电话,他自己个人的手机里也储存了1400多个村民的电话号码。

  村民们都说:“在倪书记的脑子里,有一张‘地形图’,牢记着每家每户的详细地址,还有一张‘ 民生图’,需要为村民解决的事务从来不曾落下。

  ”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荣获嘉兴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嘉兴市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民情的日记6

  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改革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体制,提高基层运行效率,根据《*******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要求,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网格员。

  一、招聘计划

  此次公开招聘*****社区网格员共***名。其中:********。

  二、招聘对象和条件

  (一)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二)热爱社区工作、服从组织安排,爱岗敬业;

  (三)有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有较好的文字基础和口头表达能力,会计算机操作,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常住户口(在本社区居住),性别不限,年龄40周岁以下(即197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三、招聘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报名及资格审查

  1、符合招聘条件人员到本社区居委会报名,填写《****网格员招聘报名表》。

  2、报名时请携带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彩色一寸照片4张。

  3、社区居委会对报考本社区网格员进行资格审查,并报*******审核。审核合格人员在社区进行公示。

  4、报名时间截止为*****月*****日。

  (二)招聘考试

  1、通知参加考试人员在******人力资源市场领取《准考证》,领取《准考证》时缴纳考务费100元。

  2、考试分计算机操作、笔试、面试,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计算机考试占总成绩的30%,笔试占总成绩的.40%,面试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三)面试

  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2: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并组织面试。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四)体检并确定拟录用人员

  根据考试成绩确定拟录用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人员按1:1比例参加体检。若出现体检不合格的,再按从高分到低分原则递补进行公示和体检,并确定拟录用人员。

  (五)培训

  招考办公室向******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汇报招考工作的组织情况和拟录人员情况,由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正式录用人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网格员培训方案》确定的办法,对录用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

  四、相关待遇

  (一)劳动报酬

  基本报酬******元/月,绩效考核奖******元/月。

  (二)其他

  1、所有正式录用的网格员与所在社区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合同,合同期限为一年;

  2、网格员实行年度考核制,考核合格的,可继续聘用,但必须重新履行聘用手续;由于不胜任工作或敬业意识较差、造成工作失误的,中途可以随时解聘。

  3、对考核优秀人员和新录用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本******事业单位岗位时,其网格管理员工作经历可视作基层工作经历。

  民情的日记7

  6月5日上午,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在千佛塔村支部副书记杨礼彬陪同下,本人先后走访了该村子冲组老党员、老村干胡应文和大塘组草莓种植大户方元胜两位同志。在胡应文同志家,我们说明来意后,这位身材高瘦、头发花白的老人显得有些激动,他说,自己现已70岁,从事村级工作38年,全家5人生活,夫妻二人年迈体弱,家里经济来源主要靠儿子和媳妇务工,收入不高。

  他本人患严重支气管扩张,经常咳血,去年至今,除去新农合报销外,个人承担住院治疗费达7000多元。当问及现在的生活状况时,他显出欲言又止之态。之后,这位性情耿直的老同志告诉我们,他去年通过 一卡通 领取了800元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同时夫妇俩还享受个人养老保险,家庭收入虽略有提高,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簿,夫妻俩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压力仍然较大,请求镇党委、政府提高离职老村干生活补贴标准,加大对离职老村干的关爱力度。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听了老村干的话,我的心里受到巨大的震动,我说,请你老人家放心,党委、政府始终惦记着你们,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解决老村干的待遇问题。 离开胡应文同志家,我们步行来到该村大塘组党员示范户方元胜家。通过交谈,我们得知该户现有8人生活,四世同堂,母亲83岁,长子在外务工,次子在镇电管站做临时工,家庭收入较好。本人系致富能手,现已发展草莓6亩、茶叶10亩。

  该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示范户作用,积极带领本地及周边8户,种植草莓和茶叶18亩,使之成为当地受益农户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现在本组所有农户均建起新居。当我们问及存在的困难和建议时,方元胜同志说,他想合租本组几位农户的水田,修建永久性大棚,扩大种植规模,规范经营,请求镇、村干部帮助做好相关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请求政府能帮助解决一些发展资金的难题。根据该同志要求,我建议杨礼彬书记和村两委对该户发展项目认真进行调研,并答应尽力争取上级专项发展资金予以扶持。 通过上门走访,我深有感触:一是开展机关干部大走访活动,是广大机关干部深入基层 零距离 接触群众,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二是广大干部要牢固树立亲民爱民的.思想。

  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的工作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心里想着群众、脑子装着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造福百姓,为群众所拥戴。三是开展大走访活动,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要真心实意,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他们打成一片。

  民情的日记8

  20xx年5月9日上午,天气阴沉沉的,十分闷热,眼看一场暴雨就要袭来,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周余良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在双峰县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帮扶对象赵运清老人的身体。老人住院已经有些日子了,由于这段时间工作忙,所以没顾得上去看他,今天刚好有空,于是我们赶紧驱车去医院看望他。

  赵运清老人今年已经六十了,没有结过婚,更谈不上有儿女了,唯一一个兄弟在二十几年前就过逝了,留下的两个侄子家境并不宽裕,都在外地打工,无法照顾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身体大不如前,不仅患有严重的慢性支气管炎,还伴随着肺气肿、脑动脉硬化等疾病。

  来到医院病房,老人刚刚从外面进来,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已经发福的大肚腩,看着他吃力而急促的喘息声,我几乎可以听到他剧烈的心跳。病房在三楼,也许是由于爬楼梯,老人脸胀得通红,在这样的天气还出了点汗,但是他开朗的笑容告诉我,他并不害怕疾病,更不畏惧困难,这让我想到了他的另一个身份——花门镇龙山村村干部。

  我们送上了精心挑选的新鲜水果,仔细地询问了老人的病情和医院食堂的伙食情况以及有什么困难,当了解到老人第二天就可以出院的时候,我们提出要安排车子送送他,因为地上摆着好几个编织袋,里面装着满满的衣服和生活用品,还有一大堆必备的保健药品。我无法想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要独自一个人背着这么沉重的行囊辗转几趟车,还得步行几里山路才能到家,那将是一个多么孤独无助的背影啊!在周余良的一再恳请下,老人却还是坚持拒绝了我们的好意,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领导的关心,这点小事就不给政府添麻烦了,政府也不容易,我能行!”是啊,面对任何困难,不等不拿不靠,自己能行,自己能解决,我的眼睛红了,鼻子也酸了,一句多么实在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朴实的'心,这让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了起来,我似乎觉得我们今天来不是去看望一个五保户老人,而是面对一位身体力行的“老师”。

  临走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他,叮嘱他好好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们讲,我们一起想办法,老人家很高兴,和我们握手道别,我看到,老人的眼睛里分明闪烁着泪光!

  赵运清老人作为一个五保户的身份或许有许多无奈、许多不甘,或许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酸楚,苦痛,党和政府是不会忘记需要帮助的人,启动“二对一”帮扶以来,老人家没有等着别人的救济,更不会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感叹老天的不公,他总在做,总在靠自己,高兴也努力地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他心怀感激地说:有人关心,有人嘘寒问暖,有人陪他说说话足矣。

  民情的日记9

  走访完元林组其它五户贫困户,夜幕已开始降临,我来到了元林组最后一家潘秀德家。潘秀德家只剩母子俩了,母亲杨治英已经86岁高龄了,他本人也已经64岁,属于无劳动力的人家。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旧州镇XX村元林组潘秀德家了。说实话,来一次我的心就痛一次。潘秀德的家距离寨子主干道20米,靠这条宽度不足1米,坡度有40度左右的路与寨里的主干道相连。这短短20米的路,几乎可说是一条天路,基本上隔绝了潘秀德母子俩与外界的往来。这条道,虽然距离不长,可又陡又滑,逢到雨天简直无法通行。特别是这段时间,秋雨绵绵,小道上长满青苔,像我这样身强力壮的人几乎都是手脚并用才爬上了他的家,我实在难以想像他们母子俩如何从这条道上进出。与其说这是一条路,倒不如说是一条夺命通道,稍有不慎跌倒的话,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可能危及生命。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

  眼前这座屋檐低矮、光线阴暗、四壁透风,60平方米的木房就是他的家,门前没有院坝,墙壁用普通的木工板、几颗大铁钉简单订上去。虽然村里去年安排了危房改造项目,有几千块钱,但是他也没有推倒重修的能力,只能购买木工板简单修缮一下应急。潘秀德没有邀请我进屋坐坐。明白我的来意后,他像前两次一样,拿了两根板凳和我坐在了大门口。我用余光瞟了一眼屋内,由于光线太弱,只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堂屋里好像有一张木桌和几根小板凳。他的双手在胸前来回搓动,喃喃地说,不好意思哈,家头太黑,看不倒,只能让你坐在外面了。我按照工作要求详细询问一年来他家的收入支出情况。虽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面对我的询问,他竟有些腼腆和羞涩。通过了解才知道,他和母亲均已经高龄,身体健康状况差,没有劳动力,平日里天气好的时候他就做点简单的农活,母子俩相依为命,主要依靠国家养老保险和低保勉强度日,真的让人心酸!交谈中,不知什么时候,潘秀德的母亲也来到我们身边,靠在大门口认真地听我们交谈。这位皱纹爬满脸庞、已是耄耋高龄的'苗族老妈妈显然也想和我们搭搭话,但她年纪实在太大了,只看见她嘴角开合,却无法听清她在说什么。看着她眯缝的双眼流露出的孤独和渴望,我想,也许是因为门前这条天路,使她与世相隔了太长的时间;也许她上一次走出这个家门,还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吧;也许,她除了每天跟儿子交流外,就再无他人了吧!

  从他家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开着车,我思绪万千,既心酸又欣慰。心酸的是我完全未曾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困、生存条件这么恶劣的人家。欣慰的是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正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明天,我该好好地把他家情况向村里、镇里反映反映,像这样的贫困户真的需要国家长期实施兜底政策,需要国家终身帮助!

  民情的日记10

  这些天,我们总支换了个新名称叫“朝阳群众工作站”,而我也成了一名群众工作组的组长。虽然有人说这叫“换汤不换药”,可我总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组织上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了。我们不再是干部,不再是领导,而应该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贴心人,而应该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公仆。

  在三塘铺镇朝阳总支工作五六年了,总感觉事情多且杂。一年到头都在忙个不停。刚开始,我还真害怕和群众打交道。我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好多次,都是硬着头皮,由村干部领着,走村串户。慢慢地,我融入了基层工作。走在村上,遇上种地的老乡,种菜的'大娘,我会笑着同他们打招呼,而他们也会笑着回应我。轻轻地一声问候,我们成了老熟人,老朋友。一次,我下村时碰上几个留守儿童在马路边玩耍,我耐心地劝告他们,不要在马路上玩,车来车往的,要小心安全。然后还特意打电话给了孩子的爷爷。旁边有群众笑话我:“小戴同志,你管得还真宽。”我立马回答:“安全无小事呢。”这时,他们朝我竖起了大拇指。要是遇上有孩子不会做的题目,我会毫不犹豫地当起他们的老师。很多时候,我在路上碰到一些学生,他们都会礼貌地称我一声“戴老师”,我自己也特别高兴。

  为了便于联系,我们给村上每家每户发放了便民联系卡。有很多人都把这张卡贴在墙上的显眼位置,他们说:“有事就找这些干部,管用。”很多次,我会突然接到村上一些村民的电话,有询问相关政策的,有要调处矛盾的,还有一些反映情况的。每每接到电话,我都会耐心地同他们解释相关政策。如果需要调处矛盾,我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有一次,一位老党员打了我电话,投诉有人乱填池塘的行为。我和同事立马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这种行为。老党员说:“我看到这,第一件事想到就是打你的电话。我就知道,你们会及时来处理的。”看到老人信赖的目光,我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和幸福。

  自城乡环境整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常常下村劝导村民自己动手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美化自己的家园。刚开始,有个别村民思想上不重视,还说:“我自己家里的卫生干不干净,轮得着你来管吗?”我听了,心里真急,可是我又不能不管,也不能就这样听之任之。便和村干部一道给他家搞起了大扫除。搞到一半的时候,他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他也拿着工具和我们一起搞卫生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下回,他家门口也是干干净净的了。

  还有,因为“二对一”帮扶活动的开展,我的帮扶对象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肖彩章,有了自己的新居。当然,这其中有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有总支领导的功劳,也有村干部的无私付出和热心群众的滴滴汗水。我一一记录在民情日记里,群众一一看在眼里。有时,我在村上办事,有些群众会情不自禁地说:“小戴的确是个好同志。”我听了,心中感到无比自豪,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民情的日记11

  今天一早,村委会驻地来了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两幅字画,车停稳后,大家纷纷上前观赏字画,镇级驻村工作队员李永泽老师把字画的内容读了一遍,字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国策英明百姓乐、公路修通暖万家,新寨梦想得实现、千年花朵开不败;人无诗书不成气、山无名树不成阴,若如山开地灵时、山谷也会开好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专门为新寨村民小组提的,我好奇的问“是谁这么有心”,大家告诉我是村委会副主任张扬发的父亲张庚虞老人用心提并自己出钱做成字画送给新寨新建活动室。这一说,让我们在场的驻村人员都对张庚虞老人敬佩不已,并决定和张副主任他们一起前往新寨活动室挂字画,感受一下群众文化生活的氛围。

  现在水泥路全通,我们驱车绕过几个弯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组,整个寨子平房占多数,寨子脚下烤烟长势喜人,村口边上一口刚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设完毕。我们的车停在活动室边的水泥地面广场上,旁边一棵大青树用它的大树枝“拥抱”着这个寨子,仿佛一个母亲守护着她的孩子。一辆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车也停在那里,围着三五群众在购买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诉我们,寨子距小卖铺还有一段距离,这里水泥路修通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卖这些东西,小喇叭一喊,我们就可以出门来这里选购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边,工人们开始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悬挂字画,活动室门前摆着几盆漂亮的小花,为活动室增添了几分生气。张副主任告诉我,这几盆小花也是他的.父亲自己栽的,说摆在这里很合适,正说着,一个老人从边上路过,他朝我们看了看,腼腆的笑了笑便往卖东西的小卡车方向走去,张副主任告诉我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我看着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抖擞,老人买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时,满脸慈祥的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活动室整理完毕,我们跟随张副主任到老人家里,一进门,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刚买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经摆上桌面,热茶也给我们倒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么有意境的两首诗。老人话不多,但句句朴实而真诚,眼前这些已经充分说明老人对生活的感恩、热爱、积极、乐观。在他看来,字画写的是他的心声,同时也是新寨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

  我想,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要在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筑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民情的日记12

  “民情日记”工作制度推行以来,我院严格按照上级院的部署要求,切实把它作为深入推进“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强化基层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做到了目标明确,机制健全,措施可行,落实得力,取得了较好效果。到目前为止,我院共记录《民情日记》**篇,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余件。

  一、明确要求、广泛参与

  我们明确了“民情日记”的实施范围和对象,重点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减轻负担的意见要求;生产生活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群众对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公益事业、社会治安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群众的心得体会,解决问题的典型事例,干部群众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典型;农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其热点、难点问题。规定了“民情日记”的格式,明确了科级以上领导每月记“民情日记”不少于5篇,中层干部每月不少于4篇,一般检察人员每月不少于3篇。同时要求干警真实记录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为,真正到基层中去,向群众讨教,心诚则明;到服务对象中去,请他们提建议,心诚则悟;到群众家里去,同群众广交朋友,促膝谈心,心诚则灵,切实做到透彻了解群众的心思,真实感受群众的情绪,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如实反映群众的意愿。

  二、健全机制,稳步推进

  为保证这项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以首问责任制、反馈处理制、责任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创新了近年来围绕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在疏通民情渠道方面建立推行的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如“1+1”和谐共建主题实践活动等,由此进一步畅通了民情收集渠道,加深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干警保持反映社情民意的.敏锐性,认真贯彻“一线工作法”要求,坚持领导带头,“身”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既要“身”到,更要“心”到,尤其要抓住“办事”这个关键,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捕捉,认真帮助解决,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特别是对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和改革发展稳定的事情,及时处理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确保处理效果,我们从抓好督促检查入手,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并责成专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督查,对“民情日记”的实施情况不定期地抽查、检查,组织阅评、点评、座谈交流,对不认真坚持和落实“民情

  日记”制度的检察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 “民情日记”评比活动,并把部门和个人 “民情日记”制度的实施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使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了检察人员察民情、帮民需、解民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情的日记13

  按照县委"四群"教育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四群"教育联系群众制度工作实际,按照分批分期分组的方式,深入到挂钩联系点茨芭村村委会开展"四群"教育联户调研工作,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

  一是分批、分期、分组,驻村方式较为灵活。根据工作实际,先民宗局将全局干部职工分为2个工作组,分批次进入挂钩联系村小组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确保我局每个月均能进村住户2次,目前共进村住户10余次。二是走访、了解、长谈,工作方式长效明显。一张方桌、几杯清茶,干部群众无拘无束地促膝长谈,就像一家人在拉家常。这是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以来,各工作组下乡驻村的主要工作方式,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的主要难题。自"四群"教育工作启动3个月以来,全局共9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三是看到、想到、做到,切实为民解决实际难题。在开展"四群"教育工作中,我局"四群"教育工作组充分听取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走访9个村民小组的过程中发现,全村人畜饮水比较困难。

  由于近年降雨特少,导致茨芭村地下水资源补给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库塘蓄水大幅度减少,茨芭村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面临着极大挑战。我局把抗旱保民生和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严格按照"五包一公示"的要求,及时深入一线,深入受灾严重的村组和困难户,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扎实有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工作,其中走访了9个村民小组、12户特殊户,并对缺水、缺粮户进行张榜公布,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确保茨芭村社会和谐稳定。自"四群"工作开展以来,我局认真学习、传达关于"四群"教育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按时完成相关日常工作业务。我局与挂钩联系村群众结对帮扶的干部职工共8人、挂钩联系群众28户、制作民情联系卡28套、建立民情台账28套、撰写发展思路报告1篇、撰写民情日记5篇、帮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5件、走访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111户农户,4489人,有汉、白两个民族。召开自然村群众大会5场次,收集意见60余条、收集和反映重要民情事项28件。

  民情的日记14

  今天,家家户户沉浸在合家欢乐的节日气氛里。那么,山里的老百姓大年过得怎么样?我想去看一看。

  下午,我约了县委副书记**、县委办主任**,一起到七里坪镇去看一看。

  来到**村,路边有一家正在放鞭炮,我们径直走进一个小院,来到一户人家,一起围坐在院子里,聊了起来。

  交谈中,得知主人家名叫陈国和,家里还有老伴、儿子,一家三口。

  陈国和高兴地说:"我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在广州做建筑工,1个月能挣上5000元左右,虽然苦点,但高兴。家里老伴种粮收板栗,还有补贴,1年收入七、八万,我家房子就是靠打工挣钱,在20xx年建成的。"坐了一会儿,陈国和的儿子陈勇从舅舅家拜年骑车回来。小伙子憨厚中透出精明,我跟他聊了起来。

  "今年多大了?结婚了吗?""25岁了,还没有结婚呢。"小伙子腼腆地回答。

  "在哪儿打工?1个月能挣多少呢?""在深圳电子厂打工。1个月能挣3500块钱左右,除去房租和生活费,落个20xx块钱左右。""你有回来工作的想法吗?县新型产业园,有100多家企业,需要很多人做事。那里月工资两三千块的员工很多,多的'能够达到八千多元。园区还配备了学校、医院、生活公寓,开通了县城至觅儿的专线客车,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县里正在开展‘春风行动’,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事做。""我回来就听说园区招工的事了,正准备去看看呢。说实话,不想往外跑,费用太大,又不方便。我已经约好了几个一起打工的,过两天就去,如果找到合适的事做,今年就不出去了。"

  **村党支部书记陈均儒闻讯赶来。我问陈书记:"你们村外出务工是个什么情况啊?"陈均儒回答说:"我们村有1633人,有400多人在外打工,其中在本县打工的大约有200人,有200多人在外打工,打工收入基本上要占到每家收入的一半以上。"我对方思意和陈敦学说:"全县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开展民情大调查,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底数,将这些情况和园区招工工作对接起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既方便群众,又服务园区,是富民强县的好路子。"

  在回来的路上,我拨通了七里坪镇党委书记潘新华的电话,要求乡镇将"三万"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农户开展大调查,及时发布创业就业信息,为农民群众包括外出务工人员创业就业服好务,既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又有利于推动园区发展。这是乡镇今年要抓的一件大事,必须牢牢抓在手上。

  民情的日记15

  狂风伴着暴雨,正袭击着美丽的双峰县城,它为我们驱赶了酷热,带来了清凉和农业丰收的喜悦。看着豆大的雨滴,心里感叹着,终于可以好好的睡上一觉了,然而远在乡里的朱从义老人那搭在田间的“家”,不知道怎么样了?是否经得住这样的大风?又是否抵御得了如此大的雨呢?想着想着,望着大风大雨的肆掠,不禁为朱从义老人和他的`“家”担忧了,于是我冒雨驱车赶到朱老的“家”。

  在今年全县开展“二对一”帮扶大行动中,我的帮扶对象是井字镇同乐村的朱从义老人。第一次看到他搭在田间的“家”,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真不敢相信。朱老的“家”就是搭在田间的一个棚子,仅仅是用树挂起的“半张床”而已,简陋到和农村里平常用来守西瓜而临时搭建的棚子没有两样,让人看着就心酸。

  今年68岁的朱老,老婆孩子二十二年前离家出走后,便杳无音讯,只剩下朱老一人到处流浪。抱着叶落归根的愿望,朱老去年结束了流浪生涯回到了家乡。可回到家乡后却无法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因为多年在外,又加上没有亲戚、亲行,仍是孤身寡人,无依无靠。无奈中只好在田间找块空地搭建了个临时避风遮雨的“家”。

  说句心里话,当我第一次走访时,发现我的帮扶对象是这样的情况时,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不能做出太多的承诺,要是惹上麻烦怎么办?所以,我第一次去朱老家走访时,除了解一些基本情况,送去一点微薄的“心意”外,并没有更多地思考该怎么去帮扶,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

  接下来,按照纪委对委局干部每个月至少去对象家走访一次的要求,我又去了第二次。这次带上了水果、米之类的小礼物,他总是反复不断地在嘴里念叨:“只怪我没有用,又麻烦你了,怎么受得起啊!”当我提到他这样无依无靠,孤苦一人,何不申请“五保”时,他断然拒绝我说:“我现在还“动得”(意思是还能够干活),不需要政府来养。”听着听着,我脸红了,为当初我的“顾虑”感到羞愧……朱老虽然苦,可是从没有来找过我,朱老虽然穷,但内心很坚强,也没有为政府添负担。当时我便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这位可怜又可敬的朱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后来,我多次与镇、村衔接,解决了朱老的米、种子、化肥等问题。因朱老在外流浪了二十几年,至去年才回来,所以没有参与村上低保的评选,经两次与村支部书记交流协商,村支书表示,年底的时候一定让他在村上享受低保。第三次去时,我把这些他应该得到而没有享受到的党的温暖,一一告诉朱老时,他哭了……

  雨还继续下着,可我却没有开始的兴奋了,倒是希望这雨早点停,因为朱老的“家”是经不起它折腾的。朱老的房子问题,该怎么解决呢?又有一团阴云堆积在我的头顶。

  民情的日记16

  早上6点左右,从石家庄送阅览桌椅、会议桌椅、书柜等办公家具的货车司机打电话过来,说车一会儿到,我们定好在虎道桥南接头。随即,我给支书王铁旦打电话,让他召集有关人员卸车。一直忙到7点半,所有家具卸完并验收完毕,共27张桌子、70把椅子、10个柜子,价值15920元。因货车大,不能开进村务中心,先将家具放在60米外的小卖部门前。

  匆匆吃过早饭后,徐行长带领几个人打扫新改造装修的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两委办公室,将办公家具、原农家书屋的书籍搬到相应的房间,并将办公家具摆放整齐,小张安装阅览桌,我和支书到赵庄拉3根安路灯用的电线杆,一直忙到中午12半。

  简单吃过午饭,中午1点半就开始干活了。58岁的老组长,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干,甚至比我们还要认真。他对原有和新购图书进行认真的分类、摆放,我则负责对急需安装路灯但无电线杆的两处挖坑、埋杆。挖坑的两个村民一个50多岁、一个30多岁。他们虽然年龄有差距,但挖起坑来都很卖力气,由于地处山区,挖坑过程中不时遇到石头,进度较慢。在挖坑的同时,我也在工作着——砍树枝,砍那些拟埋电线杆周围影响路灯和线路安装的树枝。我到附近的村民家中借来梯子、椅子、砍刀和锯,将部分树枝砍掉、锯掉,虽动作不甚规范,胳膊累得酸疼,手上起了血泡,但也顺利截断了碍事的十几个大树枝。下午4点多,两个1米多深的坑挖好了,村支书叫来了几名村民开始埋杆。有的拴绳、有的抬杆、有的撬杆、有的熟练地将大绳投过大树杈,但由于山村路窄、树多,人手少,开始并不顺利,试了几次没成功。这时村民王建强开着三轮农用车路过,对我们说:“来!我用三轮试试!”,说着,便熟练地将车倒到电线杆附近,人们一起用力将电线杆抬上车斗,王建强加大油门倒车,在三轮车喷出浓浓黑烟的同时,电线杆缓缓地被支起来,最后村民们用大绳从三个方向控制着电线杆笔直地立在坑中……

  快6点的时候,两个电线杆埋好了,人们没有走。干活的、看热闹的人得有30多人,有些村民互相递上香烟,吧嗒上几口,便议论起来,有的说“工作组干得真不赖!”,有的说“工作组包咱村,是咱们的福气呀!”,还有的说“今年咱村变化太大了,工作组给修了道、安了路灯、打了井、建了广场、建了书屋、学校弄得多好呀”。村民王书祥拉住我的手说“单经理,你们今年别走了!就凭你们的精神和干劲,再在俺虎道包上一、两年,我们村就更好了!” ……

  6点多了,组长打电话让我捎馒头回驻地。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当初部分村民对工作组疑惑的眼神,想起刚才村民对工作组的.评价,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老百姓才会把你当成自己家的人。农民是最懂得感恩和最容易满足的群体,只要真心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支持你、感激你,他们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努力和付出的最大回报。

  民情的日记17

  4月21日,我率商务局机关全体干部赴大悟县丰店、高店两乡镇,了解农户春耕备耕情况,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走访慰问特困家庭,并与村民一起参加劳动。

  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王店村。这个村,我曾到访过,感觉村"两委"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愿望还是比较强烈,但是苦于无项目、无资金。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王店村小学。听村干部介绍,学校由于年久失修,教室屋顶隔水层大面积皲裂,雨季来临后将影响正常教学。在简短的捐助仪式上,我们将筹措的资金交到村负责人手中,用于学校解决屋顶漏雨问题,剩余的帮助发展农业生产。

  我们同镇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到该村金银花种植示范园栽种花苗。据介绍,这种优选的金银花每株可年产干金银花6-7斤,每斤可卖到25元左右,是农村致富的一条好路子,但村民由于各方面的顾虑,积极性不是很高。于是前几天驻村同志与63岁的村支部罗书记商量,由他个人先带头弄个示范园,然后影响和带动大家一起栽种。

  劳动之余,我还顺便走访了两家农户,主要询问了惠农补贴、家庭收入、养老政策以及春耕备耕等情况。

  喻河村是这次集中活动的第二站。这个村因为临近在建并即将投入运营的石武高铁孝感北站,机遇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起色,这些可从新建的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干部的精神面貌略见一斑。会上,我代表商务局向村里捐助了资金,主要是帮助建设中药材基地。

  在村支部喻遵昆书记介绍村里情况时,我发现他们对怎么认识机遇、怎么抓住机遇,好像无从下手。帮助他们抓住机遇谋发展、因地制宜求发展,是我们"三万"工作组的`责任之一。于是我决定带着大家到站前广场亲身体验一下,看能不能为他们寻找到一些主意。

  在现场,我与大悟县商务部门和高店乡主要负责人就如何实现商贸物流规划对接,为喻河村发展临站经济,推动大悟名优特产品销售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表示,一定上下联动帮助喻河村抓住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加快发展。

  站在已崭露宏伟气势的高铁车站前,放眼宽阔平整的站前场地,我觉得这是喻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平台。有了好点子,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对当前的大悟、高店、喻河来讲,这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内心希望他们能够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干出实效。

  民情的日记18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了,趁着离鼠年春节还有两天时间,我带着纪委的工作人员一起,前往驻点的赤东镇野塘咀村、杨潭村和邓园村,看这三个村的群众年货置办得怎么样?几个特困家庭生活有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村里这一年对我这个驻点干部还有没有更多意见和建议?

  汽车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了野塘咀村。这个村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1268人。我和村支书是老朋友了,还没下车,我就喊道:“曹书记,最近可好啊?”曹支书走过来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向我说:“好得很。好得很。谢谢肖书记。”说实话,今年纪委工作任务重,我来村里的次数较往年少,自认为没有帮到什么忙,听到曹书记的“谢谢”,我觉得十分歉意。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曹书记向我讲了村里20xx年做的几件大事,并非要带我们去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书记高兴的说“今年,我们村在你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35万多元清主沟、修泵站、新建渠道700多米,安装太阳能节能路灯32盏……”。看到村里有这么多可喜的变化,我听在耳里、喜在心头。我们又去看望了几位老党员和困难户,八组83岁的老党员曹显得,患了老年痴呆症;三组61岁因病致贫的马明珍,患脑溢血综合症,看着他们,我的鼻角一阵酸楚,一一给他们送上了微薄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希望他们保重身体。

  随后,我来到杨潭村。杨潭村现有村民1700人,比野塘咀村要大一些。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我直接去了73岁的董金华家,董金华虽然是聋哑人,但精神状态很好。当我把慰问金交到他手上时,他再三推辞,最后才勉强收下,并双手成作揖状向我们示谢。尽管他不知道我们说什么,但他一定感受到了我们的真诚和善意。

  最后,我到了邓元村。这个村有12个小组,人口3260人,是个大村。由于待会还要回县里开会,我和村干部就在田间地头交流了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打算,又去了困难户韩启国家。老韩今年63岁,身体残疾,老伴也因患有癌症去世了,为了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债。了解到老韩的情况,我一阵心酸,感叹他生活不易,向他送上了微薄的慰问金和慰问品,鼓励他好好生活、幸福生活,临行前我嘱托村里要多关照韩启国,让他能够安享晚年。

  在回去的车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和群众本是鱼水情,只要我们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心贴心和他们交朋友,手拉手帮他们解难题,党群干群关系一定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也暗下决心,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多下基层,切实为基层群众解决更多的实际困难。

  民情的日记19

  上午,市水务局组织邦联干部到庆城县太白梁乡巴山村开展双联帮扶活动。此行的目的是奖励双联积极户,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收入情况,发放补补助资金,查看分发的绒山羊生长情况。

  上午九点从市局出发了。大家的积极性都高涨,车子行驶在桐川乡盘山公路上,一个弯接着一个弯,车内空气清新,气氛热烈。车刚停在村委会门口,村委会主任和村文书便急忙赶出来,握住赵局长的双手,“欢迎,欢迎!快请,快请……”赵局长说:“我们此行,是想奖励双联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农民,尽快了解到村民们的岁收情况,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全体人员下车后,没有休息片刻,便在村部召开双联户和水务局干部会议,按照局党组的安排迅速开张工作,检查年初帮扶计划的落实情况。随后到各自邦联对象家中实地他看帮扶对象的生活、生产等情况。我跟与赵局长、村支书一起来到帮扶对象刘乾刚家中。

  刘乾刚的家坐落在半山腰,是一个窑洞和瓦房组成的院落,院子和房间收拾的'干净利落,家具基本齐全。房外是一间羊舍,饲养的是我们单位去年分发的小尾寒羊,由于他们的细心照料,小尾寒羊长势喜人。刘乾刚的父亲介绍小尾寒羊可在进入进入发情期生产羊羔。

  刘乾刚是个有手艺的人,妻子在家里忙前忙后,刘乾刚平时开着一辆三轮摩托车和微型面包车揽生意,由于夫妻俩热心肠,人品好,日子虽不富裕,但也不缺吃穿,并且日益走向富足,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去年也盖起了砖瓦房。

  随后“双联”工作干部与村委会各位负责人结合具体情况,共同分析探讨,商量脱贫致富对策。赵局长最后表示:一定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协调联动,结合村情民情,一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量种植地膜玉米,另一方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开展技术培训,多提供技术指导,多引进项目支持,多帮助劳务输出,共同寻找致富门路。

  离村的路上,无声的细雨打湿泥土,车内无比安静。我们忘不了他们的困难,忘不了他们的处境,更忘不了孩子们渴望和期盼的眼神。每一个人都深刻地感受到现实的严峻与责任的艰巨。每一个人都深切地体会到帮扶道路的艰辛与帮扶过程的漫长。每一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不能只是个形式,不能只是个口号,一定要真真切切、踏踏实实地帮助,扶持,才能使更多的人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挣脱贫困的枷锁,走向致富的道路。

  民情的日记20

  走访座谈中,群众反映了许多实际问题,有希望进行产业调整的;有养殖大户想争取政策奖励的;有咨询退耕还林政策补偿的等等。老百姓反映的这些事儿,我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耐心的给他们讲解、沟通、交流。

  通过入户走访,征求意见,让我得知群众对干部在"四风"方面的整体评价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偏僻的农村角落,我们干部的身影少了,干部的脚印少了,群众见干部的机会少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变淡了。一番谈话,让我们从群众身上,真切的体会到了群众对我们基层干部的感情和期盼,是那么真,那么纯,他们是多么希望我们的`干部能常到他们家门口来,哪怕只是坐坐儿,聊聊啊!

  走访座谈结束后,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折身来到八道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召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把相关的访谈情况及时反馈给村干部,并对他们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对今天老百姓反映的修路问题。我支持由镇、村两级共同出资,立即启动近3公里的断头路修建工程,切实解决百姓出行难的问题,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抓好。二是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把村支两委建设成为一支稳定、团结、自信、亲民、有战斗力的团队;()要注重制度建设,真正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让每个干部都有位、有责、有为;做到论功行赏,奖罚分明,公开公平公正。三是要狠抓工作落实。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要以高效、高质的要求完成好,不推诿、不拖拉、不懈怠;对老百姓反映的实际问题,能解决的要及时解决,不要久拖不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并千方百计想法子解决,不能一味推、等、靠。

  下午,我们一行又来到得胜最边远的文峪河村,这个村是由原5个村合并而成。原三里村是这里最远的村落。在三里陈帮林家中,我和附近群众亲切的交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征求他们对干部的意见建议。当得知五保陈圆银住房积水时,当场安排村干部立即修缮解决,确保五保老人有温暖的居住环境。

  一天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而今天感觉自己从没有如此充实过、踏实过。也许是缘于今天在群众中倾听到了一些发自他们内心的声音、征求到了一些合理的意见建议、给老百姓解决了一些本应该提早解决的实际困难;亦也许是因为我的脚步方向的正确,它今天走在了群众当中,它丈量出了群众与干部间的距离,更丈量出了群众对干部的期盼和要求。我想,我的脚步远没有结束,它将沿着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坚实、深入的走下去,走在田间地头,走进农家小院,走近工矿企业,走入群众的心中!

【民情的日记】相关文章:

民情日记09-30

民情的日记02-06

社区民情日记02-06

民情日记(一)11-04

社区民情日记 7篇02-06

下乡驻村民情日记10-01

“四群”教育民情日记11-04

驻村干部民情日记09-04

民情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