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家长应该如何做

- 相关推荐
中考冲刺家长应该如何做
本周末上课,有三位家长都跟我聊到孩子目前的状态问题,自己在这个阶段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都不了解,因此,本周给大家一些建议!
中考步步紧逼,紧张的不光是孩子,连各位家长都像自己要上战场一样,和孩子不由自主的一起焦躁起来,中考复习冲刺家长如何破解中考黑匣子?在这个阶段里,处于黑匣之中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家长。大体来说,目前的家长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过度关怀”型
这类家长可以算是众多家长中的模范代表,他们从小就非常关心孩子的成长,在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付出了甚至比当初自己学习还多几倍辛劳,他们有的在寒风中等着给孩子送上热乎的饭菜,有的起大早陪孩子一起学数理化英语,有的为了孩子上学四处奔波……要是总结起来,真能把培养孩子这一路历经的坎坷与艰辛写成一部血泪史。
到了初三,他们同样着急,甚至比就要上场的孩子还心急,看着孩子吃饭磨磨蹭蹭,他们就得催促着;看着孩子日夜辛苦,他们想给孩子多补充营养,于是过一会就到孩子的房间问一问,要不要吃个苹果?要不要喝杯牛奶?……过度的关心会给孩子带来非常大的心理负担,通常情况下,孩子会有两种反应。
第一种,孩子会觉得如果考不好就会对不起爸爸妈妈的辛苦和关心,在心中总是有种负罪感,自己的困难也不会同父母说,因为这种心理负担过重,会影响睡眠和白天的听课状态,所以成绩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第二种,也是最最常见的一种,孩子会觉得爸妈很烦,不管爸妈说什么,总是不爱搭理或者顶嘴。这种状况非常正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好处于叛逆期,没有理由的过多的干涉孩子的学习计划会引起孩子非常大的反感,他们会总觉得自己没有自由,总是被监视着,由这种情绪导致的烦躁不安或者反其道而行之也是让家长最无奈的。
面对这两种情况,作为父母,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己的压力要学会自己释放,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多提财务问题或者自己工作中不顺心的事情。孩子到了初三也很不容易,每天泡在题里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现在他们本身的心情就很复杂,容易波动,很难再承受外界传递的压力。
再有,作为父母,要能同孩子进行适当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吃饭的时候、运动的时候、一起出门的时候,可以是问候,也可以是鼓励,但是一定要真诚。有些孩子总是和我抱怨,说他和他爸妈没法交流,因为说两句话他们就急,于是乎,家长急、孩子也急,大家都生气结果问题还没解决。
也有一些家长,总是说跟孩子没法交流,甚至分明女儿爸爸听的同一节课都不是一起来一起走。作为家长,首先要想明白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这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好高中,沟通的真正目的是和孩子一起分担压力和痛苦,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
有时候说着说着,你会发现孩子可能真是很委屈,他们也许说话的语气很倔强,但是他们确实表达了内心压抑的感情,这时候,如果您是一位脾气比较急的家长,一定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引导孩子把心里积压的情绪表达出来,他们也许会借机大哭大闹,但是事后,他们会感觉内心非常舒畅,我想,如果作为家长,如果您真的听完孩子的叙述也会感到释然。
第二类:“手忙脚乱”型
在这一类家长中,多半都是初一、初二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过多的询问,到了初三,马上要升学,突然紧张起来。但是,由于之前一没有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二不了解中考的整体形势,于是乎,这个类型的家长在这个阶段就真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特别想找传说中那只“佛脚”,临时抱一抱。因此,这个类型的家长最容易盲目的给孩子制定目标。
对于此类家长,个人建议家长不如先和孩子开诚布公的谈谈,询问一下孩子目前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当然,这种学习状况不仅仅是孩子的成绩,还包括上课的状态,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聊聊,今天你们英语老师又复习什么了,关键不在家长们能听懂什么,而是看看孩子一天学到晚能不能抓住自己今天复习的重点,整体的状态如何。
另外,这类家长要想做好模范爸妈,真要牺牲自己原来看电视或是应酬的时间,多多了解一下中考的形势也要多陪陪孩子。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途径:
1、给孩子的好朋友的家长打电话聊聊最近学校的动向
2、询问班主任最近孩子的情况和学校的复习进度
3、主动关心中考类型的资讯和资料
第三类:“破罐破摔”型
破罐破摔不单单只对孩子完全放弃的家长,而是所有抱有悲观心态,不认为孩子还有更大成长空间的家长。这类家长虽然不多,但是也的确存在。依照中考分数的规律来看,中考分数=初三上半学期期末成绩x20%+一模成绩x30%+二模成绩x50%+35分,因此,到目前为止,孩子还有80%的机会可以提高成绩,不论是英语还是数理化,过早的形成“我们家孩子就这样了”“你就这样吧,到时候什么学都考不上”这种悲观的心态,非常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通常情况下,由于家长内心抱有这样的想法,可能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言语和行动中总会流露出这种想法,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其实他非常聪明,也非常努力,但是因为身处西城某重点的英语实验班,周围的同学都非常的厉害,他尽管非常的努力,成绩还是不能有非常大的飞跃,他的家长原来一直非常支持他,但是最近总会说出这样的话“我也不管你,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随便一个学校就行了”,这个孩子感觉非常痛苦,觉得爸妈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自信心也极度下降。
对于此类家长来说,目前也要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有问题必然有原因,先把原因帮助孩子一起找出来,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他们的内心是有担忧的,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担他的忧虑,找到使孩子忧虑的根源。可以借助老师的力量,也可以借助同学以及同学家长的力量。
另外,要特别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属于情绪型或者天性比较敏感(尤其是女孩),就不要再他的面前经常说此类泄气的话,反之,要从侧面对孩子进行鼓励,比如可以两人一起做做题,如果他做的很快可以适当鼓励“呦,我题还没读完呢,你都做完了?”这样孩子慢慢就会树立起自信来。
除此之外,也许还有很多兼顾三种类型特点的家长,我们也可以再交流,再探讨。
1、督促、提醒要适度
中考期间,家有考生的生活总是绕不开“学习”这个话题。很多家长三句不离考试,三句不离学习,以此督促孩子抓紧时间,提醒孩子不要疏忽大意。家长们可知道,孩子已经历了一天紧张而繁重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他们特别需要其他的新鲜感受。
家长应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轻松的交流氛围,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就少说,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要说。
不主动说,不主动谈论,不等于不说、不谈论,而是要适时、适度。适时是指在孩子们休息放松、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在传递理解中切入,如:最近在学校怎么样?最近感受怎么样?最近是不是很累?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忙的吗?
适度是指不唠叨不休。一件事不要重复两遍以上,重复越多,负作用越大。中学生最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本来孩子的心情就烦躁、郁闷,父母的唠叨只会加重孩子的不良情绪,引发亲子冲突。
当孩子摔门而出,当孩子说出“你烦不烦”“我烦你”、“我不想见到你”的时候,家长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家庭和睦是最好的陪伴
考生备考阶段,最需要的是父母心灵的陪伴。心灵的陪伴主要就是家庭其乐融融,父母体爱孩子。
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在家谈论工作中的不快,不谈社会的阴暗面,不因家庭琐事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有家长说:我和孩子说了我和他爸之间的事是大人的事,不用他管,他只要安心学习就行了。这话看似合理,仔细想想,有谁能做到?父母在吵闹打仗,孩子能漠然置之,安心学习吗?
让我们的家庭充满笑声。家长开朗、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可以稳定孩子的情绪,缓解孩子的焦虑,提升孩子的精气神。吃饭是一家团聚的不多的机会之一,多利用这一时间,多讲些有趣的事情,活跃家庭气氛。切忌在吃饭的时候又唠叨学习,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消化。找适当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散步,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和睦亲切的家庭氛围,使人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可以很好地疏解一天的紧张和疲劳。
当孩子情绪状态不好时,要冷处理。不要强行给孩子讲道理,更不要说“有什么可烦的”之类的话。
孩子学习枯燥繁重,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父母要尽可能减少应酬,多关心、陪伴孩子。这种关心、陪伴,不是做的、说的、问的都离不开考试、学习,如,“多吃点儿,大脑有营养才能学好。”“多穿点,感冒了影响学习。”“今天在学校里学得怎么样。”这只能让孩子感到,家长关心的是我的学习,不是我。这种关心、陪伴是,当孩子痛苦时,你默默地守候在他身边,抱着他。孩子向你倾诉时,你耐心地听着,感受他的心声。当孩子兴高采烈和你谈天说地时,你和他共感快乐。心灵上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和支持。
3、良好的沟通是最大的心理支持
虽然可能家长和孩子所想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甚至有时大相径庭,误解、冲突、口角便随之产生。父母希望孩子一分一秒不松懈,孩子则希望哪怕是有一分一秒的自由空间;父母想看到孩子精神饱满,孩子想对父母说声“好累”;父母想听孩子说,“下次能得几分”,而孩子想听父母说,“只要你尽力了,考几分并不重要”。
这时候,孩子希望有人听听自己心里的焦躁、烦恼、学习的困难,希望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与爱好,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零碎的小事。家长要多扮演倾听者,少说话。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习惯性地、不耐烦地打断孩子而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
家长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避免“你应该,你不应该…”“你不这样,就不行……”这样说教式、绝对性的话语,而是要理解和共情,如“这段时间,你真得很辛苦,妈妈很心疼,你长大了,懂事了,妈妈很高兴。”“你现在的心情,妈妈很理解,我想,你可以这样试一试……你看怎样?”
4、化担心为祝福,学会正向暗示
试想这样的情况,当小孩端着汤往桌边走时,如果父母很担心地说“别洒了!”结果十之八九会洒掉;如果父母换成:“宝贝儿,端平,你可以的!”孩子大概率真的能做到。中考前,很多父母紧张焦虑的根源无外乎担心孩子考不好。我们需要学会化担心为祝福。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这样一种方法:十指空心,放在头部两侧,轻敲耳朵。我们做动作的同时对自己说,我家某某同学在考场上是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的,将所有希望孩子拥有的好状态都“敲”进去,这样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强化,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将负面担心转化为正向的词,比如担心孩子丢三落四,那么可以这么说:祝福某某同学考虑问题周到、全面、细致。如果全家都这样用积极正向的词语祝福考生,孩子就真的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5、饮食作息如常,留下“十米”空间
不少父母在最后冲刺阶段,总想再多做一些,往往“用力过猛”。其实中考无非是一年365天里平常的几天,稍加重视就可以。
饮食上需要再吃好一点吗?其实不必,孩子的肠胃已经适应了你日常准备的饮食,平常怎么吃得开心就怎么做,别再额外外增加他的肠胃负担。作息上也一样,家里保持干净整洁,按照往日睡觉的时间就可以。
孩子临近中考家长应该怎么做?
1、切忌唠叨和不良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你不要紧张”,“你说要考多少分、考什么学校”等这样的不良心理暗示的言语。家长切忌唠叨和不良的心理暗示,这样只会影响孩子,要让孩子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2、满怀信心,但切忌期望过高
对孩子宜鼓不宜泄,宜奖不宜罚,宜激动不宜平淡,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兴奋性和荣誉感。家长要相信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对孩子有信赖感、充满信心,他就没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积极向上的心绪容易受到激发。
3、帮孩子提高成绩
家长应该让孩子尽可能的把这个成绩往上提,不要认为孩子考不上高中了我们就不需要再努力了,不管孩子在什么分数区间,只要不是低到总分的40%以下, 那在任何的一个区间我们都是要提成绩的,因为成绩越高,选择学校就越多,选择层次就越好。
4、劳逸结合
最近模考密集,学校都把时间组织的十分紧凑,孩子在适应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身体过于劳累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家长请务必关注孩子的作息时间。例如完成每天的作业之后,要求孩子立刻睡觉;同时尽量保证孩子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午休。
5、正常作息
保持孩子的正常作息,不建议延迟日常睡眠时间,让孩子白天保持充沛的精力。如果失眠,尽可能不要用药物,可以进行食疗,比如说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个苹果;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床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6、树立良好心态
家长要正确认识中考,保持稳定的心态。如果有焦虑感,不要压抑自己的心情,可用运动或听歌等方式让自己适当的放松。建议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也帮助孩子缓解因精神紧张带来的压力。家长不需要想着未来,要着眼于当下,关注孩子每天的努力,中考自然顺利进行。
【中考冲刺家长应该如何做】相关文章:
中考冲刺口号04-27
创业公司应该如何做招聘(2)07-24
中考冲刺阶段誓词10-12
家长如何在寒假辅导初三孩子冲刺中考09-02
中考行政后勤冲刺誓词10-20
鼓励冲刺中考的话07-20
中考班级冲刺宣誓词08-15
高考冲刺家长寄语精选10-17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应该如何做?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