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途径研究论文

时间:2023-05-02 13:13:23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途径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课堂的美,首先是指课文美的形式,然后是课文美的内容,美的感情和美的文字等,更包括教学过程的美,这是一种流动的美、过程的美、动态的美。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途径研究论文

  关键词:朗读;品味;感受;审美教育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和创造美的学科。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应该贯穿着美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进行审美教育,赋予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功能,让他们因美而感动愤悱而升华认知水平。语文课堂的美,首先是指课文美的形式,然后是课文美的内容,美的感情和美的文字等,更包括教学过程的美,这是一种流动的美、过程的美、动态的美。如何拓宽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的途径,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朗读文本,传达文章之美

  我们常用“书声琅琅”来形容校园。毋庸置疑,朗读———通过声音来感受课文之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毫不夸张地说,朗读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质量的高低、朗读量积累的多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一)让学生在美读吟诵中体会美

  教育家朱作仁曾经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朗读是用声音来传递作品内蕴、进行情感熏陶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能加深读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义”“、神”都是读出来的。所以,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的“美读吟诵,熟读精思”,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内涵,感受课文所特有的美。首先,通过美读吟诵让学生感受文章音韵之美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通过美读吟诵,学生能直观地体会到汉字的或铿锵有力、或柔和曼妙的独特魅力,从而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共七个诗节,虽然整体上用韵不一致,但每节用韵,整首诗错落有致,回环往复,学生通过朗读就能自然而然读出一种旋律感,从字里行间中捕捉徐志摩表达的淡淡离别愁绪。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绘春天鲜花盛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均为四字句,句式相同,音节匀称,写红、粉、白的颜色,分别用比喻:像火、像霞、像雪,这样描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读来整齐悦耳,让人眼前一派春的勃勃生机,蕴含着诗情画意。其次,通过美读吟诵让学生体验文章情感之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情感教育的基本方式就是对情感的体验。要让学生通过美读吟诵体验情感,首先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课堂的美读吟诵实现与生活中经历的情感体验的深刻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初一学生很多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寄宿在校,这种情感体验和冰心写小诗《纸船》时的情感是有交叉点的。冰心离别母亲离别故乡,远赴美国独自求学,冷暖自知,所以诗人借纸船来寄母亲。所以在朗读《纸船》中:“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这句诗时,引导学生用稍重而又带微颤的语调读“至爱”、“含着泪”等词语表达的“爱”与“悲哀”复杂交织的情感,课文用心读了,感情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最大特点是全文都用相同的句式,每一句都是用语气词“也”结尾,全文共21句,用了21个“也”字断句,借以抒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文句的基础上,用各种方法反复吟诵,直至吟出作者的醉意,在诵读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评论和研讨,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最终理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旨趣与作者“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

  (二)让学生在自编歌曲中唱出美音乐是流动的文学

  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歌”是“言”,但不是普通的“言”,而是一种“长言”。“长言”即入腔,成了一个腔调,从逻辑语言、科学语言走入音乐语言、艺术语言。“悦之故言之”,因为快乐,情不自禁,就要说出,普通的语言不够表达,就要“长言之”和“嗟叹之”,这就到了歌唱的境界。语文教学中,音乐的穿插会让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那些在笔端倾泻的文字被自己唱出来,学生的欣喜是难以言表的。海门特级教师俞玉萍老师在讲授《紫藤萝瀑布》之后,要求学生按照《欢乐颂》的曲调结合紫藤的形象填词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并在班级演唱,评出最佳作词奖。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达到了高潮。总之,将音乐融入课堂教学,对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二、鉴赏文本,品味文章之美

  打开语文课本,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美的世界。对于一篇教材,学生既可以学遣词造句的知识,也可以学谋篇布局的手法,还可以借助文本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教师引领学生品读文本,要学会整体感知并涵泳和鉴赏文字,感受文章美的结构、美的情感和美的文字。

  (一)美的结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欣赏建筑物时,常常为建筑家的匠心独运与建筑物的精美构造而赞叹不已。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对文章结构美的追求,是作者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统一之美。我们可以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的布局来分析作品完美的结构。说明文、议论文的结构层次因为它内容逻辑的需要,十分清晰,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说明文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决定的或总分、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等。文学作品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能使学生高屋建瓴看文章,领略篇章之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设喻说理手法巧妙,语言风趣朴实,而文中隐含的数字“三”更是妙不可言:“三问”、“三答”、“三比”“、三赏”“、三变”,使得文章既紧凑又摇曳多姿。《散步》写的是母亲、“我”、妻子、儿子一家四口一起散步这件生活中的寻常事,课文行文短小精悍,严谨工整,有着整饬之美,文章不少语句也是大致对称的,形式整齐匀称,和谐流畅,强化了所表达的内容,很有特色,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再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文句对称,文意对举,强化了亲情以及“我”与妻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美的情感

  美的作品蕴涵和流淌着美的情感: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和爱国情等,不一而足。为了引导学生涵泳和品味各种感情,教师要用一颗审美的心解读教材,与文本里面的人物平等对话,在对话中,触摸作者的文脉,感受文本的魅力,领会深邃的思想。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咏物抒情怀”。同样是关注大自然,从高尔基的“海燕”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先驱者的无畏无惧;从茅盾的《白杨礼赞》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的赞美;从郭沫若的“石榴”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民族气节和高尚的情操的讴歌;从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我们看到了关注人生、自我砥砺的积极情怀。只有同中求异,充分挖掘,细加揣摩,语文课堂才能流动丰富热烈的教与学的良性情感,既感染教师又感染学生,从而达成语文教学的审美目标。当然,语文教师要理解“审美”的真正内涵,审美追逐的是一种本真,审美的境界不应该只是粉饰美好,而应直抵人心。审美的目的就是要去识别什么是美,在认识美的同时也要了解对立的丑,要形成两者均识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比如在《雷雨》的教学中,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品读不同人物的台词来认识人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说周朴园是“坏人”还是“好人”,在他身上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真切地体会到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当我们直面人性时就要走进人物真实的世界,这样才能触动每一颗心灵。审美需要一颗真实的心“,美”也在真实中悄然而现。

  (三)美的写法

  美的文章表现手法多样: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欲扬先抑、铺垫渲染等等。当然,我们不能让一节语文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为短短的四十分钟,显然不可能兼顾所有知识,面面俱到,否则不仅课堂教学的重点得不到突破,整节课也会支离破碎。教师要在研读中体会本篇课文最重要的写法,一课一得,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如,泰格特的《窗》,以“窗”为焦点,以两位重病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为线索,展开情节,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了美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体现了扬善贬恶的道德力量:一个人心中若有一个春天,他的眼中便有一个美丽的世界;一个人心中若没有春天,他的眼中就只有一片荒漠。同样运用对比手法的还有《变色龙》、《孔乙己》、《范进中举》等等。语文学习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只有多体会写法,学生才能把知识迁移为自己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

  三、处理文本,感受过程之美

  每堂课时间是一样的,但教师取得的效果迥然有异:有的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平淡无奇,学生兴味索然。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其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教者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是一门学问,一项技术,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学水平。教师处理文本,设计教学过程,要有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

  (一)提升教师教学流程的节奏感

  看一个教师处理教材,有如看“解牛”。水平之高下,技艺之精疏,动刀则现,一是看他如何下手,如何选点,如何切入,是“以神遇”还是“以目视”;二是看他如何运刀,是东砍西剁,鸡零狗碎,还是“因其固然”游刃有余。1.教学设计准确巧妙之美。语文教学中,少些平铺直叙,少些按部就班,少些知识贩卖,即使是一个关键词、一个过渡段,或是一个标题,只要设计准确而巧妙,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就可以从中咂摸出作者关于内容、结构、语言、手法、主题等的无限意蕴。黄厚江老师教《阿房宫赋》,把文章缩成了一段话: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可谓()矣!嗟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读文章需懂“出入法”,读进去,又要跳出来,正是因为黄厚江老师教学时居高临下,统率全局,才有了这样的教学机智———不是和盘托出,而是留有悬念,其中贯穿了填空的方法、点拨的技巧、齐读收尾的指导。通过填写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摘引文句、改写结尾让学生比较优劣等学习活动,达到了一石三鸟、“四文(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统一的效果。2.课堂语言规范生动之美。课堂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先“讲对”了,才能够“讲好”“、讲美”。因此,语文知识的传授必须科学准确,课堂教学用语要规范。此外,课堂语言还要追求生动活泼,这样才不会让语文课堂味同嚼蜡,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晦涩难懂的术语,反而觉得春风拂面,赏心悦目。生动的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著名的于漪老师在教学《晋祠》,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稍作停顿,部分学生呼应道:“首屈一指。”于老师又接下去:“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1.说清楚;2.速度。”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开场白。于老师语言典范,精简扼要,不拖泥带水,给人典雅凝练之感。由于她使用了一系列四字词语,高度概括,节奏明快,言简义丰,学生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语言信息,而且培养了热爱祖国的自豪感。中间一个简单的停顿,不着痕迹,却与学生的心意相通、心灵交汇,师生之间第一次碰撞就如此和谐生动,这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温馨美好的基调。

  (二)提升学生审美语言的感受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语言的感受力呢?1.创设情境鉴赏语言文字美。作家汪曾祺说,语言不能像盖房子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垒起来。语言的美不在单独的一句一句的话,而在于话与话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文章并不是无情物,而是丰富细腻的情感的表达;但是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只有教师与作品息息相通,学生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与教学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呢?创设情境是个不错的方式。如教学《台阶》一课时,可以播放《父亲》的音乐,让学生随着熟悉的旋律回忆与父亲有关的生活情节,再通过画面的展示,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既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又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感受到母语的动人与美丽,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了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的双重效果。2.利用板书展示内容结构美。“随着灰尘摇晃的光线曼舞,下课铃声早已隐在粉笔的尘埃中。白白的粉笔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的青春在这白色尘埃中喊停……”这是描写老师与粉笔的诗句。可见老师与粉笔是息息相关的,教师离不开粉笔,离不开板书。板书图示的基本功能是用简明、醒目的板书、图表和形象,勾勒出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进行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的训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所以,该板书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板书设计可以如下:这一板书以形象直观的形式、不可辩驳的逻辑向人们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价值就是钱的价值。别出心裁的板书,往往以某种奇异感而使学生产生美的愉悦,再如《葡萄架下》的板书,高明的老师设计成四个字:园———架———串———粒虽然仅仅四字,但是四字按字体大小排列,就浓缩了课文的内容提纲:满架的葡萄,一架架,一串串,一粒粒,使得课堂别有韵味。

  综上所述,当“美”走进语文课堂,当语文课堂被多样的美所滋润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焕发出让人如痴如醉的缤纷光芒。当我们潜入文本,品味并引领学生面朝语文这浩瀚无边的大海,学生在理解、感受美丽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时,必将享受春暖花开的美丽,这时的我们将与学生一起尽情享受美妙的语文课堂与语文学习之旅。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途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声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4-29

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5-02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5-02

小语教学中审美与素质教育论文05-02

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04-27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05-02

审美活动中的情绪因素论文05-02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12-28

SBR系统中脱氮途径研究04-28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