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箴言》有感(精选12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箴言》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箴言》有感 1
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
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
如果我们和一个愚昧人斤斤计较,受他的影响,照他的胡话回答他,那么恐怕我们也降到了愚昧人的等级,也成了蠢货;而愚昧人是不会知道自己的`话是愚妄的,假如你不回答,愚昧人就会以为自己说服了你,会更加狂妄自大。唯有照着他的笨逻辑推到底、说到头,他才会发现自己的失败。
这两句话看起来很矛盾,但都告诉我们不需要对愚昧人认真,不必和他争论。越和他争论,他就越想获胜,永远不觉得自己笨。所以,如果你是个智慧人,就不加理睬,一笑了之吧,如果想要反唇相讥,就用他的愚妄话回敬他吧!我不禁想到了歌德让路的故事:
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仅能让一个人通行的小路上和一位批评家相遇了。“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批评家说。“我恰好相反!”歌德说完,笑着退到了路边。
面对高傲的批评家,歌德并没有与他计较,不仅巧妙地回答了他的话,而且体现了自己的宽容与风度,让对方无地自容,羞愧不已。他用批评家的逻辑“不给傻子让路”,做了文章,一句相反的回答有力地抨击了批评家的傲慢无理。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必和愚昧的人争吵,巧妙的回击和宽容大度,是我们最好的法宝。
读《箴言》有感 2
读完《一个父亲的箴言》,我掩卷沉思,仿佛听见了父亲对孩子的良心教育。让我们一起再回味一下吧!
这篇文章通过5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话。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想着算计别人,想占人家的便宜。只要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回报你。
“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的人都喜欢爱吃亏的人;你想着吃亏的时候,会赢得别人。”读这段话让我联想到:爱占便宜的`人整天都想着怎样算计别人,所以他的周围肯定没有朋友。比如:别人在需要你帮助时,你不理睬。将来,在你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像你对待他一样地对待你。记得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煮了两碗面条,其中一碗有鸡蛋,一碗没有。父亲问儿子要哪儿碗,儿子要有鸡蛋的那碗。然而,没鸡蛋的那碗底下竟有2个鸡蛋。第二次,父亲又做了2碗面条,一碗有2个鸡蛋,而另一碗没有。儿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没有鸡蛋的那碗。结果,碗底下也卧着2个鸡蛋。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而爱吃亏的人,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读《箴言》有感 3
这位父亲,使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人爱占便宜的人,但所有都喜欢爱吃亏的人,要是我做到了这一点,人气指数上不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我却偏偏是个小鸡肚肠的人。
一次,章家栋一不小心把我的铅笔盒打翻在地上,原本此事可就此了结,他也蹲下来帮我捡,表示了歉意,而我更是得寸进尺。没有就此放过他,一把把他的铅笔盒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摔后我深感此事不妙,果然他真是恼羞成怒了,这下我的铅笔盒又故计重演了——又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本没有摔破的笔现在都摔破了,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我问自己为什么要那么做?对我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退一步,海阔天空’的俗语说的不正是我现在的情形吗?
当这位父亲看到儿子诚实的时候,心里是那么高兴。
在做这一点上,我并没有让我的父亲失望。那天,爸爸给了我 2 元钱,让我买 2 包榨菜,我买回来后,诚实地将找来的 4 角钱交到爸爸的手里,那时我看到了爸爸的脸上露出了世界最美丽的笑,兴许这能让爸爸整整高兴上一天。
这位父亲还交会了人世间许多东西是多余的`,比如钱,比如欲望,比如名声。我把这句话理解得很透。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少点同样可以生活,也同样可以生活地有滋有味。欲望是渴求许多东西,但是还是俗话话说的好“贪心不足蛇吞象”。名声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它只仅仅是称赞你,赞美并不能带给你有用的东西。钱、欲望、名声都是虚拟的,都是抽象的。只有内心的善良才是真正的财富,真正值得自豪的东西。
我想《父亲的箴言》看了以后,我不仅是感同身受,同时也受益匪浅。它给我指明了人生的道路该怎样走,为我敞开了阳光大道,关闭了黑暗之门。甚至它将影响我的一生。
读《箴言》有感 4
这本书读的时候很有一种畅快感,因为在当今社会里不小心喝到的心灵鸡汤太多,像叔本华这么毒鸡汤的倒是少见。读下来,大概有一个模糊的感觉,这应该是一个倔强清高独孤的小老头,便顺手去查了一下他的一生,觉得也真差不多。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但是精神世界上的洁癖让这个哲学家终身未娶,与母亲的关系也比较糟糕。
《建议与箴言》一书娓娓道来,从平常话语中引入,但总是夹杂着惊雷之言,揭示的道理多是人生的减法。比如,"聪明人活着的目的并不是享乐,而是免于痛苦的自由”“考虑我们的条件,尽量降低对生活的要求,这样最保险,最不容易落入巨大的.不幸当中"“贤者很快会明白定数难逃,便会安分守命。他们明白,在这世上,道理可以发现,幸福却不能。”我理解是,人生想要快乐,最佳办法是多做一些人生的减法,便不会有佛家所谓诸苦,譬如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之类的因加法而带来痛苦。所以叔本华建议我们不要参与外界的交际,独处或者说享受孤独,“因为只有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独处的时候,唯一的享受是“自身思想上的丰富性”。这让我想到了庄子,作为道家代表,庄子求的也是一个自由。在人的自由本性一点上,他们是有着共同观点的,叔本华说“我们不该伪装自己,不该矫揉造作”,庄子口中的真人也是这个样子,“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为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他们都是不为外界纷扰的人。但是庄子更有一些逍遥洒脱,对于生命有一种磅礴之意。但是两人又有所不同,叔本华要求“必须克制我们的意志,给欲望套上缰绳”“总之,我们要忍耐、要克制”,我理解是摈弃一切,停留在最初的状态。庄子更喜欢意志的无限自由,放飞自我,与天地万物齐一,修炼到最初的状态。就像近代冯友兰先生划分的那四层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感觉中,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其实差不多,叔本华要的是停在自然境界,庄子要的是超脱到天地境界。
这本书里的许多生活箴言仍然具有现实的价值。叔本华强调孤独的人在享受的是思想的丰富性,所以孤独才是自由的。若是看过来当今社会,一切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想要独处都不大可能。即使所谓的宅男,没有wifi便也宅不住了。所以,这里不妨适当的做一些减法,去掉无用的社交,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也许会获得更多的愉悦。而要修炼出思想的高贵,我更推崇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最终到那内圣外王的境界。至于怎么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总觉得,多读书,来做一做修养上的加法,大概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北宋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与诸君共勉。
读《箴言》有感 5
箴言提到要守住自己的心,把追求智慧放在人生的首位,把追求智慧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智慧绝对比赚钱重要。所以现在还是要尽量挤出时间读书。
星期天早上成了我最享受的一天——孩子去唱诗班,脚踏实地把孩子交给上帝,而我坐在教堂旁边的咖啡店里,完整地阅读日记沉默,喝美味的咖啡和美味的蛋糕。
没有神我活不过三集,感谢主,我答应姐姐看完箴言写下我的.感受。姐姐问我要不要写一点?我说是。我刚读完箴言,马上就有几个大问题要解决,这真是赤裸裸的考验。老实说,读箴言对我帮助很大。神的话成了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他的话让我充满了勇气和信心。
依靠上帝,即使恐惧来临时,上帝也会保护你到底。(这句话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力量)。一路走来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有时我很情绪化,但我不会考虑所有事情。有时候还是想打破常规,走捷径。
现在一旦发现自己有小念头,就会马上调整,认错,重新选择。心中的任何不安都会让我重新思考问题的根源。读完箴言后,我会对问题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虽然还是比较迟钝,内心的反应不能立刻察觉到问题的本质。不过,如果能静上几天,静静地检查一下,就会渐渐有明确的反应了。
时代的车轮,我是车轮前的牛。日夜拉车。这周我一天没在电脑前,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但我没有。因为神是完全在第一位的。于是我开始踏踏实实地享受着辛勤工作带来的美好生活。
希望读者在看完上面那些毫无头绪的句子后,能继续耐心地读下去,因为他们还想写箴言书中所教导的夫妻关系。
读《箴言》有感 6
“成功,是我们每个人所希冀的。无论我们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希望能够超越自身所处的层次,实现我们的理想,过上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但是,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归于失败,以致于订立的目标总是那么遥不可及,在屡遭挫败之后,渐渐失去了继续拼搏的勇气,最终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自己平凡的一生。其实,大多人之所以总是不能摆脱失败的困境,总感觉找不到通向成功的道路,并不在于自己的能力有欠缺,而在于缺乏正确的方法来指引。”这段话是此书前言中最精彩的一段话,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确有和作者同样的感悟。
于是我总结出了以下六条:
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常言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短处,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并不是由他的长处所决定,而是像“木桶原理”一样取决于他的短处。既然,短处限制着能力的提升,那么我们就应该时刻的审视自己,寻找自己的短处。当然,想要完全的找出自身的缺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总是有侧影之心,会把自己高估。要是自己一个人慢慢地寻找,可能许多缺点都不会被发现;所以,要想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与别人相比较是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途径。每当我们失意反躬自问“我在这一点上与他人到底有何不同”时,就很容易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哪,应该做出何等的改变;当一个人清楚自己的这些缺点并在目标的征途中时刻改进,那么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寻找自信心。
信心是心灵最有力的触媒。当信心结合了思想时,潜意识即接受其悸动,将之转化为精神上的对等力量,并且如同祷告一般,揉入了浩瀚无尽的大智之中。信心是永恒的“万灵丹”它能赋予思考、生命、力量和行动,是所有“奇迹”的根底,也是所有科学法则分析不来的`玄妙神迹的发源地。那么,如何使自己拥有自信心呢?接下来就例举几种建立自信心的好方法。在心中描绘一幅希望自己达成的成功蓝图,然后不断地强化这种印象,使它不致随着岁月流逝而消退模糊。此外,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切勿设想失败,也不可怀疑此蓝图实现的可能性。第二种,当你心中出现怀疑自身力量的消极想法时,要驱逐这种想法,必须设法发掘积极的想法,并将它具体说出。第三种,不要受他人的威信影响,而试图效仿他人。须知唯有自己方能真正拥有自己,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自己,每天重复说十次这句强而有力的话:“谁也无法抵挡我成功。”以上几种方法可能已经有人尝试过,且获得相当的成效,你为什么不试试,相信你也会从中确立对自己的信心,并开始萌生一股新的力量。
漠视挫折与失败。
成功与失败是事物发展的两个轮子,“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先导”,这句话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实际生活中,只有自信主动、心态积极、坚持开发自己潜能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含义。挫折与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挫折失败而失望,放弃追求。相反,如果你能在遭受挫折时不怨天尤人,不自甘堕落,而是以坚定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苦,审视自己所受的挫折甚至失败,你就会不断战胜失败,取得成功。
挫折和失败本身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有所进取,求变创新和参与竞争的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只有你进取,就必然会有失误;只要你还活着,就绝不是彻底失败!失败有什么可怕呢?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在这个天平上,失败总是倾斜倒向害怕失败的人。强者与弱者,如果是从实力上对照比较,那么弱者还有可能扬长避短,巧用心计,战胜强者;如果是从心理态度上区别较量,缺乏自信,害怕失败的弱者必然失败,有时甚至会被某种假象错觉所吓倒。
读《箴言》有感 7
二零零九年,和大学同学一起毕业分到录井公司,初到新的城市、新的公司,一切都是新鲜的,像开启了生活的一道门,那里阳光四溢,充满希望。
二零二一年,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并且成为一名工作十多年的老员工,每天朝九晚五忙不完的工作,操心孩子的学习,担心父母的身体,不再是踮起脚尖去接近幸福的年岁了,感叹岁月匆匆,让人麻木。偶然间读到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箴言》,翻开第一页就被一句话深深吸引住了,他说“幸福是一朵开在心里的花”,它就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荒芜已久的心底。对女人而言,幸福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状态,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磨合后达到的平衡,它不是突如其来的激情也不是金钱与名利下的浮华,而是激情经过沉淀,铅华被岁月洗去,一切清澈澄明之时,所寻觅到的心灵上的归依。是啊,世事繁杂,而女人往往比男人遭受更多的忧虑与煎熬,只有能放下不必要的'忧虑,培养自己拥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才能以波澜不惊的姿态度过这似水流年。
为人妻时希望丈夫在外面事业有成,在家也能勤勤恳恳,可是一个人的想法怎么能和另一个人完全一致,于是产生了很多抱怨,卡耐基先生说:“女人若想要改造自己的丈夫,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他,让他觉得那种特点已经成了他的标签。”看来引导远比强迫和命令要更加奏效,因为男人有的时候会因为过分的自尊而忽略别人给自己的好建议,可能他只是拉不下面子所以强迫是不行的,放低身段的劝导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女人的一生中最独特而珍贵的角色就是母亲,她是另一个幼小生命的依靠,不管经历几多年岁,血脉的传承,依旧温暖如初”。这句话点醒了我,是啊我是他的依靠啊,所以我应该是一桶水,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才能随时给孩子一碗水。不觉得他是任何负担,反觉他是生命中的调色师,让你的生活多姿多彩。
把握幸福是一种能力,在这里,卡耐基先生借一页页饱含智慧的文字,引你通往一条迈向幸福的路。时光悠长,万物静好,我们不抱怨、不依附,感恩命运所有的馈赠,与优雅同行,与幸福相遇。
读《箴言》有感 8
这是一本好书,我反复读了三遍,最初买了纸质书,读了一遍,觉得不方便携带,重读时就在电子书上看,也方便记笔记。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Munger,1924年1月1日—)是著名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Munger),这位今年已经96岁高寿的老人,作为巴菲特一生中的最佳搭档,他既是伯克希尔公司副主席,又是西科金融公司主席。在过去的51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创造投资神话,每股股票价格从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这本书汇集他最出色的演讲、箴言和思想的《穷查理宝典》为读者打开了认识查理.芒格一扇窗。他的成功绝不是源于偶然,而是在集聚了基本的普世智慧、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多元的思维模型下,所产生的一个必然成功案例。
查理·芒格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我。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芒格的偶像:勤奋工作的劲头、永不满足的求职欲望和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他头脑聪明,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每当选择新的钻研领域,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
读《箴言》有感 9
《叶圣陶教育箴言》是朱永新教授对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选编,全书分为前言及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等为首的共十个章节。刚开始读的时候,前两个章节“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给了我非常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育是我们程途中的一盏灯。在这一章中,叶圣陶先生主要对教育的目的进行阐述。概括来说,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通过这种工具,大而言之,可以培养学生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形势及本国的情状,理解自己所负有的历史使命,这样就可以挽救国家和社会;小而言之,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自学自励,习得知识技能,他将进而成为更高尚的人,这样就可以指导个人,改造个人的错误,实现个人的才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为了达到这种作用,却也要摒除几种错误的做法,比如:教育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为了应付考试而教育,把知识学问当成一种装饰品,附庸风雅,即孔所说的“为人”而学。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呢?教育要为全社会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应该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浸润式学习;评价学生时,不应该过分看重考试成绩,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评判的资料。
这里,叶圣陶先生提到了教育应该渗透在各种活动中,让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有类似的看法。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他就提出,要设计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在兴趣小组中动手动脑实践进行学习,其中有一个葡萄园的种植活动中,学生甚至能培育出抗寒的新品种;要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带领学生在野外观察,交给学生观察的本领;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作者提到自己在巴学园下午有时不上课,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散步,在观察中渗透各个学科的知识。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国家的教育家的看法非常地相似。所以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也就是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记诵。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固然有一点缓不济急之嫌,然而总是我们旅途中的一盏灯,能够照着我们的四周,使之光亮起来。”他伟大的教育情怀令人动容,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很多时候,为了成绩,教育方法不够恰当;因为有些学困生的难以教导,也有过放弃的想法,没有那种锲而不舍的教育精神,然而根本上,没有如此伟大宽广的教育情怀。
第二章,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德育当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我觉得当然也包括良好的思维的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进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习惯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要多用一些强制的功夫,老师要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而且要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练到非常纯熟。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养成习惯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在精读精讲课的引领下,运用所学到的思维方法去学习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再在反复的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进一步领会、巩固这种思维方法。学生才能真正养成这种思维习惯,才是习得思维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以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泽被后世,一则强吾辈为师之信念,一则授之具体的方法,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教育家,才真正是教育程途上的一盏灯。
读《箴言》有感 10
四十年前,华西村“半月无雨苗枯黄,一场大雨白茫茫”。在吴仁宝书记带领下,这里变成“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并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华西村名扬天下,其领导者——老书记吴仁宝也赫赫有名。日前,一本展示吴仁宝语言风格及睿智思想的《吴仁宝箴言》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书中吴仁宝浅显易懂而又寓意深刻的语言,深受读者喜爱,首次印刷的5000册图书销售一空。
为什么该书会如此盛销呢?因为该书“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非常深远的实践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以来农村改革发展实践工作的总结,是建党90周年基层党组织建设宝贵经验的总结(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刘济民语)”。是的,读《吴仁宝箴言》如醍醐灌顶,清凉清爽。读着它,使我们对老书记更加肃然起敬。
吴仁宝说:“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利益的一面旗帜。无论任何时候,我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吴书记这一段话,普通、朴素、平实、无华。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够说得出,而且有许多人能够说得更漂亮,更动听,甚至倒背如流,甚至在台上信誓旦旦大说特说过。无足为奇。作为一把手的吴书记,始终做到“三不”,实在是了不起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我们不难见到,面对实际利益,我们耳闻目睹的一些基层一把手很少不得第一的:福利分房,一把手排名第一,优先挑选;分发奖金,一把手排名第一,数额最多;工资晋级,一把手排名第一,捷足先登(大多情况下,同等硬条件,官者在前,兵者在后);就是一个捐款公布名单,一把手也排在第一,不是捐款第一,而是书写其名字得排在第一,否则就有意见。也就是说,荣誉也得第一,不能拉后!吴仁宝书记的“三不”有几个一把手能够做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孔子《论语.季氏》云:“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的“九思”,强调的是君子行为特征,也是如何成为君子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员干部经常与群众打交道,肩负着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责任。“见得思义”,见到可以得到的东西时,要考虑是否合乎道义,自己是否应该得到。应当恪守法纪和道德的底线,不为金钱所困,不为名利所惑,不为美色所迷,不为权欲所制。吴仁宝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毫不含糊,毫不遮掩,观点明确,立场坚定,斩钉切铁,掷地有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干部的伟大胸怀。
我们共产党员干部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说真话、实话,办真事、实事,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而且做的比说的还好。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一要有为老百姓服务的长期行为,二要听取群众意见,三要经常找自己的不足,寻找差距,纠正不足。要像吴仁宝书记那样,“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好好学习《吴仁宝箴言》,像吴仁宝书记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慎始、慎独、慎终,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读《箴言》有感 11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教育名家之一,他的为人生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观点,是一笔非常丰富的思想遗产和理论财富,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适切的指导作用。
朱永新老师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积极推广者。最近,他应邀编撰了《叶圣陶教育箴言》一书,从十个方面展示了叶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观点,很适合数字时代喜欢碎片阅读的读者的胃口。上个月,我曾经阅读了杨斌老师选编的叶圣陶教育作品集《如果我当老师》,深受启发,这次再阅读《叶圣陶教育箴言》一书,又有新的感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要让学生能自学自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
自学自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今天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把握住各种机会,这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退缩。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其中有很多新奇的探险历程,但面临的困难或问题也很多,这个时候的自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自励的过程。自励一时并不难,
自学自励,要努力实现自觉自愿。一时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容易的,一时的自励也是可以做到的,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机的保持,难的是不断自励、终生自励。这也给教育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特别致力于引导学生自学,绝不是越出了教师的职责,绝不致贬低了教师的尊严。正相反,我以为唯有能这样做的教师才能够称得上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孩子从生下来开始,就有很强的自学自励的本能。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都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一个简单的积木、几件身边的物件,他们可以反复把玩,一次次的尝试,绝不会因为每一次的不成功而沮丧。正是因为这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他们逐渐学会了走路,逐渐学会了语言,逐渐学会了简单的生活自理,逐渐扩展着自己的生活视野……然后,他们走进了学校。叶圣陶先生特别提醒每一位教师:“儿童在进学校之前,自有他们的生活;进了学校,自然是继续他们的生活。所以两者必须顺着一个方向,不过在质的方面有所不同,便是学校生活比以前的生活合理而有系统。”
也就是说,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校生活总体上应该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呵护孩子“自学自励”的本能方面没有丝毫的区别。但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生活的合理和系统,让孩子通过这样的生活,更好地理解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
我们当下的教育,在关注孩子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的一致性方面思考的很还不够。一方面,校内生活自成体系,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比较严重。常用“社会上允许的,学校不一定允许”来强调校内生活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比较强势,不容易放下架子来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口头上强调“三位一体”,但三方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还远没有达成。人们常说的“5+2=0”的现象,于此也是有关的。
叶圣陶先生说:“从事教育工作必得严肃认真。我说的严肃认真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最要紧的是深切地理解少年儿童,承认他们像植物一个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只要凭种种有效的方法促使他们很好的发展成长,那就是严肃认真。”从努力实现自学自励的目标角度看,教育工作者真的需要更加严肃认真!
二、知识的价值在于即知即行
叶圣陶先生说:“知识的价值全在于即知即行,当时应用。以前的教育叫儿童学习知识技能,预备着他们将来应用,所以儿童在学习的时候就很不高兴,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不是他们当前所必需的。”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以前的教育”强调为孩子将来的应用而准备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大有市场。比如总是强调“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让孩子们感到自己仿佛是局外人;比如说“今天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让孩子们觉得既然如此,那我今天就无需努力,等到未来再努力一把吧。
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只有当下的生活有意义,他才会感到自己没有虚度光阴。如果孩子今天在学校里学习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他怎会在未来获得幸福和快乐?而让当下的学习生活有意义,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当下所学的知识能够被充分的'理解和吸收;二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叶圣陶先生提醒学生:“所修习的功课犹如食物,必须随时把它消化,让它化为自身的血肉。”食物如果在胃里不消化,会导致胀气、厌食等多种不良的症状,对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是很不利的。所学的知识也是如此。
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德行、智慧,如果学生平时对所学习的功课能够完全消化,是不用专门拿出时间来复习,来应付考试的。叶圣陶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提得起五十斤重量的人,他在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总提得起五十斤,除非他病了或者衰老了;他有这个力量是平时练成的,临到提东西的时候,他不需要什么预备。”
叶圣陶认为,现在的学校里有一种弊病,就是学生在校里只知道读书,忘却把读书读来的经验,去体验四周的事物,来创造自己的新经验。也就是说偏重读书而忘了人生。“根本地说起来,处理生活的知识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取得,处理生活的能力当然该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历练。”学校教育要关注这一问题,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消泯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把外界的一切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使自己的生命丰满而有所作为,使生活的经验日益丰富。要让师生都明白这样的道理:学习就是生活,并非生活的准备。
要让当下的生活和学习幸福和快乐,兴趣最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的世界,不能大于他兴趣所及的范围,唯有这个范围方是他内在的真实的世界。在他所感兴趣的范围之外,固然有许多事物围绕着他,但是他熟视无睹、听若不闻,对他来说,可以说实际上并不存在。”这话真说到了点子上!一个人的生命质量与他的兴趣是直接相关的,今天的教育,要着力于扩充儿童兴趣所及的范围,并使孩子们养成终身的习惯。而所学知识的即知即行,当时应用,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
三、阅读水平体现着国力强弱
叶圣陶先生说:“大家都说我国的国力不如人家。所谓国力,不限于有形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等,一般民众的精神和智慧也占着重要的成分;普遍的不读书,民众的精神如何能振奋起来?智慧如何能得到发展?跟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的不如人家相比,普遍的不读书至少有同等的严重性。”
叶先生的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在学校里培养出
来的,全民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反映着学校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以及成效如何。2013年的全民阅读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的阅读素养和其他国家依然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在推进全民阅读方面,我们还有一段很艰巨的路要走。
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阅读,要让阅读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是说学校重视了,学生就会阅读,就能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了。这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给予指点,让学生自己来走。叶圣陶说:“阅读指导犹如给走路的人指点某一条路怎么走,而不是代替他走,走路的人依照指点走去,非但不走冤枉路,而且见得广,懂得多,心旷神怡,连声说“不虚此行”,同时衷心感谢给他指点的人。”
二是善于批判,而不是照单全收。叶圣陶说:“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也应该明白,写在书上的东西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阅读固然要认真,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要抱着批判的态度,要区分哪些是应该接受的,哪些是不该接受的,不能照单全收”。
三是活用工具,帮自己答疑解惑。叶圣陶说:“无论读那一类书,都必须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图表,等等。……工具书是不开口的顾问,会回答你的各种疑难;工具书又是包罗万象的博物馆,能让你查考各种想知道的事物。”
四是分清次序,不轻易迷信经典。叶圣陶说:“青年人读书,要有一个缓急先后。圣经贤传大多是古东西,现在人读起来,先得打破一重语言文字上的隔阂,而青年人往往没有能力打破;其次,圣经贤传受着书写工具的限制,大多写的简约,简约之极,必须反复涵咏,多方揣摩,方才能够理会,而青年人不一定有这种能力。又其次,圣经贤传就古代的社会和人生说话,虽然其中尽多通乎古今的道理而青年人总不免觉着隔膜一层,不甚亲切,不如就近代与现代的社会和人生说话来的感觉性味。”
五是读写结合,用文字记录生活。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如果学生不能用文字发表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用文字记录实际生活的一切,那才是能力上的缺陷。”
六是联系实际,并注重经验积累。叶圣陶说:“好的作品人人可读,但不能人人得到受用。那些得不到受用的人就吃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差,不够与好作品的作者作朋友。”写作也是如此。“那些写不像样儿的人就吃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太差,好比一棵缺乏养料的草木,机能不旺,无论如何开不出茂美的花,结不出丰满的果来。”
将这些事情做好了,国民的阅读素养自然也就提升了。
读《箴言》有感 12
坐着站着,只要一本书,就能看到另一个世界;
笑着哭着,那一页有你的泪水或笑容,你都记得;
醒着想着,即使远行,也要沉甸甸地带在身边陪着……
一首婉约的小诗,道出了书在人生中亦师亦友的作用。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当你一帆风顺时,自然意气风发、积极进取,但一旦遭遇挫折,自卑、恐惧、忧郁、无助等消极情绪就会趁虚而入,此时,一本能够宽慰心灵、纾解忧虑、启迪智慧,引导你从思想到行动都发生改变的书就显得尤为可贵。在我看过的所有心理学方面的书中,我推荐卡耐基的成功学著作。
卡耐基的思想深邃睿智,我就选取一点来谈谈:战胜忧虑。
世事纷繁,女人比男人更容易遭受忧虑的煎熬,著名应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上帝可能原谅我们所犯的错,可我们自己的神经系统却不会。”忧虑不仅让人容颜老去,还会让人患病,甚至会剥夺人的生命。即使是最身强力壮的人,若长期处于忧虑情绪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你爱生命吗?你想美丽健康吗?下面就是可以做到的方法:
1、在忙碌中忘掉忧虑。
哥伦比亚师范学院的教育学教授詹明星说得清楚:“在你有事可做的时候,忧虑不能伤害到你,忧虑最能给你造成伤害的时候,是你忙完一天的工作,开始放松的时候。此时你的思绪杂乱无章,你之前所犯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你的思想仿佛一辆空驶的货车,横冲直撞,将周围的一切撞毁。所以,要消除忧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有意义的事情来做,让自己忙碌起来。”使自己忙碌,你的血液会流的更快,你的思维会更敏锐——使自己变得忙碌,这是世界上最便宜,却是最好的治疗忧虑的方法。
2、给忧虑一个休 止 符。
回忆以前的自己,我也曾深陷在忧虑中无法自拔:耐心缺乏、脾气暴躁,经常悔恨以及背负过大的压力。如果我那时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会对自己说:“这件事只需要考虑到此,给它一个休止符吧。”
在处理日常事务和家庭琐事时,一定不要任由忧虑发情绪蔓延,适时画一个休止符,忘记不快,选择更理智、幸福的人生。
3、不要因小事而垂头丧气。
对于生活中发一些大危机,我们通常能够勇敢面对,可是却容易被一些小事弄得垂头丧气,被鸡毛蒜皮的事牵着鼻子走,为不如意的事耿耿于怀。人生苦短,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灰心丧气是不值得的!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到有价值的行动和感觉上,去体会伟大的`思想,去享受真正的感情,去干一些必须要干的事。
4、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
日本一位柔道大师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不要像小树那样直挺,要像杨柳一样柔顺。”倘若我们遇到困难,不懂得像杨柳一样柔顺,只知道去抗拒,那我们的内心就会被一连串的矛盾填满,我们会变得忧虑、紧张、急躁而神经质。倘若后退一步,让我们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就能节省精力,开创更为丰富美丽的人生。
5、活在真实的明天
《圣经》中有一句箴言:“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是的,我们要为明天着想,我们可以为其考虑、准备、设计,但我们不必为此忧虑。你我相逢的一瞬间,我们都站在两个永恒的交点上——永远消逝漫长的过去和无限延伸的不尽的未来。我们一分一秒都不能生活在这两个永恒之间,绝不可能。所以,我们应该以活在这一刻而满足,做好今天该做的事,从现在开始直到入睡。
【读《箴言》有感】相关文章:
生命箴言,人生箴言,箴言妙语-素材04-30
读《父亲的箴言》有感05-02
读父亲的箴言有感06-12
经典的箴言06-17
经典的箴言11-27
关于爱的箴言 爱的箴言的句子04-30
生命经典箴言01-23
经典励志箴言05-16
英语的箴言10-30
快乐的箴言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