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论文

时间:2023-05-02 04:31: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论文

  摘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者的理论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又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本文试图结合二者理论的互补之处,探讨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的关键。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论文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两位很重要的人物,两位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关注了同一问题,即儿童发展。尽管两人的观点存在分歧,但是其实他们的理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似乎永远不会相遇,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本文从二者观点互补和融合的可能性出发,探讨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儿童的发展。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认识结构最初是一种遗传性的认识“图式”,随着儿童在生长中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便产生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这时,儿童认识的发展表现为主体认识结构与客体的平衡。原有的认识结构或者同化作用吸收了客体提供的新信息,把客体纳入主体,取得了二者的平衡,获得新知识;或者在主体不能容纳客体时,便通过顺应作用,对主体的认识结构作自我调节来符合客体,求得主体与客体的平衡,取得新的认识结构。所以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4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发展的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阶段都是一个整体;阶段与阶段不是量的差异,而是质的差异;前后阶段不能互换,每一个阶段思维的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在人类个体发展中,“认知结构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即由生物力量驱动的认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的适应程度,发展的核心过程不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要依据儿童心理结构,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与教学活动,激发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他过于强调认知阶段中个体的门发成熟作用,但却忽视了儿童中成人的教育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对皮亚杰认知理论的补充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的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在成人帮助下,成人根据儿童活动的反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出评估,从而了解儿童发展的水平,确立新的教学目标。维果茨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第二,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也是山教学动态决定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发展。因此他强调教学的最佳期,不仅要注意教学的最低界限,即儿童已经能够独立做到一切,也要注意教学的最高界限,即不能超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期。

  三、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

  不同儿童现有的能力和潜能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同,儿童的发展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最近发展区的潜能有多大,这是教育实践中需要探索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儿童能够在成人或者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一项在独立操作时无法完成的任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儿童这种帮助,挖掘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在一次幼儿园中班的观摩课上,教师组织了“吹泡泡”的游戏,目的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认识不管用什么样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利用“做中学”的理念引导幼儿不断的去发现结果。其中在让幼儿把自己的猜想写在记录本上时,有些幼儿已经知道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一结论。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已经掌握了实验结果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已能超越知觉的相似性,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仅能通过对事物的知觉特征来反映出自己的想法是不相符合的。对于这些儿童,教师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势必会抑制某些儿童认知更好的发展,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是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一卜的重复演练,是追随发展,而不是引导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无疑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教师的帮助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来做,才既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也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呢?

  首先,教师的有效支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主动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儿童都是在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下长大的,由此自身已有经验水平也不同,从而导致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因此教师对每个儿童教育前,都必须有意识地去了解儿童所处的家庭背景状况,了解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程度,以及儿童自身形成经验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性的对每个儿童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否则缺少教师的合理引导、支持和相应的知识铺垫,儿童的心理机能只能在原有经验中徘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干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完成成熟的心理机能,因此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所以教学活动不是让儿童简单重复已有经验,而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在儿童已有经验发展的水平上,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帮助儿童整理和提升已有经验,超越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样儿童才能真正拓展经验,有所收获。

  其次,儿童的自我领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于儿童的帮助与支持是必要的,又是暂时的,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对于儿童的干预又必须是适当的,缺少儿童自出发挥、自我领悟的教学同样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教师可能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儿童,而扼杀儿童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倡导“支架式教学”,用来描述教师如何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它是指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内容上,并快速地掌握它们。支架理论假设,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需要在依赖这些能力的活动方面设置支架。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用维果茨基的话说,“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所以教师要有机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给予儿童有效支持的同时,要重视发挥儿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更好的机会来表达自我,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了解他们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更好的调节教学活动的步调;否则教师以为地强调了自身的支持作用,而没有关注儿童的理解程度,听取儿童自己的想法,只会禁锢儿童的独立思考,遏制其创造能力,这样还是不能促进儿童认知健康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探寻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论文】相关文章: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评价的元研究04-30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04-29

维果茨基的文化解读与跨越05-02

维果茨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05-01

论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的统一--整合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的一种途径04-29

谈维果茨基学派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04-27

维果茨基论心理学危机的现实意义04-26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04-28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05-01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学比较研究初探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