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的论文

时间:2024-06-10 16:52:11 环境保护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的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保护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保护的论文

环境保护的论文1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在以往粗放式的经济管理发展模式下普遍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在采取各种手段与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势必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即需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的发展。但实质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无法分离的整体。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约束。即经济的发展会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而环境的维护与完善也会受到经济发展与增长的约束。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已经出现了很多因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自然资源被掠夺的案例,最终也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促进。经济的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得以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基础所在,其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与资金支持,使环境得到更加高效的改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资源使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或是减轻环境污染的后果。而与此同时,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与动力支持,同时对降低后期环境治理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费用也有重要效果,对经济发展成本的控制意义重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新时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是无法分离,相辅相成。只有正确认识并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而言,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之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均呈现出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具有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的特点。这一客观现实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具体而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现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建设进程缓慢。在改革开放背景之下,社会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是非常可观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经济的发展上大多欠缺对环境的认识,造成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影响。其次,环境资源问题恶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个行业的污染与能耗问题进一步加剧,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气候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再次,环境绿色壁垒对经济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环境绿色壁垒的政策保护下,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口经营效益水平受到了不良影响,进口贸易整体质量明显下降。再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无法协调共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区域性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大量行业废弃物排放量不断增长,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恶化问题日常突出,大气环境以及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前景堪忧。最后,资源型工业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资源型工业已经成为当前整个经济体系中非常关键的支柱产业,但由于此类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特别是许多不可再生资源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资源型工业的发展也会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对环境有严重不良的影响。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策略分析

  首先,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保护工作理念。我们必须认识到的,环境才是人类发展中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具备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清新的空气,有干净的水源,才能够降低因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而给整个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间接意义上也能够减少因生态恢复以及环境整治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对缓和生态环境破坏背景下所引起的各类社会矛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的方式,形成珍惜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的整体理念,打造生态化的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次,需要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工作机制,强化排查与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即各级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以及领导班组均需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肩负起环境保护以及提高环境质量的重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性政策措施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除了需要考虑的强大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决策,还需要综合对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考量。在经济建设中心作用之下,突出环境保护的价值,将经济社会效益与战略环境的执行相结合,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实现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的统一,与此同时,通过引入环保问责制的方式,构建环境污染与破坏所对应的责任追究标准以及惩处方法,提高警示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最后,需要对经济发展形势进行转变,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所有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形式改变成集约型、效益型、科技型以及清洁型的经济增长形式。通过新型生产技术,节约能源,提升能源使用率,积极发展清洁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商品,推动循环经济,激励和扶持对环境、资源有利的经济活动,降低环境资源的浪费与破坏,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来加快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4、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同时,环境保护能够为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源型工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为了进一步协调两者关系,应当采取适当的策略与方法,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够以一种全面协调的方式共存发展。

  作者:郭志勇单位:昌黎县环境保护局

环境保护的论文2

  地质勘探是矿物能源发掘利用的重要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地质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在勘探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在新时期下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力度不断加大。地质勘探中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而这种破坏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其造成的后果是不可恢复的损害,因此,从可持续的发展角度来看,对勘探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要及时地进行处理,把可能形成的后期危害从源头上消除。

  1 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环境的影响

  地质勘探在现代能源紧缺的背景下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多样的,我们从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来分析,即土地、地下水、农业、生物方面的影响。

  1.1 对土地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工作开展的初期,需要对勘探区的地质环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要对勘探点的实际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掌握,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勘探人员和勘探设备进行前期的进驻,加上勘探地点的不稳定性,又使对环境的破坏范围进一步的延伸。很多的勘探工作为了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修建一些临时的公路和基础设施,会对勘探点的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如果动土范围大且强度较深的话,会造成土地类型发生改变,如果遇到较大的暴风雨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造成当地环境的破坏,使河道的水流含沙量增大,勘探工作结束后,又缺少对土地的恢复措施,影响到土地的后续正常使用。

  1.2 对地下水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过程中会使用到地下钻探设备,这些钻探设备往往深入到地下内部,穿过地表水层,在引发炸药时,会对内部土地结构的局部造成影响,使地下水位和水量发生变化。如果在一些特殊的地区钻探深度超过700m时,还可能造成地下水层出现越流补给现象,从而对原有的地下水贮存环境造成影响。

  1.3 对农业方面的影响

  现在很多地质勘探工作一般都需要在农田位置进行,这样的话就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地质勘探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加上临时敞篷的搭建,会使大面积的农作物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在农作物的生长季节,如果破坏程度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农作物的绝收。另外,在农作物生长的农田位置进行开采时,由于农田土壤的肥沃,土质较为疏松,经过地下钻探程序后,会有大量的泥浆排出,这样的话不仅会对农田的种植面积造成影响,而且在施工结束后留下的深坑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填埋,造成的土地后期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4 对生物方面的影响

  地质勘探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地质条件恶劣的地区,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多地质环境恶劣的地区生物植被数量非常稀少,而且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十分险峻。地质勘探施工必然会对其生存环境造成二次威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本来就稀少的动植物数量因此而减少,而且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珍稀动植物的破坏猎杀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往往与勘探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珍稀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会使一些素质不高的勘探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对动物进行捕杀,这也是影响动植物生存的重要因素。

  2 地质勘探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科学制定勘探方案,正确选择勘探路线

  地质勘探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户外进行的,而且地形较为辽阔,人烟稀少,勘探点地区的自然环境受人为破坏少,因此,在前往勘探点的过程中,会临时修建行车路线,因此,考虑到对勘探区自然环境的保护,需要在勘探初期对勘探点周围进行详细的考察,尽可能地接近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事前进行规划,保证不会对植被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可以不应修建就不修建,与此同时,也要对行车司机进行责任心的强化,遇到山坡行驶的话要尽可能沿等高线行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车辆往返时要按照一条路线,尽量避免多条线路的使用。

  2.2 勘探垃圾的安放

  建筑垃圾是地质勘探过程中常有的垃圾,也是难以避免的,加上勘探人员的生活垃圾,两者堆积过大不仅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难以再生的迫害,特别是在雨季,一些化学成分会渗入到土层中,破坏土层的质量。因此,加强对垃圾的处理管理,是勘探工作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要把垃圾按照性质进行分类集中处理,在具体的处理措施上,要考虑到对周围大气、水源、土地等的影响,勘探结束后,要进行勘探点的环境恢复,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地貌。

  2.3 对油料的正确管理

  地质勘探过程中,所用的车辆和钻探设备等需要油料做支撑,油料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物质基础,因此,在勘探的驻地会有大量的油料储存,这些油料的长期存放会对土地造成污染,也会对周围生物的正常生存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对油料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例如,在油罐的底部进行吸油毯或者是海绵的铺设,这样可以防止油料深入到土壤中,同时对于车辆在使用中形成的废气污染也要加大防治措施,做好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降低能耗,减少废气的排放量。

  2.4 先进勘探技术的引进

  在先进的勘探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使勘探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在进行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先进的机械设备,这样可以节省勘探时间,能够准确找出资源的具体位置。例如,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遥感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勘探的时间和次数,从而降低了勘探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另外,在先进技术的应用下,还可以实现对钻井液或者是其他勘探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例如,对先进的垃圾回收技术的引进,这样在技术上的支持下,不仅可以实现对能源的节约使用,而且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另外还大大减少了勘探过程中大量人力的投入,降低了勘探的成本,有效提高了勘探的效率和效益。

  2.5 对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

  对勘探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在勘探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地进行恢复处理,尽可能地使其恢复到最初的地貌。例如:勘探中所挖掘的深坑,要在勘探结束后及时的填埋,必要时要种植一些植被进行恢复。在地面进行恢复后,还要进行适当的洒水处理或者是喷洒相应的表面盖剂,这样可以防止地面灰尘的飞扬,使地面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3 结语

  地质勘探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是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针对于这些环境破坏,需要勘探人员从勘探方案的制定上开始,严于律己,加强对勘探中垃圾、油料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个人素质,要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在勘探结束后也要重视后期的环境恢复工作,不能马虎对待,有始有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勘探。

环境保护的论文3

  摘要:在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自然、人为两个因素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威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从治理重要性,破坏的原因,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四个方面入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治理研究,希望能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及时对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对保障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最受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条件的基础和前提是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的转变、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许多问题,如土壤侵蚀、流失、农业面源污染等,对农业生产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我国地理分布上山地丘陵多、耕地少的情况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农业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将是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另外在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干旱、洪涝灾害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各种地质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人为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追求利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使得减少耕地和生态环境恶化,开采矿产资源将导致地表塌陷和大气污染。社会原因主要体现在社会意识和国家法律。法律没对农业生态环境做到周密保护。此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片面强调效益已成为政府的追求,忽视了农业环境保护和管理。

  3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影响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农业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农业灌溉用水不达标,酸雨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产品产量和质量都造成影响,退化植被和土壤侵蚀,不仅导致减少产量,而且还使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资源大大减少,使农业发展速度减慢。农业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被破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酸雨污染对土壤、树木和植物腐蚀,并且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平衡,造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恢复时间更长,甚至出现了沙漠化。上述都是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有关,影响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着到破坏,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减慢,农业生产不能满足国民生产和生活,在一定程度产生了农业经济危机,也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使用污水,过量使用肥料和农药,导致土壤污染。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土壤中有机物,酸,碱和无机盐等重金属超标,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

  4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有很多因素,应从多个角度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以保证农业环境的稳定和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立法工作,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执法建设。完善农业环境保护体系和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普及法制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和整改。此外,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农业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并严格执行有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提高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认识,加强教育。政府对农业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积极拓展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生态农业,宣传和加强农民环保意识。现在人们对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到重视,而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滞后于发展,各级政府长期规划中都有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都提出具体措施和目标,正在逐步完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恢复与管理。并惩治各种农业污染,尤其是对农业面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防止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进行监测和风险分析,定期对污染区或土壤监测,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或生态恶化,立即停止污染行为并马上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和破坏。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要实现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零污染,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工业及服务业发展要扎起农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优势互补,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市场的。

  5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农业是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对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口陶黎新.从农业生态环境演变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口.甘肃农业.20xx,52(05):6一66.

  [2]口柯华,柯元.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口.党政干部论坛.20xx,45(01):32一33.

  [3]口淤嘉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口.云南环境科学.20xx,32(03):45一46.

环境保护的论文4

  前言

  环境监测作为我国近几年来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逐渐发展成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环境监测是考核并且评价各级政府改善地区环境的质量、治理环境污染的依据条件。针对于我国政府对环境的治理体系以及能力的现代化,环境监测需要不断地去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手段方法,以便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一、環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一)对排污许可证制的监管作用

  近几年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实施方案》的指令,对于相关企事业排放污染物的许可证管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作用,作出了系统性、整体性的安排。随着这项方案的颁发,环境监测机构为环境管理制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发放排污的许可证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企事业单位必须要严格执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实施方案》中的相关排污许可证规定的事项,对于排污物的种类、排放量、浓度的大小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监测管理。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核算出污染物的排放数量,为环境管理机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分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环境监测机构对于企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排放量,要进行日常地监测监管和相关的考核,定期向相关的部门进行上报,并根据相应的数据,对相关企业做出一个大体的评估。

  (二)防治机动车污染的作用

  机动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导致近几年城市出现严重雾霾的主导因素。对于防治机动车污染这一重大举措上,也是推动地区空气质量逐步改善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环境监管部门对于公安交管部门、环境监察部门对于机动车尾气检查的这一方面要加强联合执法的作用。

  对于本区域机动车或者是非道路移动的机械,执法部门要对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情况作出相应的检查。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机动车辆,环保监察部门应该依据环保的相关法规进行相应的罚款,情况严重的机动车辆由公安交管部门采取扣留行驶证的措施。在目前,为了防止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我国省市等的环保机构专门建立了机动车监控部门,方便有关部门对于机动车尾气的检测和管理。

  (三)在核与辐射管理中的安全作用

  作为环境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核与辐射检测,我国在核与辐射的安全管理方面加强了监管力度。在我国省市的地区,在核电地区专门建立了核与辐射环境管理监测机构,对核电站的放射强度进行监管,以及进行相关的应急检测。

  除了检测核电的放射性强度的指标之外,还要对大气。土壤、水分、植被等采样进行相关的检测,看其中是否含有人工放射性核素。因此,环境监测在核与辐射管理中起到了一个安全保护屏障的作用。

  二、环境监测措施的发展与加强

  (一)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

  作为环境工作生命线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国家全面建设环境质量的监测网。所有被监测的站点的原始监测数据都应该第一时间传达到环境监测总站点,实现监测与考核并存的理想要求。

  与此同时,国家应该积极建立国家与省级环保部门组成的两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完善环境的监测监管的制度,对于内部质量要强化控制,积极推进质量管理的第三方监督的模式,积极设立相关的专家督查评测的机制。对于那些监测数据严重作假并且构成犯罪的工作人员,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法移交到公安司法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置,要严重惩治不规范监测的督管人员。

  除此之外,环境监测中的对于环境危害的监控范围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监测需要根据环境危害的范围的规模做出相应的判断,对于危险信号的预警,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地进行相关的处理。对于环境危害较大的区域会发出预测警报,并作出及时地处理,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时间的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全面提升,为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准确的科学监测数据。

  (二)构建完善的国家级监测网络

  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以及国家监测信息网络通过构建国家级的监测网络,可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向着整体化、精准化、全面化的大方向上进行相应的发展。

  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级监测网络可以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的信息情况,对于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情况以及及时发现环境出现的相关问题上起到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作用。构建一个完善的国家级网络,也可以在其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只有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检测网络体系,才能加强监测分析的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可以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整体水平。

  结语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生的摩擦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导致生态环境与人们的需求的差异较大。因此,为了人们对于环境建设的合理需求,环保系统应该积极建设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将环境监测对于环境管理的防治功能发挥到作用的最大化。

环境保护的论文5

  1公路工程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污染的表现主要是,在施工中所出现的生产与生活污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就会污染地面水环境,甚至对地下水源也产生危害。在公路桥梁基础等施工过程中,洼坑排水以及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排入到河水中,会增加水质的含泥量。

  2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合理选择路线,精心设计

  要减少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破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相对合理的路线,在路线选择的时候要远离那些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包含多个方面:像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等。公路路线在经过那些植被比较茂密、动物种类比较多的路段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公路对于主河道的侵占以及对于周围植被的破坏。进行路线设计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对自然水系产生的影响,就要把传统的定线方式改变,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定线的效率,还能使线路的布设跟沿线的地形吻合,减少断背曲线等不良路线。在纵面设计的时候,要在平面线位的配合下进行因势利导,不能过分的'追求高指标,要减少大填大挖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对自然植被所产生的毁坏。

  对于湿地、水源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特殊地段,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绕行。那些不能避开的,就要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环境破坏。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原有的自然稳定性,因为开挖问题就可能导致应力释放引发坡度滑动。当前很多设计都很少考虑到应力释放问题,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出现滑坡问题之后的治理费用要比之前避免滑坡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此外,还要重视公路排水设计问题,因为排水设计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公路本身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出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2.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2.1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就要注重对公路施工机械的保养问题,保证机械有足够的润滑来减少噪声。对于施工路段在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小于150m的情况,要限制施工的时间,也可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施工噪声对于居民生活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工人的劳动保护,要实施轮班机械操作制度,减少大范围接触高分贝噪声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在噪声周围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工人,发放相应的耳塞等保护工具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公路防噪声屏障,把金属、轻型符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2.2.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防范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工作,在粉尘材料运输的时候要有遮挡措施。料场与搅拌站要设立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在距离两百米的范围之内不能出现集中的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等。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沥青材料搅拌厂要设置在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点之外的风向处,这样为生产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爆破技术,可以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以及装药方法,强化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爆破所产生的粉尘污染。

  2.2.3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施工带来的水污染,以路边沟的路边水污染为例,要把路面的水跟农作物灌溉的水分开,可以在公路沿线设置一部分集水池,把公路路面水导入到这些水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3结论

  综上所述,公路交通建设在给社会公众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这就需要公路建设管理者重视公路建设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减少噪声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保护的论文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投资是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随着各级政府、企业及杜会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境保护投融资政策正在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融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本文所称环境保护投资(简称环保投资,下同),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由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部分组成,投资渠道主要分为政府投资、金融机构和杜会化专业公司投入、企业投资等来源。

  1环保投融资政策

  “十一五”期间,环保专项资金、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环境转移支付政策以及排污收费政策已成为政府环保投资的重要渠道及资金保障。继20xx年设立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之后“211环境保护”科目于20xx年开始实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以奖代补资金、衣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相继设立。税收优惠、排污收费、绿色信贷以及脱硫电价等价格政策在促进企业环保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绿色证券政策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2投资规模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及任务需求,规划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环保投资约为153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相对1.53万亿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

  1981年至今,环保投资总量呈持续递增趋势,从“十五”开始递增趋势较明显,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出现波动,但总体亦呈递增趋势(见图1)。“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21620亿元,较“十五”增长157.4%;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1.44%,较“十五”增长0.26个百分点。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快速提升,呈现先慢后快的现象(见图2)。

  3环保投资构成

  “十一五”期间,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415.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1.2%,较投资需求(2500亿元)减少3.4%;建设项目“三同时”实际投资7885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36.5%,较投资需求(4400亿元)增加79.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投资11319.9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52.3%,较投资需求(8400亿元)增加34.8%。

  1991年至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先是持续递增,自1996年开始出现波动,自20xx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基本呈持续稳步递增趋势,20xx年出现下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呈持续快速递增趋势。

  4投资来源

  “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来源按照城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比例计算,估算政府投资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拨款,为3511.43亿元;企业投资包括国内贷款、债券、利用外资、自筹资金以及其他资金,为7808.47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投资包括排污费补助和政府其他补助,为119.84亿元;企业投资包括企业自筹与银行贷款,为2298.45亿元。

  “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以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政府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6.8%;企业及其他投资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的企业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的企业投资以及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17991.9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83.2%。

  5重点工程项目投资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若干工作的决定》,“十一五”期间将实施十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十大工程共需要投资5834亿元,占“十一五”投资总需求的`38%。其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总投资约为149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工程投资约为3320亿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约为953亿元;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投资约为335亿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投资约150亿元;核与辐射安全工程投资约16亿元;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投资约28亿元;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投资约为100亿元;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投资约为50亿元;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投资约为733亿元。

  实际投资情况表明“十一五”期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06.9%,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3.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45.8%,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5%,衣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增加140%,城市垃圾处理工程实际投资较投资需求减少23.5%。

  6评估结论

  (1)环保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多元化环保投融资体系逐步建立。政府环保投资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杜会环保资金投入的财税和价格政策逐步完善,杜会化融资手段逐步建立。

  (2)环保投资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相关性,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尚未建立。从总量数据来看,环保投资和GDP、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收入关联性很强且呈正相关1。相对而言,环保投资和财政收入的关联性最强。从增长率变化来看,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相关性较弱,多是受水涨船高的因素影响,缺乏环保投资随经济增长而快速增长的内生增长机制2。

  (3)实际环保投资超过投资需求,重点项目实施顺利。落实环保投资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十—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总额为2.16万亿元,相对1.53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而言,实际投资超出投资需求6320亿元,超出比例为41.3%。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镇污水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重要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衣村小康环保行动等重点工程项目投资亦超过预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顺利,保障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

  (4)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资额度大致相当,政府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5左右。政府投资是环保投资的重要来源,对引导企业、杜会环保投入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投资重点用于解决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重大环境问题,实施重点工程,对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保障环境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政府事权的实际环保投资估算总计为3631.27亿元,占环保投资总额的17%左右,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566亿元,地方政府投资20xx.27亿元,两者比例为1:1.3。

  (5)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一半以上,其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环保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2.36%,达一半以上。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园林绿化投资是重点,占比达42.6%。“十一五”期间园林绿化投资较“十五”期间增长222.1%。其中20xx年园林绿化投资为2297亿元,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的54.4%,是20xx年的2.51倍。投资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广东省园林绿化投资大幅增长,其投资占全国园林绿化投资的比例为43%左右。

  (6)无关投资拉大环保投资总额,真正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占GDP的比例仅为0.82%。由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涵盖燃气、集中供热以及园林绿化等主要目的非环境保护的领域,从而会带来投资虚化问题3。若以排水和市容环卫作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十一五”环保投资总量为1.43万亿元,占GDP的比例为0.96%,是传统口径环保投资的66.3%。若仅考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污水及垃圾处理投资,计算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总量达1.2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82%,基于新口径的环保投资总量仅为传统统计口径的56.6%。

  (7)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占环保投资总量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项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成为各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工作。从各要素投资情况分柝“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实际投资5849.96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7.1%;废气污染治理实际投资5295.12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24.5%;固体废物治理实际投资1664.43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7.7%;噪声污染治理实际投资290.1亿元,占实际环保投资总额的1.3%。水、气污染治理依然是环保投资的重点。在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中,“十一五”期间废水治理投资为820.6亿元,废气治理投资为1195亿元,废气治理投资超过了废水治理投资,废气与废水治理投资之和占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比例达83%以上。

  (8)五年周期特征明显,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从“十五”和“十一五”的情况来看,五年计划第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较低;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环保投资增长率明显提高“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即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4.3%,而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达25%。“十一五”期间,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仅为7.45%,而20xx年环保投资增长率高达47%。环保投资年度分布上呈现先慢后快的态势。

  (9)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分别为11775.6亿元、3957.1亿元和3734.6亿元,占全国工业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的比例分别为60.5%、0.3%和19.2%,东部地区投资规模较大,中部与西部基本持平;东、中、西部环保投资增长率平均值分别为28.36%、28.16%以及46.49%。东部与中部地区增速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增速明显较快。

  (10)环保投资以规模型为主,需向效益型投资转变。基于效应分解模型4分析表明,20xx年与20xx年相比,COD去除量增加57.1%,规模效应贡献率为108.24%,结构效应贡献率为-17.18%,技术效应贡献率为-33.98%,主要受环保投资总量增长较快的影响。技术效应影响次之且表现为负数;环保投资结构影响不大,亦表现为负值。可见,单纯依靠大量投入资金来提高污染物去除量是一种粗放的污染治理模式,污染治理效率相对较低。应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等前端减排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提高单位环保投资的污染物去除量,提高环保投资效益。

环境保护的论文7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不断得到加强,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平凉市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环境保护监察执法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困难,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平凉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伴随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是执法监管工作是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实施强化执法、统一监督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只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对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平凉市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工作的现状

  平凉市环境保护工作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抓手,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生态建设,改善基础条件,严格总量控制,强化执法监管,突出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平凉市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措施来抓,工业污染减排措施逐步落实到位,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全面启动,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相继建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止20xx年6月底,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上下达的指标之内,全市共削减化学需氧量8965吨、氨氮554吨;削减二氧化硫减排量5438吨、氮氧化物减排量6500吨,为今后新上项目腾出了充足的环境容量。

  (2)污染减排成效明显。20xx年以来在平凉城区全面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可关停分散燃煤锅炉269台,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00吨、氮氧化物排放1560吨。华能平凉发电公司和中水电崇信发电公司、华亭发电公司及平凉祁连山水泥公司全部实施脱硫脱硝工程,脱硫脱硝率均达到80%以上,实现了达标排放。另外是粉尘油烟专项治理。不断加大工业企业除尘改造、粉尘污染治理等项目的实施力度,开展了城市扬尘整治、燃煤锅炉关停、餐饮油烟(夜市烧烤)治理、煤炭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提升了空气环境质量。

  (3)执法监管水平明显提升。今年来对45户重点违法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对中煦煤制甲醇公司项目超期试生产、宝马纸业公司利用应急管偷排污水等12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对平凉市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久拖不验”、超标排污,平凉发电公司一期项目贮煤场未建抑尘网、城市中水未回用等环境违法和管理问题,约谈了有关企业(单位)负责人;对华亭县生猪屠宰厂、庄浪县金龙矿业公司、灵台县现代肉牛产业园等42家企业责令停产整治,同时对89件环境投诉信访问题进行了查处,办结84件,办结率达到94%,一大批破坏环境和影响人们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环保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静宁县建设国家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平凉中心城区建成了两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满足了城市PM2.5等关键空气污染物因子监测需求。争取国家投资配备了环境应急监测专用车辆和设备。先后举办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业企业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和污染减排台账编制等培训10期,平凉市及下属县区(区)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全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今年举办了“保护绿色家园、建设美丽平凉”环保主题演讲大赛,举行了“向污染宣战”为主题的大型纪念宣传活动启动仪式,调动激发了全社会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热情。

  2平凉市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工信、国土、住建、水务、农牧、林业、规划、卫生监督等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各管一段、单打独斗的现象,部门之间监管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环境保护的整体合力,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尚未树立。一些企业和单位社会责任缺失,自律意识不强,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治理,不愿承担污染治理成本,存在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转或擅自停用治污设施的现象,有些甚至以种种手段刻意逃避环境监管。

  (2)城乡饮用水源地建设及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农村饮用水源地点多、面广、线长,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水质监测监管工作不力,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中心城区饮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地保护措施还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只有在保护现有水源地的前提下,寻找开发新的水源地,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目前,平凉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状态令人担忧,城市建设中没有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有关法规,二级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前已建设了一些有排污口的项目,养子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尚有132个住户没有搬迁。城镇居民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除华亭、崇信、泾川利用地下水源比较安全外,静宁、庄浪、灵台水源地为地表水,安全隐患较多。特别是静宁县城乡饮用水源地为东峡水库和古城乡庙堡水库,由于受上游西吉、隆德县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入影响,库区水质较差,水源地污染严重,省市环保部门先后与宁夏方面进行过多次协商,但问题至今没有很好解决,老百姓反应相当强烈。

  (3)污水排放形势严峻。全市共建成运行的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4个,设计日处理能力8万吨,特别是旧城区无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合流的现象普遍存在,污水收集率偏低,部分生活污水直排河流,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4)大气污染治理亟待加强。一是受城市扬尘、粉尘污染的影响,平凉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不达标天数已达到36天,已超过全年35天的允许天数,综合治理城区大气环境特别是城区扬尘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二是锅炉污染。我市35台集中供热锅炉仅有一台符合环保要求,实施锅炉脱硫治理任务十分繁重。三是目前仅对黄标车实行分类管理,公安部门至今没有出台依法到期淘汰措施,财政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淘汰“黄标车”支持政策。

  (5)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地膜、棚膜用量的逐年增加,导致大量农膜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全市每年仍有3000多吨农膜没有得到回收利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超量使用,对土壤结构、地下水源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市仍有40%左右的畜禽养殖场、80%以上的散养户和农村人口排放的粪便没有得到集中利用或无害处理,臭气熏天,群众意见较大。

  (6)执法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县(区)没有一个通过资质认证的环境监测站,无机构、无场所、无设备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业企业监督性监测和大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全部依赖市级环境监测站完成,监测能力建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环保工作需要。市级环境监察支队仅15个编制,监管全市近400家企事业和城市水源地,工作量大面广;县(区)环境监察的大队工作人员全为兼职。

  3对平凉市环境保护与执法监管工作的对策建议

  (1)落实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真正形成环保工作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借鉴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同时落实监督管理法规。进一步加大新《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把环保目标责任扩大并纳入到部门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履行环保责任情况的督查、督办。

  (2)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确保城乡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尽快制定平凉中心城市饮用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工作规划,在坚持保护好现有水源地的前提下积极探寻新的水源地,解决日益突出的饮水供需矛盾;正确处理现有水源地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饮水安全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开发利益;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和有污染源的项目要坚决落实搬迁措施。同时,要尽快勘察论证新的补充或备用水源地,不仅要满足平凉城区(包括平凉工业园区)现有人口的用水需要,而且还要考虑未来城市新增人口的用水需求。禁止在库区内进行养殖,定期清理淤泥,坚决关停取缔库区周边的污染项目和企业。及时对水源地输配水管网按要求进行建设更新,定期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监测,确保水质安全。有关部门要继续跟进,协调隆德、西吉两县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确保流入东峡库区水质和葫芦河上游水质安全。

  (3)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提高污染减排能力。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使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尽快到位,确保灵台、崇信、庄浪三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尽快建成验收。通过加大管网建设进度、完善收费标准、大胆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推行第三方运营管理模式,切实减轻政府负担。督促平凉电厂严格执行国家、甘肃省关于二期改扩建工程和平凉市城区污水回用工程建设要求,坚决采取强制措施,尽快关闭八里桥至二十里铺一带沿泾河岸边的地下水开采井。

  (4)加大工业企业和燃煤锅炉治污力度,提升空气环境质量。一是。切实加快电厂、水泥厂等工业企业脱硫脱硝工程的升级改造步伐,加强运行管理,确保规范运行。加快实施平凉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和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区)集中供热步伐,坚决关停不符合标准的燃煤锅炉,减少污染排放。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无环保防治设施或施工过程中不落实环保措施的施工队一律不得竞标施工。

  (5)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建设生态平凉。切实制定生态市和生态县(区)建设年度计划,明确年度实施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考核奖惩措施,促进生态建设投资、项目内容和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国家引导资金和项目的示范效应,积极探索建立合理可行的农村环保运行机制,确保乡村管理组织、保洁人员工资和垃圾清运费用及时到位。

  (6)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升执法监管水平。根据环保执法监管需求适当加强市县环保执法力量,对没有环保所的乡镇要增配环保专干,专门抓农村环境监管,切实解决环保执法人员短缺的问题。采取超标房调剂等办法,切实解决好市环境监测站业务用房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县(区)基层环境监测站办公场所、人员编制和监测设备的问题,解决监管无手段、核算无数据、情况说不清的问题,使其尽快担负起辖区内工业企业、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监测的责任。采取市县执法力量统一调配等措施,把集中整治和经常抽查结合起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努力提升环境执法水平。

环境保护的论文8

  摘要: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余音绕耳,贸易与环境的时代已然展开一副新的篇章,无远弗届,经济全球

  化虽然早已使得南北经济密不可分,但自身经济实力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南北经济实体对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有着不同解构与复杂角力

  。基于环境问题产生的PPMs问题处于二者博弈的浪尖。对此,本文分析了PPMs标准在WTO、MEAS、欧盟中的法律适用,结合目前中国的国际贸易

  现状,提出了对中国如何应对困境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国际贸易环境保护PPM标准

  一、PPMs问题产生的国际背景及由来在全球化进程中,贸易自由化和国际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伴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的飞速发

  展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作为重要议题被正式提出后,近二十年来一直

  是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特别关注的热点。20xx年,世界贸易组织作了一个名为《探讨贸易、标准与WTO的关系》的专题报告,该报告明确指出:

  "此次报告的核心问题是标准和国际贸易"。首次明确将标准化问题提到国际贸易议程的显著地位。追根究底,环境与贸易之间的冲突是经济全

  球化与环境时代革命的必然结果。

  如何建立有效的环境与贸易的冲突解决机制,平衡二者的发展,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中之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PPMs标准作为一种新

  的影响贸易的环境标准措施,逐步被人们所重视。

  所谓的环境标准通常来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产品品质环境标准。

  另一类就是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的标准,即Process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s,简称PPMs标准。

  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标准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上游控制"措施。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打破了传统的"末端治理"这种

  业己不合时宜的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方法,转而更加注重污染预防,对产品实行"从摇篮到坟墓"(FromCradleToGrave)的全程监控,即设计、生

  产、包装、销售整个生命周期都有效实施环保控制。①故而进口国要求进口产品的生产环节也要满足PPMs标准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国际社会普遍

  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贸易杠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也是对生产国本身环境的保护,这是符合国际环境保护的初衷

  的。

  从环境经济学理论来说,贸易之所以会产生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外部的不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包括两个方面的不经济性:一是

  贸易产品的消费外部不经济性(Consumption Externalities);二是贸易产品的生产外部不经济性(ProductionExternalities)。外部性和内部

  性相对应,如果一个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不能计入交易的成本或市场价格中,就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例如生产者因未采用合理设施排放废气

  废水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没有影响到产品本身。经济性和不经济性相对应,如果一个经济活动造成的影响是有益的,即为经济性,如果是

  不利的影响,即不经济性。②要解决环境问题,就需要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任何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都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当将

  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后,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必然会去保护环境来降低生产的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既体现了国际环境法中的"谁污染谁治理

  "原则,也使治理环境污染有了可靠合理的财力来源,而且PPMs标准将缩小产品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由"末端控制"为主转为以"上游控制"为主,预

  防为主,双管齐下,全程监控,从而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正是基于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的.大背景,加之国际环境保护要求

  的提高以及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要求,PPMs标准得以大行其道,但是,落实到国际贸易中的具体的环境标准的适用时,矛盾和争议就产生了。

  二、PPMs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适用(一)GATT/WTO规则中的PPMs标准与PPMs标准有关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条款:GATT第1条,最惠国待遇

  条款;第3条,国民待遇条款;第11条,取消数量限制条款;还有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以及TBT协议与SPS协议关于PPMs标准的规定。

  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作用是减少贸易壁垒并阻止新的贸易壁垒出现。二者却都涉及到一个共同的概念,即"相似产

  品"(likeproduct),这个概念也是非歧视原则的核心。自1991年的金枪鱼案后,PPM标准的适用己经构成了对相似产品的差别待遇,这是非歧视

  原则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④这个挑战最终能否彻底改变传统的相似产品标准关系着一国产品能进入另一国市场,如果进入一国市场又能否受

  到同等待遇。这一点将极大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协议第2条第12款规定:"除第10款所指的紧急情况外,各成员国应在技术法规的公布和生效之间留出合理的时间间

  隔,使出口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生产者,使其产品和生产方法适应进口成员的要求。"这表明该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对贸易有明

  显影响的PPMs标准的合法性。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中关于PPMs的规定,体现在其附件B"卫生与植物卫生法规的透明度"第2条规定:"除紧急情况外,各成

  员应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法规公布和生效之间留出合理时间间隔,使出口成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生产者有时间,使其产品和生产方法适

  应进口成员国的要求"。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WTO并不禁止PPMs本身,PPMs在WTO框架内具有合法的地位和身份。

  (二)欧盟立法中的PPMs标准

  就环境保护而言,欧盟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前沿,他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非常先进严格,不同于WTO在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踌躇,欧盟的选择更加明确而坚定,面对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欧盟的评判天平显而易见的倾向了环境保护。欧盟是当前最积极的

  推动对产品生产和加工方法实施环境措施的国家组织,是拥有技术标准最多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欧盟的法律允许根据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的

  不同、原材料或生产质量的不同,对相同产品收取不同的税费。⑤当前,欧盟及其成员国有关立法涉及PPM标准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主要集中在生

  态标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化学品的管理、动物保护四个方面。

  (三)多边环境协议中的PPMs标准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涉及环境问题的多边环境协议,其中大约有20个规定了可能影响贸易的条款。⑥这

  些协议、公约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这些文件多数是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决议的形式颁布的。在国际法理论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这类决议往

  往被称为"软法"。"软法"意为"还不是法,又不仅仅是法"。⑦但从另一方面看它对国际关系的实际调整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又有近似于法的效力

  ,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大于具体的条约规范。

  与WTO相比,二者的分歧主要集中于NPR-PPM(非产品PPM)的有关规定。WTO规则的非歧视待遇原则未对"相同产品"作明确界定,实践中DSB

  至今还没有承认对污染环境的NPR-PPM产品实施贸易措施的先例,TBT协定和SPM明确规定不允许对污染环境的NPR-PPM产品实施贸易措施。⑧但

  是,鉴于对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多边环境协议大多都承认NPR-PPM的标准。

  因此,为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计,应借助多边协议对产品的认定标准,对WTO规则中的相同产品作出明确界定,以协调WTO规则

  与MEAS在实施贸易措施上的冲突,以促进世界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的现状分析及应对

  无论我们如何论证PPMs标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PPMs成为新型贸易壁垒的趋势已然不会改变。自GATT专家小组对美国与墨西哥金枪鱼争端

  案的报告作出以来,GATT和WTO争端解决机构已经处理了多起涉及PPM标准的案件,极大地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外学界对于贸易与环境争

  端问题和PPM标准的理论研究虽然较为深入,但主要是针对其本国的环境和贸易政策,立足本国的司法实践,谋求本国的最大经济利益,因此我

  国不宜直接借鉴移植。而我国学者对PPM标准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对环境

  保护的力度不大,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国内学者开始从制度层面剖析如何应对对PPM问题,并试图寻找出解决该问题途

  径。结合已有资料与上述分析,笔者仅对此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一,转变国内关于PPMs的立法思想,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把环境成本考虑进去,减少环境的负外部性。发展经济不能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保护我国环境,发展我国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又可获得经济与环境双效益

  的目的,防止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从执行较严格PPMs标准的国家转移到我国,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局面。

  第二,借鉴国外先进规定,尽快制定自己的国际化的标准体系。PPMs标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环境和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只有掌握技

  术标准的制定权,拥有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说,突破由PPMs标准所造成的绿色

  壁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和实施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此,我国尽快推行国际环境标准,为产品赢取一张绕道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

  第三,加强对WTO规则、MEAS法规及他国先进立法措施的研究,熟练掌握针对绿色壁垒和环境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由于我国之前对于入世

  的法律方面准备不足,已然在以往的国际交涉中损失惨重。目前WTO的解决方式有点类似于英美法中的遵循先例形式,主要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

  所形成的裁决进行法律解释,并没有规定明确、具体的环保规则,在实践中处理与环境有关的贸易措施时虽不排除对话、磋商乃至报复与反报

  的措施,这与我国一直的司法模式有所不同,所以我国应当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第四,重视和充分发挥多边协议的作用。在多边环境协议中,发达国家许诺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环保基金,国际金融机构也优先贷款于环

  境保护项目,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利用和申请优惠环保外资。与此同时,我国也应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尤其是加强对清洁生产

  技术、生产工艺的投资,以不断完善并主动提高我国的PPMs标准,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履行国际公约。尽可能做到一方面积极主张我

  国依据多边环境协议所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履行承担的义务。

  注释:

  ①闫亚鹏,肖涛:《浅议PPM标准及我国的对策》,http://www.riel.whu.edu.en/show.asp?ID=522,20xx-1-9。

  ②徐淑萍:《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123页。

  ③黄辉:《影响国际环境保护和WTO规则关系的PPMs标准》,亚太经济20xx(1)26。

  ④杨倩:《WTO规则中的环境法律问题探析》,http://www.wtolaw.gov.cn,20xx-1-9。

  ⑤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第82页。

  ⑥童国根:《论PPMs标准--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冲突的协调》,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⑦Pierre Marie Dupuy,Soft law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w of the Envi-roment,1991,p.420.

  ⑧彭晓琼:《从MEAS角度论WTO规则对相同产品的界定》,中国法学会世贸组织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第344页。

  参考文献:

  [1]黄辉:《WTO与环保: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朱波涛:《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影响》,北方经贸,20xx年。

  [3]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

  [4]蔡守秋《:欧盟环境政策法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

  [5]刘惠荣:《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协调》,中国海洋大学博士论文,20xx年。

  [6]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环境保护的论文9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指人类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措施的总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当前的道路系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如何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环境,防止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协调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规划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逐步成为环境学者们日益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环境保护;道路规划;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加上人口的快速膨胀,我国当前的道路系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急剧恶化。道路规划指的是现代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规划根据人们正确的设计方法,设计出更加合理的道路建设方案,制定出适合群众生活和环境保护的最优路线,保证环境保护和道路规划的协调发展。道路规划必须从生态学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寻求环境保护和道路建设的有机结合。

  一、环境和环境保护

  (一)环境的定义和内容环境(environment)指的是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基本空间,是影响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各种天然因素和人工改造因素的总和。

  环境可以包括空气、水、植物等物质因素,同时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为主要内容的非物质因素;环境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自然环境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类的加工改造却天然存在的环境,自然环境以环境要素为主要划分点,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

  (二)环境保护的概念分析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protection)一般是指人类为了解决现实中或者潜在的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的综合。具体来讲:环境保护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各种自然资源并进行有效地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和破坏,进而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从而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道路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一)道路环境保护的内容道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和控制“道路工程与路域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逐步发展起来的。道路环境保护一般情况下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首先是分析因为修建道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形象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然后在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其次是在道路的建设、设计、运营以及施工的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出道路各个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和体系,从而使得道路在达到运输功能最大化的情况下,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道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在环境运行过程中,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道路建设在施工过程和运营的过程中,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第一,如果道路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实地的情况,不注意道路沿线的环境问题,就会造成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就会影响到道路沿线的生态平衡;第二,如果对道路的防护措施不当,就会造成道路沿线的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环境问题;第三,脱离实际,对道路无休止的延伸就会破坏自然风貌,造成环境资源的损失;第四,道路上的车辆在运营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也会给道路沿线的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第五,道路在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道路建设施工对沿线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要引起来大气污染、水污染、突然污染等,就会造成沿线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道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道路环境保护,可以保证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对道路环境进行改善和保护,使社会的生产者们能够处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中进行生产和工作,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来自外部的干扰和影响,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

  其次,保护和改善道路环境,加强道路环境保护能够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道路的施工和运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些如噪音污染、粉尘污染等一系列危害,对道路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保护和改善道路环境,加强道路环境保护能够促进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新的设备对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有些进口的先进设备必须在没有粉尘、没有震动的'情况下方可运行,所以说保护盒改善环境,提高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三、环境保护对于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好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切经济建设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下,也就是说: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和发展造成危害。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显示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然而环境保护是人类任何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道路施工规划领域,植被的不断破坏造成了道路沿线的环境破坏,空气污染造成了能见度减低,水土流失造成了洪水的泛滥楼桥冲毁等因环境问题给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造成巨大的损失,使道路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和自然看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部分,最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自然环境问题的实质问题在于人类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过度地索取,而远远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并且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警示:我们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环境保护与道路建设之间的关系,重视道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搞好道路建设的整体规划,促进道路规划与环境的健康发展。

  四、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一)积极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首先要积极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保护体系,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地方与相关施工单位和部分的关系,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并加大惩罚力度,对违法者进行严惩,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本管区范围内环境质量问题的监督力度,积极为本区的环境问题负责,认真组织和落实道路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监督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合理有序运行。再次,各个道路施工单位的法人和相关负责人一定要认真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积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大责任。

  (二)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强化防范意识要大力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更好地防止施工不当造成道路沿线的环境污染。在道路建设的施工阶段,一方面由于施工单位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的不正确和不合理,另一方面由于施工路线的规划不合理,就造成了道路施工沿线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要想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要在道路建设中做到填挖平衡、土方在开挖的时候要尽量避开雨季,加强道路沿线的绿化,进而可以有效地保护水土流失,保护施工道路沿线的生态环境。其次,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废弃的石块斤进行妥善的处理,我们可以把道路施工剩余的石块放到远离农田的地区,把剩余的土方运到填土场中进行堆放,然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这样也

  可以用来进行种植绿化树木,同样能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再次,在道路的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住宅区防护带的建设问题。

  一方面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及时安装防护隔离带,这样可以减轻噪音,维护居民的正常生活状态。另一方面,要按照时间段进行施工,比如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道路施工单位应该禁止施工,减少噪音。在施工过程中,拌合场应该远离医院、学校、疗养院等有着特殊要求的地方,尽量减少拌合场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噪声污染。在施工爆破的时候,应该采用延时爆破的技术手段降低噪音和振动,注意动力机械的保养,使机械保持着最优的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睡眠质量。

  (三)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施工设计道路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同于其他的产矿企业。道路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呈带状分布,属于线性污染源。所以说:道路施工和建设在可行性论证的阶段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对道路施工周围的环境进行更加有效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能够更好地识别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预防的主要措施。在道路施工的项目规划中,要争取处理好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路线要尽量避免穿过对环境影响非常明显的区域,比如说:生态园、自然保护区等等,要尽量保持生态环境原有的面貌,保护原有地址结构的稳定性。

  环境保护与道路施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道路施工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道路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道路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生态坏境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3]叶文虎.可持续发展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4]田平.公路环境建设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xx年版.

  [5]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城市交通.1994年.

  [6]李凤腾,易定安.高等级公路绿化及体会.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

环境保护的论文10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随着耕作制度、种植模式、产业结构调整的改变,土地产出率大幅增加。但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数量越来越大,加之工业污染物、农民生活废弃物、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落实不严格,对农业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本文从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出发,提出了农业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的措施。

  农业环境是由农村土地、农村水资源、大气、森林资源、草原、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环境体系,是农村居民生活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了恶化,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控制各类污染源向农村的扩散,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黑土地保护、新型农村能源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现有的.种质与物种资源,恢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环境现状

  我国农业环境当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在一些地区已经向农村转移,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农村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土壤性状,更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氮氧化物、汞化物等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形成酸雨(雪),增大土壤酸度,并对人们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加之不科学的施用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农村地下水资源和大气环境。比如农药污染,目前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分散而残留于土壤中,进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再被生物吸收,从而形成了土壤——水体——生物的污染链。再如农用塑料薄膜,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土壤耕层和理化性状变化,使农作物减产。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畜禽粪污大量增加,加之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行不力、监管薄弱,对土壤、大气、水体等农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比如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蠕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可能通过灌溉水或肥料进入耕地,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再如畜禽粪污中的硫化氢、氨气等会产生恶臭气味,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固体垃圾和生活废水等,固体垃圾随意丢弃或堆放,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如洗涤剂,在进入水体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秸秆焚烧会急剧升高地面温度,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养分构成,还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农业资源衰退,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把农业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角度予以倾斜,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应完善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体系,解决突出矛盾,切实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农业、水利、环保、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互相协同,共同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城市及工业污染不准向农村转移的规章制度,坚决打击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并限期治理与恢复农业环境。加强环评审批环节的监管,对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一律不予立项。

  四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环境;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先进的施肥(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无害化,推广循环农业,从根本上治理畜禽污染问题。

  五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的论文11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工业企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农业生产污染等一系列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必须从提高环保意识、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保护格局、强化政府职能、等措施入手。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等给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已经成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污染

  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工业化,虽然农村工业企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农村工业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工业企业向农村的迁移,二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工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工业集聚在农村地区,造成城镇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城郊地区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的堆放地;而农村自发的“村办工业”普遍存在产业层次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这些企业都存在着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而且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境影响,将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简单处理,甚至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河流和空气,造成企业污染点多面广,难以监管和治理,区域污染严重。

  (二)农村居家环境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与此同时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呈爆发式增长,与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问题的.矛盾成为影响农村环境治理的重大问题。

  1、生活垃圾数量、种类日益增多

  目前,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为6.03亿,占总人口比重为43.9%。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产生约1.1亿吨生活垃圾和约183.37万吨生活污水。同时,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种类也在急剧增加,大量不易分解的塑料、铁、铝、玻璃类物质的出现,使垃圾不能粪肥化,无法为土地所吸收。一些乡镇更是随处可见胡乱堆放、胡乱填埋的“垃圾堆”,经雨水冲刷、太阳曝晒后污水横流、恶臭难闻,既侵蚀了农田,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危害着人的健康。

  2、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率仅36%,约0.7亿吨垃圾未作任何处理。截至20xx年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有21.8万个,仅占37%,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村庄所占比例更低。有近60%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大部分地区的垃圾处理长期处于无序状态。

  (三)农业生产污染

  随着农业开发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生产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进,但是不合理地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家用地膜、塑料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污染了土壤、水源,破坏了土质结构,加剧了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过量化肥的施用,使周边河流及地下水的水体氮含量增加,富营养化严重,另一方面,施入田间的农药除少量被吸收和分解,大部分直接进入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而农产品上大量农药残留也破坏了农产品的质量,严重威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2、废弃地膜、塑料大棚带来白色污染。地膜覆盖技术以及塑料大棚技术虽然带来农业的高产稳产,但是我市每年使用量近20xx吨的塑料薄膜,回收后仍有7%左右残留于田地中老化变硬,不但给耕作带来了不便,而且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降低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阻碍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涉农环保配套资金缺乏

  虽然近年来,各部门都在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但相对广阔的农村地区,依然杯水车薪。一些地区的乡镇虽配有相关部门拨付购买的垃圾清运车辆,但管理上仍采取设施运行、维护费用都由乡镇、村承担的方式,给基层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根本无力保障,而从农民居民中收取垃圾处理费用,从现阶段看也不太现实。建设资金总量有限、设施运行费用无法保证等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的首要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环保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把保护环境变成农村居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组织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参加农村环境保护培训等活动,增强乡镇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决策能力,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强化污染危害的认识,调动积极性,增强保护环境自觉性,破除陈旧的生产生活陋习,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二)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在城镇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指导下,综合考虑区域性平衡,合理确定乡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垃圾处理要综合考虑对相邻区域的辐射作用。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污染治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构建工农业污染防治并重,从规划、治理到考核的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逐步实现城乡环保机构一体化、城乡环保设施一体化、城乡环保队伍一体化、城乡环境监管一体化,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强化政府对农村环境治理的作用

  要不断优化政府的行政手段,做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增强规划及政策的约束力。强化农村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建立起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治理无望、群众反映强烈、污染大、消耗高、效益差的企业,政府应实施关、停、并、转。将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各岗位的明确目标和具体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政绩考核范畴。

  (四)加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建设

  要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同时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不仅在城区周边、公路两侧不能上污染项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绝对不能上有任何污染的项目,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发展生态农业,依靠科技,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带动生态农业迅速和良性发展;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增强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活力;通过龙头带动,整合产业链条,创新农业发展空间。

  (五)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方式

  继续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拨出专项资金,对于经济不发达但地处重点保护区域的乡镇可适当提高市财政补助比例。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如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投资量大、回收期长、外部效应明显而本身对企业直接效益不大的工程,应加强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在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效益吸引,采用BoT/ToT特许经营权等方式让业主、农民增加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格体系,在有条件的乡镇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多渠道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

环境保护的论文12

  摘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现代工业文明时期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继而才有人类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城乡规划的核心目的是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活动实践场所,因此相同的目的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必须走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乡规划;环境保护

  文章编号:1004-7026(20xx)1-0068-01中国图书分类号:17019.6文献标志码:A

  1城乡规划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中小城市发展迅速。然而伴随城市化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气污染

  进入21世纪,“雾霾”、“PM2.5”等新名词逐渐被每个中国人所熟悉。特别是进入冬季,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为了防止被污染物侵害,很多城市不得不工厂停产,学校停课、车辆限行。究其大气污染的根源,主要原因是工厂生产废气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造成的污染。然而工业区域及道路交通的布局均属于城乡规划的范畴,正是因为有的地方城建部门在城市发展布局时缺乏合理规划,管理发展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1.2水污染

  城乡发展进程中水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主要分为工业废水污染和生活废水污染两大类。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布局不合理、环保部门监管缺失等原因,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排入地表水系,目前我国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等七大水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而污染源头多为工业生产污染,而水体的污染不仅会对生活用水、渔业发展有影响,而且污水会腐蚀堤坝、桥梁、航道等市政工程。另一方面,生活废水肆意排放直接造成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受到破坏,进而还可能引发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1.3噪音污染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文化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噪声污染的问题愈发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有70%以上城市的市民长期生活在噪音超标的`环境之中,噪声分布的频率多在50~70分贝之间。噪声污染源多为生产建设、车辆行驶、商业广播等污染源。

  1.4垃圾污染

  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危险品、生活垃圾等,垃圾污染主要表现在垃圾分类和垃圾后期处理不完善、垃圾堆放占用大量优良土地、危险品垃圾靠近居民生活点、生活垃圾肆意堆放无秩序等。垃圾污染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环境,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土地被占用,同时还会引起空气污染、疾病传播等次生灾害。

  2城乡规划中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城乡规划中既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具体而谈就是要坚持以下原则。

  2.1生态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相互结合

  在我国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城乡规划用地往往是以目标人口总量和人均用地指标为衡量标准予以确定。然而,地方政府多从经济增速和政绩角度出发,急于通过扩大城市规模获取更多GDP增长,这使得城市用地规模越来越大,固定的自然资源所能承载的城市规模是有限制的,当城市规模发展到突破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时,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便随之爆发。因此,城乡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量,二者要相互结合。

  2.2生态环境保护要遵循城乡规划规则

  根据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在城乡规划过程中要满足对生态环境方面的编制要求,生态环境规划要和城乡区域统筹,体现城乡一体的生态规则。生态环境规划的核心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有效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功能,解决城乡发展中出现的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土壤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城乡规划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3.1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城市是所有市民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城市的良好生活环境需要全体市民来维护。因此要把环保理念充分传达给全体市民,发发动广大市民投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来。

  3.2科学规划利用土地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城乡规划中要尽量少开发自然生态环境,尽量退耕还林,对工厂位置及交通线路要科学规划,做到既要搞好生产不影响群众生活,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的论文13

  本文首先肯定了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接着又指明了其应改进的地方和发展方向。

  根据国家旅游事业的总体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森林公园建设和开展特色旅游为重点,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增强效益,提高水平。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实现发展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问题。

  一、发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利国利民,但运作过程中的问题却不可忽视

  旅游业在产品过剩、供大于求的今天成为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升温,以森林和生态环境为依托和载体的风景区环境和生态资源也受到一些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生态系统失调

  目前,许多景区的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有的以某部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有的是管委会;还有则是由若干部门共同管。导致这种多头管理的症结就是利益分配矛盾的集中体现,由于管理不力,导致风景区脏、乱、差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人为污染甚至破坏,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降低。

  (二)缺乏规划,开发过度

  在许多由森林和多种生物种群构成的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酒店、宾馆,然后就是一根根吐露青烟的烟囱,给人一种“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感觉。酒店、宾馆的增多,自然会大量吸纳游客,喧嚣打破了宁静,这对本身就比较脆弱的自然生态来说就是一个打击,大量的人工建筑与自然景观极不相融,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景观。

  (三)游客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我国国民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环境教育尚未普及,对大多数旅游者来说,自觉旅游的环保观念尚未形成。乱丢垃圾、乱刻乱画、践踏草地等不文明现象在一些景区比比皆是。旅游经营者甚至管理者也存在素质不高的现象,不少饭店、餐馆的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就随处排放。低级粗糙的商业化景观泛滥,与环境极不协调。生活在景区内的人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造成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

  二、要实现生态旅游与保护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有力的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而旅游资源的衰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危机。其中,政策失误和市场失范所导致的不合理开发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既可源头控制,又能末端治理,有防有治、防治结合的资源环境对策体系。

  (一)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提高大众生态环境意识

  宣传教育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驱动作用。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者环境意识和生态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及旅游活动时的主体行为。因此,应加大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新观念的宣传教育力度。

  首先,要更新教育内容,增加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向受教育者提供更新、更及时的生态科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知识,弥补其知识结构中的欠缺。

  其次,要扩大教育范围,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开展生态旅游知识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内涵。

  再次,要拓宽教育渠道,包括在相关大、中专院校中设置专业课程;对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举办必要的'学习班;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大众生态环境意识;在旅游地进利用宣传栏、多媒体和导游的讲解等途径,直接影响、教育旅游者,帮助他们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

  (二)健全法制保障

  旅游本身是一项产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并且,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存在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破坏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加强生态旅游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引导生态旅游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针对目前生态旅游区法制不健全的现象,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解决法制滞后的问题。一是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解决目前只能依靠自觉、自愿的现状。二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目前的发展形势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并针对环境影响的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适时进行条款的补充和增加。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标准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法规细则,定期进行环境质量监督和评价。

  第二,针对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导致法律规范形同虚设的现象,必须在改革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并结合各种有效手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运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合理规划,精心设计

  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包含了园林学、森林学、史学、美学、环境保护学、建筑学、宗教学等内容。因此,在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时,要依据生态学的观点,融入这些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论证、评话、设计、建设,尤其是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内开发生态资源。同时,更要注意开发区的范围,要设定不可进入的核心区,以对各种动、植物的保护,只能在缓冲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确定合理的旅游线路,严格控制旅游的人数和建筑。

  (四)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我们在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风景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开发生态环境,要以保护为前提。随生态旅游的升温,各种旅游活动和建设也是方兴未艾,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景区生态环境中的因子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做到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在生态旅游的增值中加强对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达到开发与保护两不误。

  第二,在生态旅游中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结合,使之协调发展。在开发中切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焚林狩猎,进行毁灭性的开发旅游。

  (五)加大经济和科研投入

  在发达国家,都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社会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存在投资额大、投资期长、很难立即得到经济上的回报等问题。因此,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加大资金投入。这个投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如造林、名木古树抢救、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防火等;另一类是对景区建设的投入,如必要的道路、停车场、接待场所,安全设施等。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问题,坚持多渠道并举的原则,除政府投资外,要鼓励社会各阶层、社会团体等捐助资金。

环境保护的论文14

  在建筑施工方面,红砖白瓦的建筑风格已渐渐被钢混结构建筑所取代,同时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已进入千家万户; 全面发展轻便、强度大、节约资源的新型材料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相当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全球经济突飞猛进的节奏中,适当强调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切实完成对资源的重组开发和可生产利用的完美结合,对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培育,综合治理危害环境的建筑污染,减少人类在生活中的不必要的建筑污染破坏,使得建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一致。

  1 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

  加强环保在建筑建设当中的支承性。

  1) 大力推广宣传环保思想,让每个人行动起来。从书本开始抓起,努力让新一代青年了解和掌握建筑与环保的重要性,要环保,首先要武装人们的思想和头脑,然后再谈发展的战略。

  2) 制定健全的关键建筑材料使用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并且执行相关的使用条例和使用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努力做好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的有力方针政策。

  3) 针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阶段,一定要完全准确的对建筑建设当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有力的评估,使得建筑离不开环保,建筑离不开新型能源,建筑离不开高质量生活的三不离原则。

  4) 加大力度推广高质量建筑材料的使用,让施工单位用的放心,让人们用的舒心,让环境变得更好的建筑材料是对建筑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

  5) 大力宣传建筑环保在生产生活当中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土地和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充分的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高效完成建筑建设基础的同时应当把环境保护列为建筑施工的首要完成点,制定好有关环保的规章制度,并且由相关负责人,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验,把握住尺度,完成环保工作的使命。

  2 施工工艺与环境保护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的政策措施能够直接影响环境的发展建设,工艺在建筑的整个流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针对工艺的流程发展的工艺的实施步骤原则,要紧紧依赖于施工规范的相关章程进行施工建设,在遵循规范建设的同时大力的发展、提倡绿色环保的施工建设,把环境污染的风险等级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还要强化管理细则的实施建设,筑成生态文明的施工工艺,结合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建设环境。

  3 工程管理与环境保护

  3. 1 有关建筑与环保的管理模式特点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本质上就是自项目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进行监理和认证的管理模式,对建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应该及时与上级沟通并且做出相应的整改,指导下级部门完成好相应的布置安排,就针对环保意义而言,工程项目管理要解决的环境保护问题只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自身利益所带来的保护成本价值,环保本身对环境的影响起到间接性的作用,这也使得维护生态平衡和针对资源开发型建筑体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项目管理应统筹于三个方面的进程,首先要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建筑施工的首要条件,其次要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这也是一套建筑工程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最后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三者要统一协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建筑和环保等相关产业协调一致。

  3) 需要处理好有关人与自然共同相处的有利环境。从建筑环境角度分析的建筑工程管理目标实施细则等环节是在完成质量目标、经济发展和业主利益的三个大方针,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整体建设建筑条件中要求完成整个宏观条件和微观理念的环境目标前提,不是针对建筑工程,只是针对环境质量进行维护,从而完成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建设。

  4) 团结向前,共赢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基于环境保护的建筑项目的内容,曾经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经常的中心问题在于项目本身将环境保护这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纳入到项目管理的响应范围内,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整个工程项目结合整体协作及其与其他团体部门的合作等,一个环节出现了漏洞会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造成不可承担的后果。

  所以当站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角度上关注项目管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则需对工程建设的共同协作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

  3. 2 建筑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制度机制,管理者和相关的负责人还需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有关环境相关的安全隐患采取及时补救完善的措施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明确主要责任人,一旦出现环保不妥当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时候应该找寻相关责任人了解具体情况,并且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妥善处理建筑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对于有关责任人在建筑施工前的培训也是有必要性的,要提高相关负责人的管理态度和知识储备过硬,强化环境保护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的重要理念,并且将其贯彻到细节当中,使得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充当环境保护的带头人,将安全落到实处,将环保留在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只有强化管理者的潜在意识,才能够唤醒建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保护我们身边的建筑环境。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建筑环境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危害性,同时强调了环境保护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从使用环保材料到加强管理责任人的环保意识等等方针战略,系统论述了建筑施工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倡导文明施工建设,将环境保护提到了施工建设的首要任务当中。

  参考文献:

  [1] 吴明明。 浅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J]. 建筑科学,20xx( 16) :81.

  [2] 陈朝霞。 简述建筑施工中的环境保护及卫生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 20) :56-58.

  [3] 周建喜。 浅谈建筑施工环境保护[J]. 能源环境,20xx( 19) :127.

环境保护的论文15

  1.岳阳市环境污染现状

  (1)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笔者在六县(市)三区实地调查发现,水环境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湖区比山区严重,生活区比生产区严重。一是水质劣变加重。主要表现为沟渠、池塘、内湖、内河等水体富营养化,总氮、总磷含量上升。湖区水污染严重的地方,水体发绿变黑,臭气弥漫,鱼虾绝迹,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甚至达不到农用灌溉水标准。二是常年水量减少。近年来,受洞庭湖水位下降的影响,水量明显减少,水体纳污自净能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季节性缺水成为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三是农村饮水困难。由于水质劣变,农村一些地方出现饮水困难的局面。根据水务部门统计,到20xx年,全市因水质原因形成的饮水安全不达标人口有106万人。据君山区广兴洲镇农民反映,当地沟渠池塘水已不能饮用,饮用井水也因锰含量和硬度过高,导致结石病易发多发。村民常年购买桶装纯净水饮用。

  (2)土壤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耕地地力下降。根据耕地地力监测结果,岳阳市耕地土壤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地力呈逐年下降趋势:土壤酸化严重,pH值五年来下降0.5~0.8,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地产出能力退化,重金属污染突现。在湘阴县、汨罗市、屈原管理区和岳阳县缘洞庭湖的一些地方,由于长年灌溉含镉超标湖水的积累效应,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导致少数稻谷镉超标。工业污染事故频发,陶瓷、农产品加工、生猪养殖等乡镇企业废水、废渣污染农田事故时有发生,导致农业减产减收,引发纠纷。市县两级农业部门每年处理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均在40件以上。农村生活环境堪忧。近年来,农村环境卫生规模逐步加大,但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因垃圾的露天焚烧和集中填埋而造成的二次污染不可忽视。汨罗市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市之一,每年大概再生资源回收量为157万吨,经过循环利用,还要存放各类垃圾32万吨。收集便是变分散污染为集中污染,填埋便是变现在污染为将来污染,焚烧便是变个人污染为大家污染。

  (3)大气污染时有发生。第一为工业污染。遍布乡镇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粉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20xx~20xx年,东洞庭湖区域降水pH年均值在5.00~5.60之间,均为轻度污染。第二为生猪养殖污染。生猪养殖粪臭尿臭,气味浓烈。特别是生活区附近的猪场,对农民生活影响较大,大家反映强烈。第三为秸秆焚烧污染。一些地方还存在焚烧稻草、油菜秸秆等现象,既浪费了有机物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在公路沿线,甚至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2.岳阳市目前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

  如此严峻的形势已引起从政府到部门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各方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在农村工业污染方面。早在20xx年,湘阴县、汨罗市等地就关闭了一批洞庭湖流域小造纸企业。近年来,又取缔了一批小砖窑、石灰窑、采石场、土法炼钒、淘金矿等重污染企业,有效阻止了土地矿产资源的继续被破坏。

  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20xx年以来,岳阳市推广测土配方放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农业生产新技术,减轻了化肥、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推广生猪清洁养殖、沼气工程、猪—沼—稻、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减少了粪水污染。

  在农村生活污染方面。今年,岳阳市政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层层分解任务和落实责任,实行明察暗访,重奖重罚。农业部门开展了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截至今年,已建设62个示范村。环保部门推行清洁家园行动,整乡整村推进。市、县两级领导领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也造就了一大批产业,环境优良的秀美村庄数量日渐增多。

  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在洞庭湖、汨罗江、新墙河等流域对挖沙采石行为采取多轮整治行动。实施铁山水库等一批水源地保护政策,推进植树造林荒山绿化等工程。

  3.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尽管通过各方努力,岳阳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基础,但是后段工作还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形成合力。一是要提高认识。农村环保与污染治理事关民生,事关全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农村环境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增强环保意识,既要抓发展,更要重环保,纠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决策思维。要把农村环保和城市环保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城乡同治”。

  二是要落实责任。首先,要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要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农村环保方面的`领导和管理职责,引入绿色GDP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县、乡两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其次,要落实农民的主体责任。要实行“门前三包、守土有责”的办法,保护和治理好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最后,要落实企业法定职责。对乡镇企业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违法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三是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农村环保的重要性,推介好模式和做法,曝光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形成上下一心、共同保护农村环境的良好氛围。

  (2)长远规划,强化措施,总体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考虑,统筹兼顾,科学决策。

  一是要统筹科学规划。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定农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分阶段目标任务。

  二是要落实治理措施。治理工业污染,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关停、淘汰、退转一批重污染企业,整顿、改造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绿色环保优势企业。逐步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大力推广田间清洁生产技术措施,控制畜禽养殖规模和区域,淘汰污染严重的水产品养殖方式。生活污染治理方面,要继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农村清洁工程、清洁家园行动等农村环保举措。同时,加强环境治理绩效评价考核,使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采取以奖代投等多种形式,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保事业。多措并举,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主投资、投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3)着眼当前,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当前,要抓住农村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为全面优化农村环境打好基础,赢得时间。

  一是要尽早制订水源地保护规划,切实保护好铁山水库等水源地,逐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二是要推广汨罗市的做法,各县区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和总量,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逐步推进清洁养殖。

  三是要借鉴常德市经验,禁止水产品投肥养殖,取缔大湖水面珍珠养殖。

  四是要关闭一批污染特别严重、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污染企业。

【环境保护的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保护的论文11-02

标记环境保护论文04-27

环境保护的论文15篇11-03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03-04

环境保护论文(精选6篇)10-18

生态环境保护的论文06-08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04-26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04-26

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论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