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清查中存在问题
- 相关推荐
资产清查中存在问题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近期,通过审计调查,暴露出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和规范。
固定资产清查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清产核资、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和处置。资产清查的是否彻底,是否到位,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而搞好资产清查,摸清企业“家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固定资产清查的有序、有据、彻底进行,为今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节约企业资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清查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处理措施。
目前,企业管理部门掌握的资产数据基本上仍以静态数和账面数为主,而各部门的资产变动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账外资产由于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容易被随意处置,从而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每年至少两次的资产清查,可以大概摸清资产 “家底”,由于处理不到位,到下次资产清查时已经又是剪不断、理还乱了。因此,全面摸清“家底”,这是资产清查工作最基本的任务。
一、资产清查摸不清“家底”的原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存在缺陷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数量多,品种杂,规模大小不一,实行的是多级管理模式。固定资产清查频繁,但是清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查为主。大部分企业能够认真的完成此项工作,但不排除有些企业流于形式,只是按照账上固定资产上报,没有真正的进行实地盘点,没有对资产实际状况进行深入了解。有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怎么样对自己有利怎么样办,多报损失少报盘盈。不能客观准确的反应资产状况。上级管理部门受时间、人员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到基层去清查,去盘点,做不到资产清查中见物就点,因此存在着部分固定资产遗漏的现象。这样的资产清查完全靠企业自身的自律,如果企业领导重视不够或态度有问题,清查结果不实,清查效果不大,失去了清查的意义。
(二)、资产审批与核报为帐外资产铺就绵绵之路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审批是非常的严格,只有经计划部门批准,下达了固定资产购建或更新改造计划才能进行购建。但是,现实中计划所批资金往往大于实际发生,且对完工资产的核报缺乏有力监管措施,为帐外资产埋下了隐患。有些企业利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资金结余购建固定资产,这部分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清查中是最容易遗漏的:它一不用审批,二不用上账,十之八九都形成了账外资产。如工程项目款里面购置汽车,工程完工了汽车也没有了;科研课题经费中购置笔记本电脑;经营成本中购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
(三)、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不规范
在企业资产清查中,有些资产需要进行评估。有的企业管理层为以达到重新购置从而侵占国有资产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等方式,尽量降低所评估的资产价值。企业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往往迁就被评估企业,按照企业的意图进行高值低估,甚至评估为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对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改善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若想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应该将现行的清查方法改为互查为主的方法。即由上一级的管理部门从各企业抽调专门的资产清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在企业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进驻企业进行清查,真正作到见物清点。同时,责成企业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清查,对于资产拆分、打包资产等情况,随时了解,以便准确核查资产。对最后的资产清查结果再填表上报,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盘点的数量真实可靠。
(二)、加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完工审计
作为资产购建审批的对应环节,完工审计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成立专门小组召集有丰富经验的审计、财务等专业人员来担任审计人员。采取追索调查方法,调查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可能,可能形成哪一类,多大价值的固定资产,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然后根据这些线索或者可疑票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工程项目工地的职工、课题组人员及销售商等,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查出账外资产。
(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为防止资产清查的前清后乱和切实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应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通过资产清查,获取资产管理的原始数据,这是建立资产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打包资产进行设备明细拆分,在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不仅有利于下次的资产清查,对以后的资产维修时设备更换、价值更新都可以提供有力依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还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调用系统信息,实现内部调拨、修旧利废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资产管理成本。
资产账目方面
账目记录不准确:存在入账时间错误、金额记错、科目使用不当等情况,导致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如固定资产购置时,将应计入固定资产的费用误计入了当期费用,造成资产价值低估。
账目更新不及时:资产在购置、处置、折旧、减值等发生变动后,相关账目未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如已报废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账面上仍显示该资产存在。
资产清查方法方面
清查方法不科学:采用的清查方法不合理,如对于数量众多、价值较低的存货,仅采用实地盘点法,可能导致清查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遗漏或重复盘点的情况。
清查范围不全面:未能涵盖企业的所有资产,如遗漏了某些驻外机构的资产、租赁出去的资产或已抵押资产等,导致资产清查结果不完整。
资产实物管理方面
资产保管不善:部分资产由于保管条件不佳、保管人员疏忽等原因,出现损坏、丢失、被盗等情况,造成资产损失。如仓库管理不善,导致存货受潮发霉变质。
资产标识不清:对于一些相似或同类资产,未进行清晰的标识和编号,在清查过程中难以准确区分和识别,容易出现混淆和错盘。
人员与沟通方面
人员专业素质不足:清查人员对资产的性质、分类、清查方法等不熟悉,在清查过程中不能准确判断和处理问题,影响清查质量。
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资产清查涉及多个部门,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如果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协调不力,会导致清查工作衔接不顺,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制度与流程方面
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资产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管理制度,导致资产清查工作缺乏明确的依据和规范,清查结果难以真实反映资产状况。
清查流程不规范: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清查流程,清查工作存在随意性,如清查前未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清查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复核等。
【资产清查中存在问题】相关文章:
医院固定资产清查报告存在问题08-21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09-27
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10-19
资产清查报告07-26
关于精准扶贫督查中存在的问题08-23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09-07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10-16
资产清查工作报告10-16
职场的生存存在的问题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