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时间:2024-04-12 07:08:0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教学目标: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教学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二、展示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学习新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三、学习课文

  1、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

  亦:也。

  可:能。

  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

  舍:舍弃。

  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

  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2、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3、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不做不义的事。)

  4、练习背诵课文。

  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

  作业设计:

  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

  板书设计:

  孟子语录

  鱼————熊掌

  舍生取义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2

  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德国作家柏尔写的一篇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作者用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发挥充分合理的想象,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课文说明的是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

  教学目标: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得想像要科学、合理。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要条件。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像。

  教学构想:

  学习时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紧紧抓住琥珀形成这一重点内容,结合查阅的资料图片、实物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认真读后六个自然段,分析琥珀形成的依据,理解科学家想象的科学性、合理性,突破难点,激发想象力。

  教学准备:琥珀拍卖物或仿制品以及挂图。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学生学习过程:

一、实物激起,揭示课题。

  出示琥珀实物或者挂图。(板书课题。)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说说什么是琥珀?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这块奇异的流浪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2.字词检查。

  (l)读准字音:脂(zhi) 渗(shen) 拭(Shi)澎湃(peng pai)

  (2)注意字形:辣 湃 拭 黏

  (3)多音字:黏(nian)黏稠(zhan)黏贴

  (4)理解:拂拭——掸掉或擦掉。

  松脂一一针叶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状液体,是制造松香和松节油的原料。

  三、结合预习,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

  1.叙述顺序。

  故事发生的'时间(第1自然段)。

  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琥珀的发现过程(第13~17自然段)。

  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第18自然段)。

  2.比较和《黄河象》一课的叙述顺序有何不同。

  (1)回忆《黄河象》的叙述顺序。《黄河象》先讲大象骨骼化石;再通过科学家的假想,讲化石形成的过程;最后讲化石的发现和挖掘。

  (2)《琥珀》先通过科学家的设想,讲琥珀形成的过程,再讲发现。

  (3)比较异同,从中感悟到写文章的叙述顺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清楚合理。

  四、指导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演示多媒体课件,进行讨论。

  (1)松树林。琉璃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赶巧蜘蛛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瑰油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才能积成球。

  3.练习有感情地读这一部分。

  提示:

  (1)天气环境,小苍蝇出现的语段要读得轻快些,心情是愉悦的。

  (2)蜘蛛爬过去一节读的语调要轻,请速放慢。渲染出紧张气氛。

  (3)蜘蛛扑上去一节速度加快。注意读出重音。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作业设计

  学生说琥珀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

  琥珀

  ①松脂球的形成;

  ②化石的形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这块玻确的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注意讲全四个条件。

  松脂球形成后,怎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学习下面的部分。

  二、理解“化石形成过程”这部分。

  1.默读课文。

  2.思考: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总结出变成化石的条件:

  1)时间长。

  3)松树腐烂

  2)陆沉水漫。

  4)泥沙掩埋。

  三、有感情地朗读化石形成的部分,了解发现过程。

  提示:要读出孩子的高兴,父亲的惊喜。

  为什么令人惊喜?可以让学生讲讲原因。

  四、默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科学价值?

  理解: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五、自由想象。

  作者根据这块琥珀里面的两只小动物的特征,运用有关知识想象出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也可以想,这块琅琅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呢?

  作业设计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板书设计

  琥珀

  想象丰富、合理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生命教案 】相关文章: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科学精神教案04-09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白鹅》教案08-26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最新11-09

[必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养花》教案最新02-27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案01-13

小学语文第四册《南辕北辙》教案范文08-26

小学语文第四册《春的消息》教案01-24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单元教案04-10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教案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