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时间:2023-10-26 10:30:59 春鹏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时缺少激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试想一节课开课就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作者:朱淑真

  女子弄文诚可罪,

  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

  绣折金针却有功。

  注释

  1、弄文:指写作。

  2、诚:诚然,确实。

  3、那堪:何况。

  4、磨穿铁砚:宋?何薳《春渚纪闻》:“桑维翰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维翰持铁砚示人日:铁砚穿,乃改业。”

  赏析

  李清照曾有意将所学传授于一个天资不俗的女孩子,不料却被回绝,那十余岁的女孩子义正词严:“才藻非女子事也。”这种观点代表了宋人对于女子为文的普遍见解。朱淑真偏偏是个耽于文字的女子,她曾自言“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暮春三首》其二)。但是,作为一个极具叛逆性的女子,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她的吟咏不辍也并非全无压力和阻碍。不然便不会有这样的《自责》诗。

  女子弄文确实不对,值得责备,更何况像我这样吟风弄月,写一些言情的篇章,罪莫大焉。这两句似是认可了世俗的观点。然而果真如此吗?磨穿铁砚是男子的佳话,却与我辈女流无缘。对于女子,男子不屑为的女红针线却是所谓的“妇功”。一个“却”字暗露端倪,男女本分之别,悬殊至此,名为“自责”,实是愤激。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相关文章:

女子如何养生08-05

形容江南女子的诗句03-03

电脑定时关机怎么弄04-08

女子慢跑鞋怎么选择?04-07

表示女子娇柔的古诗句集锦07-28

形容女子美丽的成语150个05-18

非法经营罪定罪及量刑标准04-12

关于朱姓的研究报告03-21

形容女子美貌成语(通用60个)05-18

赞叹女子舞姿优美的古诗句07-11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的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授课时缺少激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试想一节课开课就平平淡淡、毫无生气,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淑真: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自责·女子弄文诚可罪

  作者:朱淑真

  女子弄文诚可罪,

  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

  绣折金针却有功。

  注释

  1、弄文:指写作。

  2、诚:诚然,确实。

  3、那堪:何况。

  4、磨穿铁砚:宋?何薳《春渚纪闻》:“桑维翰试进士,有司嫌其姓,黜之。或劝勿试,维翰持铁砚示人日:铁砚穿,乃改业。”

  赏析

  李清照曾有意将所学传授于一个天资不俗的女孩子,不料却被回绝,那十余岁的女孩子义正词严:“才藻非女子事也。”这种观点代表了宋人对于女子为文的普遍见解。朱淑真偏偏是个耽于文字的女子,她曾自言“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暮春三首》其二)。但是,作为一个极具叛逆性的女子,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中,她的吟咏不辍也并非全无压力和阻碍。不然便不会有这样的《自责》诗。

  女子弄文确实不对,值得责备,更何况像我这样吟风弄月,写一些言情的篇章,罪莫大焉。这两句似是认可了世俗的观点。然而果真如此吗?磨穿铁砚是男子的佳话,却与我辈女流无缘。对于女子,男子不屑为的女红针线却是所谓的“妇功”。一个“却”字暗露端倪,男女本分之别,悬殊至此,名为“自责”,实是愤激。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