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时间:2021-06-24 16:25: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篇1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长期灾难、斗争和再生的记述,美国学者费正清先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生前一直第一文库网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学术研究,曾经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有关中国历史方面的学术著作。历史首先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延续,而决不会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费正清先生正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入手去溯本求源,以求深入了解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种种内外因素。费先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专制历史非常悠久,专制意识根深蒂固,专制文化相当发达的封建国家,它既有着长期“天朝上国”雄视四夷的文化优越感,又有一整套错综复杂,而且自行运作的宗法制官僚的惰性体系,这种文化体现为一种内敛式的“内在爆炸”,“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它不愿意改变它的社会价值观,文化和体制”,也正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

  所以中国革命注定了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只能是一个传统文化分崩离析,西方先进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逐渐渗透的渐变过程。第一部分为“晚期的帝国:成长和蜕变(1800年-1895年)”,这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萌芽和发展时期。《伟大的中国革命》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为“晚清帝国秩序的变革(1895年-1911年)”,“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前者叙述了甲午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满清帝国的最终灭亡,以及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端;后者对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与中国革命的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与剖析。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端有着两个平行的过程,即政治上的军阀混战,国共之争,与文化上的以“五四”为标志的启蒙运动。《伟大的中国革命》最后一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85年)”,费正清先生对中国当代的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审慎的清理和颇具私人意味的解读。费正清先生对中国目前的现状是理解的,对中国的将来则是乐观的,“中国人口从来没有今天这么多,通过一个中央权威保持统一,仍然是必要的;管理这么多的人民只能依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信仰制度,政府机构必须由受过训练的精英组成,地方当局在农村代表着国家。”费正清先生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所取得的各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在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导向一个自由的国度,这正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时代趋势。正如费正清先生所说的那样:“任何一种新的中国的`世界观,必然是一种适用于全人类的世界观,而不是地区性的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

  历史的作用也是这样,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决不仅仅属于中国,而是世界文明史的一面镜子,是全人类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费正清先生的作品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我们印证了传统中国的一句老话:史者,宇宙公器帝制时代的机构,可能以新的名目重新出现。例如古代互相监督的保甲制度,今天就会变成街道办事处,或者加世纪以前的下级士绅后来变成了民国时代的土豪劣绅,以及成为继他们之后而出现的党员干部和今天的农村党委书记。一个认真的学者会在这种比较中找出毛病来,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不需负责任的劲头。为什么不呢?每一代人都学会了他们要扮演的最后角色,无非是当下一代人进门前用脚殊踏一下的垫子;这是值得也是应尽的一种义务。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是民族主义的─ 就是说,它总是要把在这个国家的外国人的活动过滤出去。不错,中国的历史首先是汉族人民创造的。也!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篇2

  这本被林毅夫誉为“距离万钧的磅礴巨著”的图书,能够接触到真是有幸。作者在理论方面有着卓越的建树,对于工业革命该往何处去这一问题,本书给出了详细的路径,即先培育市场,然后再激发以纺织业爆发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而推动了以能源动力运输和通信爆发为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书中一些对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也可以说是十分深刻的,他指出,经济学家常犯的错误是“用指责落后国家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和缺乏人力资本来解释为什么这些国家落后和无法实现工业化,因而提出应该先花钱办学校。但是,他们把因果关系搞错了。这些国家劳动力素质低下,是因为缺乏市场需求来为基于劳动力分工的企业提供盈利机会。”所以说这类国家需要在实践中训练劳动力,正是因为古代我国的重农抑商等思想,使得过去我国对于劳动力的发展较为缓慢。

  我国自鸦片战争开始,经历了很多次引爆工业革命的努力,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伟大的改革开放,我们终于取得了旷世的成功,以作者的描述是这次引爆一直持续到今天。为何我们可以大获全胜?这是国内外各界人士都十分好奇的问题。作者此书,从其他成功国家的例子入手,对比分析,展望未来。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 篇3

  本书被誉为特色的地方是把中国的工业革命和英国进行比较,虽说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体制等方面千差万别,但不失为一个新颖的思路,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了解。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乡镇企业开始在市场机制下的蓬勃发展。在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伟大的十年,即1978——1988年,我国改革的核心动力就是乡镇企业,这段发展过程,作者和英国原始农村的发展过程对应起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规模增长十分迅速,从150万到2000万。这使得我国形成了一个巨大且统一的国内自由市场。这时候轻工业,手工生产业蓬勃发展,满足和迎合了巨大需求。这时候粮食生产业也有保障,也把乡村中存在的剩余劳动力给吸收了,我国拓展国际市场,注重引进技术,也加快了工业的建立;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缘起于纺织业,比较有可比性。接下来也不出意料地,我国因为纺织业发展的巨大优势,成为第一大纺织业出口国,进而带动了对机器的关注,科技,交通,燃料动力等部分的发掘也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进而,我国自发地发展和强化经济体系,形成了高速复合增长的四十年伟大奇迹。下一阶段,我国定位全球经济,放眼世界,转向服务行业,以骄人的速度飞快走过了发达国家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激流勇进。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40年光辉岁月,四十年,一个国家可以有如此大的飞跃,的确是旷世奇迹。这位知名教授学者又以很睿智的眼睛帮助我们看到未来的光辉前景,他对于西方历史进行重新梳理,解释了我国工业革命的成功奥义,又以此预测我国未来持续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所以此书的确意义非凡。真是合书之后感慨良多啊。

【伟大的中国革命读后感】相关文章:

《伟大的悲剧》读后感15篇04-16

伟大的母爱!09-28

伟大的“母爱”作文10-25

伟大母爱的作文09-21

母爱是伟大的05-24

伟大的母爱_作文04-29

《伟大的母爱》作文03-19

伟大的悲剧教案07-24

伟大的母爱初中作文02-23

懂你伟大的圣人作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