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时间:2024-12-13 16:20:05 学人智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婴幼儿在患上咳嗽时,尤其是在症状影响到正常睡眠和进食时,更是会让爸爸妈妈们感觉特别心疼,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喂服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止咳。其实在中医方面治疗宝宝咳嗽有很多疗效极佳的处方,接下来小编就会详细的介绍出几种,一起来阅读加深了解吧。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中医疗婴幼儿咳嗽的处方

  1、麻黄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紫苏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红糖5克。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烂如泥,与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3、葱白5茎,淡豆豉5克,陈皮3克,红糖适量。用法: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每日分2~3次服用。用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前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剂。

  4、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陈皮)3克,冰糖30克。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入冰糖,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连服3~4天。

  5、萝卜汁一酒盅,饴糖9克,生姜汁3滴。用法:混匀,炖温服。

  6、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饮完。

  7、黄瓜根10克,白萝卜子3克,荆芥穗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病时,将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而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种证型,内伤咳嗽又分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四种证型,不同类型的咳嗽,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频发、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等,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金沸草散加减,常用中药比如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生姜、半夏、麻黄、杏仁、桔梗等;

  2、风热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微出汗,舌质红,苔薄黄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桑菊饮加减,常用中药比如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大青叶、杏仁、桔梗、芦根、甘草等。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治疗原则为清肺化痰止咳,常用方剂为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中药比如桑白皮、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鱼腥草、桔梗、浙贝母、橘红、麦冬、甘草等;

  2、痰湿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腻,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止咳,常用方剂为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常用中药为麻黄、杏仁、白前、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

  3、气虚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边有齿痕,治疗原则为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加减,常用中药为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百部、紫菀、甘草等;

  4、阴虚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治疗原则为养阴润肺、清余热,常用方剂为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为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天花粉、甘草、桑白皮、款冬花、枇杷叶等。

  小儿咳嗽,家长日常需要注意,日常患儿饮食需要清淡,避免患儿食用油腻、甜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患儿咳嗽的情况,日常建议患儿多饮水,有利于缓解咳嗽、咳痰的症状,日常还需要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患儿受凉加重咳嗽症状。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相关文章:

咳嗽怎么办中医教你治疗咳嗽的方法08-23

晚上咳嗽白天不咳嗽中医治疗怎么做?12-03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咳嗽?08-18

中医如何治疗宝宝咳嗽?05-16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方法10-11

劳伤咳嗽怎么治疗08-29

中医养生咳嗽的治疗方法有什么09-25

咳嗽初期怎么治疗呢?08-03

咳嗽应该怎么治疗呢?07-04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婴幼儿在患上咳嗽时,尤其是在症状影响到正常睡眠和进食时,更是会让爸爸妈妈们感觉特别心疼,也会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喂服什么样的药物可以止咳。其实在中医方面治疗宝宝咳嗽有很多疗效极佳的处方,接下来小编就会详细的介绍出几种,一起来阅读加深了解吧。

中医怎么治疗婴幼儿咳嗽?

  中医疗婴幼儿咳嗽的处方

  1、麻黄3克,杏仁4.5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紫苏5克,杏仁5克,生姜5克,红糖5克。用法:将紫苏与杏仁捣烂如泥,与生姜共煎,取汁去渣,调入红糖再煮片刻,令其溶化,每日分2~3次饮用。

  3、葱白5茎,淡豆豉5克,陈皮3克,红糖适量。用法:水煎取汁,调入红糖,每日分2~3次服用。用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前温浸5分钟,再调入饴糖,频频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3~5剂。

  4、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10克,桔皮(陈皮)3克,冰糖30克。用法: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胡椒、生姜、桔皮一起煮汤,然后加入冰糖,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连服3~4天。

  5、萝卜汁一酒盅,饴糖9克,生姜汁3滴。用法:混匀,炖温服。

  6、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个。用法:水煎去渣,加蜂蜜30克,煮沸,徐徐饮完。

  7、黄瓜根10克,白萝卜子3克,荆芥穗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小儿咳嗽中医治疗的方法

  中医治疗小儿咳嗽病时,将小儿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而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两种证型,内伤咳嗽又分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气虚咳嗽、阴虚咳嗽四种证型,不同类型的咳嗽,治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频发、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等,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金沸草散加减,常用中药比如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生姜、半夏、麻黄、杏仁、桔梗等;

  2、风热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微出汗,舌质红,苔薄黄等症状。治疗原则为疏风解热、宣肺止咳,常用方剂为桑菊饮加减,常用中药比如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大青叶、杏仁、桔梗、芦根、甘草等。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治疗原则为清肺化痰止咳,常用方剂为清金化痰汤加减,常用中药比如桑白皮、前胡、款冬花、黄芩、栀子、鱼腥草、桔梗、浙贝母、橘红、麦冬、甘草等;

  2、痰湿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舌淡红,苔白腻,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止咳,常用方剂为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常用中药为麻黄、杏仁、白前、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

  3、气虚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边有齿痕,治疗原则为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常用方剂为六君子汤加减,常用中药为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百部、紫菀、甘草等;

  4、阴虚咳嗽: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治疗原则为养阴润肺、清余热,常用方剂为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为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天花粉、甘草、桑白皮、款冬花、枇杷叶等。

  小儿咳嗽,家长日常需要注意,日常患儿饮食需要清淡,避免患儿食用油腻、甜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患儿咳嗽的情况,日常建议患儿多饮水,有利于缓解咳嗽、咳痰的症状,日常还需要注意患儿的保暖,避免患儿受凉加重咳嗽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