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池》读后感
取个这样中学作业似的标题,可能是一个理工科学生对逝去的语文课的一种缅怀吧。
先说我是怎么读完这部小说的——用了四天时间,每天晚上用手机看它的电子版。
虽然未来将要从事IT方面的行业,但是要说读书,还是喜欢读纸质书。本来用手机看《一座城池》的时候,只想先看个开头,然后再去图书馆借书的。但看了个开头后,被吸引住了,一有时间就看,于是还没也没去找纸质的书了。
后来别人告诉我,看韩寒的小说,很容易被他的思路带着走,还有点“跟不上”他。这种说法倒是挺有意思的,想来,韩寒同学的书这么畅销,应该和他的行文风格有关系。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各不相同,其中“语言简练,不罗嗦,言之有物“最为读起来不费力,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男性读者。要是再能幽默些,那就更见作者功力了。
《一座城池》就给我这样的感觉,言之有物。且说这“物”,乃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我们的这个时代。
我们是在孤独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因为一项国家大计——计划生育。而我们成长的时代又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小说中,“我”的女友在听说“我”永远不打算买房子后,就消失了。我就在想,等毕业了,我一样要面临这个问题。女友和我多次表态,她愿意跟着我,不管我是不是有房。但是她没有考虑到的是,我未来的丈母娘是不是也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和这么个没有房子的小伙子结婚。这是个硬件问题,我暂时无法从技术角度解决它。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孤单,有很多人已经因为这个问题,被拒绝在了神圣的婚姻殿堂门外。
虽说姑娘们不是要嫁给房子,但有房子似乎成为了现在新郎的必备条件。说到这些,不免很苦恼。韩寒在书中,很明白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为什么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买一堆瓦砾?
再说大学生,韩寒没有读大学,这一点曾被李敖抨击过,不过李敖先生抨击韩寒的观点倒是非常的“在理”——“读过大学,受过系统的教育,层次就是不一样”,小说中的三个主人翁就是当代大学生的典型代表,那层次,呵,妥妥的。说回来自己,我和小说的主人翁在对时间的利用这一点上,倒是不相上下,可以一觉睡几天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虽然小说以三个年轻人的荒唐经历作为线索,但是,这些经历何尝不是现在每天发生的事情呢?所以说,不是我太疯癫,只是现实太荒唐。其中的众生相,仔细读来,确实就是我们身边的各个或猥琐,或邪恶,或丑陋,或扭曲的人脸。
被韩寒拿来一搅和,这些本来平常的事情,就显得那么有意味起来。或许是我读的高雅装逼文学不够多,我总是能从韩寒简单幽默的字里行间读出些不和谐的东西来。我们这些年轻人,虽然每天都做着不对国家有贡献的事情,但求不给国家添麻烦,但是我们也关心这个国家,还是会放到心里想一想的。即便在祖国的眼里,我们这些小屁孩儿太幼稚,我们也喊不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就是爱情了。“我”高中同桌和“盆腔炎”的爱情,在小说里,是两个重点描写的爱情之一。不能说这样的爱情真实,它带着一点青春期的荷尔蒙味道,但这荷尔蒙味道很正,很纯,没有一点情欲的媚俗。想不出还有怎样的青涩爱情是这样的,除了《朗读者》里的那段爱情。所以我说,这段以悲剧结尾的爱情,美。
再有就是“我”勾搭未成年小萝莉的那段了。韩寒不算怪叔叔吧,但是把那个卖萌小萝莉写得各种可爱,让我想起我妹妹小时候的样子。其实每个男人在他的有生之年里,都希望有这么个小萝莉,把他当作偶像偶下一样来崇拜,如果年轻的时候没有找到这么个小萝莉做女友,那就会期待着自己有个小萝莉小女儿。我也不例外。对自己的崇拜者的感情,算得爱情么?
最后就是小说的结尾了。其实《一座城池》的结尾多多少少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村上先生很多小说都是不知从哪里开始,结尾又不知道怎么就结束了。这一点上,韩寒和村上春树还蛮相似的。结尾“我”和艺术家的女友抱在一起,在两人的对话中就结束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我下载的电子书不是完全版,于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就去网上验证我的这个电子书是不是完全版。得证后,我就感觉——恩,这才是韩寒。
到现在就看了韩寒两部小说:《1988》,《一座城池》。挺喜欢韩寒的,喜欢他这个人,顺带着欣赏他的才华。得空了,再看他的其他小说。
完。
【《一座城池》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座城池作文08-14
《一座城池》读书笔记04-25
2020一座城池读书笔记05-07
守望一座城池中学生作文05-02
一座城池读后感04-14
《一座城池》读后感04-09
《一座城池》的读后感04-07
《一座城池》读后感05-01
一座城池读后感05-02
一座城池读后感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