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 相关推荐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敬畏自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
《敬畏自然》是严春友写的一篇文章。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一起来学习下!
敬畏自然
教学目标: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
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
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
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
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
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
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 与大自然 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 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 反问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人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三、语言品读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四、反问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如: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3、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4、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5、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五、质疑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3、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4、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六、探究活动
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七、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同时在文字里我们也读到了作者一种大生命观:生命平等,生命尊严的理性之美和人文关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之美好境界当是人与自然真正和谐之境界。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
2、理解本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意,培养语感。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2、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难点】
1、概括要点,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2、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正确领会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呐( )喊
2、解释下列词语:
⑴ 不自量力:
⑵ 相形见绌:
⑶ 精巧绝伦:
⑷ 美味佳肴:
选五位同学回答,明确:
1、hāo zhǐ jí nà
2、⑴ 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
⑵ 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⑶ 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⑷ 味道鲜美的食品。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⑴ 阅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为什么人类宣称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狂想?
⑵ 阅读文章二至七段,思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有什么关系?
⑶ 阅读文章八至十段,思考:为什么人类与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⑷ 阅读文章第十一段及全文,思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⑴ 文章第一段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①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② 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③ 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所以,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⑵ 文章二至七段作者分两步阐释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① 文章二至五段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指出: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第五,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② 文章六至七段作者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理所当然,人类应该爱护自然。
⑶ 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宇宙是有生命的,宇宙间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而非生命物质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
⑷ 通过上文的论述,结论是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深层探究
1、提问: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段是哪一段?
学生明确:课文第11段。
2、提问:文章是如何一步步推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
文章先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3、教师小结:
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的科学性体现在议论文这一文体的运用上。文章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思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到结论,水到渠成。
四、课堂小结
人类曾那么意气风发地相信人定胜天,口口声声说要改造自然,可是还没有来得及陶醉,大自然就反过来惩罚人类了。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文章应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科学文艺作品的一个特点,即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述文章内容。其实,科学文艺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二、问题探究
1、学生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钻研课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主动探求答案,并存疑。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并存疑。
3、就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如有疑难,教师酌情点拨。
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可能有:
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3、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4、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5、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2、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3、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生物学家研究得越精细,越觉其精巧。苍蝇蚊子固然讨厌,但是想想这样小小的生命怎么会长成这样的,苍蝇怎么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够汲血,不能不觉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
4、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一个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级形态,又包括高级形态的概念;一个是小概念,单指低级形态。所谓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里所说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当然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这就容易理解这一串话语了。再则,也说明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公害,破坏宇宙机体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5、作者用拟人手法,说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区别只在于高级生命形态与低级生命形态之分,而高级生命形态正是从低级生命形态中产生的,所以低级生命形态,即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隐藏着生命,也有生命的萌芽。诸如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却暂无声息,那就是一种沉默的声音。
三、揣摩品味
1、请同学们品读课文,勾画出文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在空白处作批注。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中语言的优美之处。
⑴ 文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该事物生动形象。
例如: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⑵ 文章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该句子生动形象。
例如: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⑶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某一事物起突出、强调作用。
例如: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⑷ 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起增强语势作用。
例如: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⑸ 本文多次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3、教师小结:文章美,美在语言,美在情感。
四、课堂小结
作为一篇科学文艺作品,本文达到了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文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优美的语言,还唤起了我们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五、拓展提升
文章中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这句话,你有何看法?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引导学生课后搜集资料,根据事实来思考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评价手册》第11课。
2、仔细观察周遭的环境,思考:
保护身边的环境,你有哪些建议?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4
创意说明: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观点较鲜明,通过讨论、质疑,挖掘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因果关系,又通过品读、揣摩,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并学习运用,以期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绿草如茵,树木成林,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风光的图画。
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小结: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学生朗读课文,用课件展示下列词语:学生读准字音并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 混淆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硕大狂妄精巧绝伦深邃
三、整体感知: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
四、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要求: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质疑思辨:
教师激趣: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六、拓展研究:
激趣:读着本文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可每一小组拟一条展示交流)
参考: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3.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5.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齐读最后一段,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敬畏自
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对于这样经典的文章,我们只了解了内容还远远不够,这节课我们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艺术做一番探究或品味。
二、学习揣摩:
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进行探讨、交流:
⑴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
⑵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性,讲究形象语言、文学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作者运用了对比、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三、语言品味,互动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
例: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理解: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灾难,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4)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理解:此二句说明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5)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6)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理解: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学生齐读这些句子,再次品味语言的形象性。
四、课内练习,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1.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很有特色,将它们连词组段;
2.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仿写一个句子;
3.你觉得文中哪些段落很有特色,试仿写一段话。
五、延伸拓展作业:
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进行交流。
《敬畏自然》教学反思
《敬畏自然》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我在导学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p2)。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灾害》的视频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 课前预习,查字典,疏通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3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
4 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的道理,增进学生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2 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理解分析课文。
难点:
了解文章反问等修辞的手法,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设想:
1 组织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搜集有关人与自然方面的资料。
2 创建一个和平融洽的学习氛围,倡导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教师准备些必要的课件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从学生对“人”和“自然”的认识导入。
二、检查预习:
1 字词疏通情况。
示例: 咫尺 蓬蒿 鲲鹏 幼稚 相形见绌
师生交流
生生交流
2 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
师生交流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达作者的观点。
提示:
最后一段。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他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他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四、探究,思考:
(一)认识人类:
1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骄傲的成绩。试举例说明:
讨论:
(提示:四大发明 人类登月 计算机的普及等)
课件展示:
总结:
2 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
学生自由探讨,交流。
教师总结:
(二)认识自然:
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课件展示:
(三)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交流。
课件展示:
教师归纳:人类是大自然机体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伟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六、作业:
1 积累重点词语,理解、分析关键句子。
2 观看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节目。
3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文章拟人,反问等修辞的手法。
2 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习内容和步骤:(略)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的语言及反问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粗字注音:
鲲( )鹏 斥鷃( ) 蓬蒿( ) 咫( )尺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词语释义:
蓬蒿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咫尺 精巧 佳肴 相形见绌
二、导入
宇宙是神秘的,人类是智慧的,神秘的大自然带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生交流感受和见解,同学间互相补充。
四、内容探究
1、学习一、二段:
学生阅读一、二段概括大意:
一段:提出“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认为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的一滴。
二段:大自然窃笑人。
2、学习三至五段:
⑴ 学生阅读三至五段,概括大意:
三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四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类更高级的动物。
五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⑵ 学生发表看法,质疑: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① 说说人类变化历史
② 人类从被动状态变为主动了吗?
③ 人类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了吗?
④ 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代人类科学的成就?
⑤ 我们的正确看法应当是怎样的?
五、课堂练习
研讨与练习一。
六、作业
本文的新学词语较多,抄写于词语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
二、继续探索课文
学生阅读六至十段,概括大意:
1、人类是不是自然的智慧的产物?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的.目的是什么?
3、自然界有目的吗?
4、本文是否有好有坏?
三、学习文中的反问句,体会作用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情感,找出本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比较效果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关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损害自然,敬畏自然不是一件坏事,这与保护自然也是一致的。
五、反馈
研讨练习四。
六、作业
阅读理解《“能吞能吐”的森林》。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7
一、课文分析:
本课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我们对其内容进行简化。如果我们将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就会在唯物及唯心的争辩中困惑,不如从最简单、最易理解的认识入手,反而容易找到解读全文的有效途径。我在阅读了原文《大自然的智慧》之后,认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讲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及态度。
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作者的观点是从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延伸而出,无需用唯物唯心来界定,他将自然视为有生命的个体,要求人们对待自然时将之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孔子就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自然在沉默中孕育生命,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命,只是其中的存在形式不同。因此作者指出“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即使那些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生命与我们的生命是平等的,与我们的生命是密切相关的,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自然。而具备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就要意识到我们对于自然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但这种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恰如《中庸》中的论述:“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而这一认识在作品中也有表现,人与宇宙的智慧相比是极其渺小的,但“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会思考,自然就能思考到自己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道。自然会犯错误,人也会犯错误,但自然有着上百亿的年龄,可以通过时间的推移慢慢纠正自己的错误。人类的文明史不过万年左右,无法经历如此漫长的等待,因此面对人类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及时认识及纠正。
本文很明显分为两个部分,而本文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如果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思考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方法,那么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很明确的。1-5节主要讲述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态度是狂妄地想要征服自然,。另一种态度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人与自然的比较上,很多人会得到对自然应充满畏惧,顶礼膜拜,不敢触动自然分毫,这种态度恰如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所言,排斥一切现代工具,甚至于号召人们抵触肉食。作者对这两种态度都是否认的,他在6-10小节中明确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他认识到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宇宙“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生命的其它部分与自己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善于协调自己与其它部分的关系,这才是对待自然的真正态度,也就是文末11节所强调的“敬畏自然”这一态度。本文经过了删减,原文的最后两小节被删掉了,其实,在这两小节中,作者具体描述了人类对待自然中其它生命的方法及对自然的认识。作者认为:“如果吃其他生物是为了我们的生存,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人类的另一种行为则是绝对不可原谅的:有些人无缘无故地捻死蚂蚁或打死青蛙等动物,或是弄死植物,而这样做对并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一种十分恶毒的行为。”他强调:“宗教总是把万物看作是神秘的、不可理解的,看作是大自然智慧的体现,是神圣的,因而是值得我们深深敬畏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善待生命、善待自然,那么,他不是佛,也离佛教不远了。”此处才是对敬畏这一含义的真正理解,也就是要学会“善待”,善于处理好我们与其它生命的关系,不膜拜也不随意伤害,懂得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地位。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修辞手法的分析来贯穿前后两部分的论述,同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实例来增加说服力,这是有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的。
二、教学准备:
预习题:划出文中每一节的关键句,并以此为基础归纳各节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通过概括各小节大意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全文结构。
2、通过分析修辞手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人对自然的正确态度。
重点:1
难点:2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述钱乙疗疾的故事:“皇子病瘈瘲(chìzōng,抽风),(钱)乙进黄土汤而愈。神宗召问黄土所以愈疾状。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这个故事看上去与现代的医学不符,但却说明中国古人认识到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人的生命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宇宙,与大自然的变化密切相联系。但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很多人开始转变对自然的态度,认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那么,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人应当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呢?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当有一定认识。
2、初读课文:
⑴检查预习,概括文章各段内容:
①人类天真幼稚地狂想征服自然
②人类无知地为取得的成就自傲
③人类开发自然的过程危机四伏
④人类的智慧相比宇宙微不足道
⑤人类的智慧相比自然相形见绌
⑥大自然创造生命是为欣赏自身
⑦宇宙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一体
⑧宇宙的生命无处不在
⑨宇宙的生命永恒不灭
⑩宇宙中处处存在生命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⑵依据上述的段落内容,划分层次,并用一个词概况该层次的主要内容。
提示:
①(1-3)人类对自然的态度(狂妄)。(4-5)将大自然与人类进行比较(渺小)。这两个层次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归纳为“认识自然”)从两个层次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的两种认识,前者是狂妄地认为自然是可以征服的,另一种态度作者虽没有明说,但却通过将人与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突出了人类的渺小,自然就会有人从中得到与前者完全相反的认识——自然是不可认识,人只能膜拜自然。那么作者对自然的态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
②(6-10)描写大自然的生命(永恒)。但是,作者在第6节指出,人与自然的生命有什么关系?(朗读这一节,找到描述两者关系的.语句)(人类与自然是一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但前提是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正确地与自然相处。(11)人类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敬畏)。这两个层次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都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态度,可以归纳为“对待自然”)
总结:
面对自然,作者采取了什么态度?“敬畏”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重点。
3、细读课文,归纳文章所使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①文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对比、比喻结合在一起使用)那么找出相关的例子。(大海与水滴、鲲鹏与斥鴳)在第5节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的自然生命,如“苍蝇蚊子”“鲜花绿草”,作者将这些平常的生命比作什么?(大自然创作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与什么对比?(人类至今“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补充材料:
⑴宇宙的生命经历了数十亿年乃至上百亿年的演化,因而经过了淘汰优先,才保留下了这些生命。而人类的历史不过短短的数十万年,文明史也许还不足万年,没有经过时间的演化与沉淀,就要创造出生命,那是极其危险的。世界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就是叙述这样一个故事,弗兰肯斯坦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学生,梦想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人。但他最终发现自己创造的不过是一个怪物,于是他丢了自己的作品逃离了。但当怪人有了意识,梦想融入社会时却发现由于自己的怪异相貌,他永远不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因此他自然就仇恨了自己的创造者,进而疯狂地报复他,残害了弗兰肯斯坦所有的亲人与朋友。弗兰肯斯坦用自己的余生来追捕他,最终死在南极。而怪物之后也跳入冰缝,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说明,当人类妄想用自己的智慧来创造自然的生命,但却又无法控制这一结局时,结果是灾难性的,而最先被报复的就是我们自己。
总结:从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应是什么样的?(尊敬自然,认识到自然的伟大)
②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比喻来说明人类行为的愚蠢,是什么?(“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这个比喻本身也包含了对比,请大家细读这一小节。(当人类把自然积累了亿万年的财富在短时间内挖掘时,“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人类也许将之视为了记录自己成就的丰碑,但作者却称之为“陷阱”,为什么?
提示:那些被人类无序开采的资源难道就只是任人掠夺的对象吗?它们就没有生命吗?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绘宇宙中沉默的生命的语句。(“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即使那些看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他们同样也有生命,同样也会在适当的时间“从睡梦中醒来”,面对人类疯狂的掠夺,他们同样会反击人类。
补充材料:
⑴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2010年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并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7月中旬,英国石油公司用一个临时控漏罩首次完全控制了漏油。而此时,大约490万桶原油已经漏入墨西哥湾,给墨西哥湾海洋生态和沿岸经济都带来巨大灾难。至7月15日漏油油井被完全封闭,该公司为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已支出约95亿美元。而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鲍勃·达德利则表示,该公司应对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最终支出可能高达320亿美元。
⑵前苏联和俄罗斯矿工竟然挖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和平”钻石矿坑。这个巨大的洞穴直径大约1600米,深度达533米,从卫星照片上看,它就像是地球的一个大伤口。 据悉,由于这个钻石矿坑是如此巨大,以至于直升机也被禁止从它上面飞过。因为这个大洞造成的空气湍流足以将直升机吸进它的内部。一旦直升机被巨洞中紊乱的空气湍流“俘虏”,那将凶多吉少。事实上,从这个地球上“最大洞穴”中挖掘钻石显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冬天,润滑剂也会结成冰,钢铁也会被冻裂。俄罗斯99%的未切割钻石都是由“艾尔罗萨”公司供应的,它挖出的钻石占全球23%的钻石产出量。在这个“巨大洞穴”边上的小镇,也叫“和平”镇,该镇居住着4万多户居民。尽管“和平”钻石矿每年产出价值20亿英镑的钻石,但该镇却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方之一。
总结:当人类为追求利益不顾一切时,受到伤害的最终仍是自己。因此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应当是什么样的?(将自然视为平等的对象)
③文中还使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自然对人类行为的看法?(拟人,“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这句话与上文将人类比作“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相对应。同样,这句话也与下文的语句相对应。请大家找出来。
提示:
⑴孩子是母亲生命的延续,孩子的身上也寄托了母亲的希望。文中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否也是如此?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不过宇宙的生命已有数百亿年的历史,而人类的文明史不过万年不到,因此他们最获取的智慧与经验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人类更需要从自然那里获取知识与经验。
⑵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有错误,也会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文中又有哪些语句与之对应。(“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不过,因为自然拥有漫长的生命,它是可以用漫长的时间来改正自己的错误,但人类可以将自己造成的伤害一一弥补吗?
⑶英国诗人蒲柏说:“大自然和它的规律深藏在黑夜里。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一切就都在光明之中。”似乎宇宙间一切秘密都被牛顿及其它的科学家所揭开了,但上个世纪初,随着一系列科学试验,牛顿所建立的物理学体系崩溃了。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话:“棋盘就是世界,棋子就是宇宙的现象,比赛规则是我们所谓的自然法则。对手隐身幕后,永远公正而有耐心。可是从经验获知,他从不忽视我们的错误,也不肯容忍无知。”下棋时,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而我们的对手看不见,却永远不会犯错,我们还能轻视它吗?
总结: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自然是可以认识的,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对自然的认识永无止境)
④大家如何解读“敬畏”这个词语呢?(学生以一个简短的句子归纳,补充交流)归纳:人类应尊重自然,将自然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认识到自然的伟大,我们自身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
4、拓展延伸。
作者的这一认识并非他个人的发明,而是源自中国古人的认识。在古代,古人就把自然当做了一个平等的生命,利用资源但不过分榨取资源。
《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说“子钓而不网,弋不射宿”(《述而》),既孔子只钓鱼,而不用网打渔,射猎时不射归巢的宿鸟。这表明了孔子也同样从自然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决不过分索取。而在《孟子》中,孟子曾数次提到下面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所谓数罟,是指网眼的尺寸很大,这是指打渔时放走小鱼。而“斧斤以时入山林”,是指在冬季砍伐一些枯枝,不去伤害树木本身。这不仅是我们汉民族的传统,在少数民族中同样也有相同传统。例如藏族人对于树木的崇拜,不得以砍树时总要虔诚地祈祷。而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尼雅遗址中发现的佉卢文书也记载当时尼雅的法律规定,砍树者应罚牛一头,即使只砍了树杈,也要罚母牛一头。这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森林法》。可见,中国古代各民族就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应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
有人认为《荀子》中提出了“人定胜天”这一观点,实际上荀子的原话是“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所说的“天命”就是自然的规律。由此我们也可以为敬畏自然增添一条具体的内涵,就是认清自然规律,善加利用。
五、教学后记:
我在教学中感觉最难的是贯穿前后两部分内容,并且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正确对待自然的态度。我在教学中补充强调了第6节的作用,将之与前后文的关系联系了起来。我指出,1-5节讲述了人类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而第6节则开始讲述作者认为对待自然的正确态度,而在后文中,作者具体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引出了人对自然的正确态度。然后我把“陷阱”与文后对宇宙生命的描述联系在一起,并且补充了一些相关的实例,而在讲述“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时,直接将第6节的内容与之对照。通过对这一节的认识,学生们对文章的思路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积累本课生字词,并练习在语境中使用。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揣摩品位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树立环保意识,思考人类保护自然的正确做法。
教学重点:
品味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柴静的《穹顶之下》短片一分钟,导入:看完视频,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脸色由上课时的欢喜变得凝重了,大家一定有话要说吧。谁来说说看完视频的感受。
生看后谈感受(找两个学生),师给以评价:
老师对大家说的话非常赞同。自然,一直是我们人类的母亲,我们一直在她的怀抱里繁衍生长。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无知而贪婪的人类让这位母亲变得伤痕累累。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学家严春友老师告诉我们,人类面对自然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敬畏自然。读,带着尊敬和畏惧,再读。
二、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为四个板块,老师给大家读一下。
第一板块:积累字词,夯基础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三、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
检查学生习情况,请一位同学到台前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奖励他领读。有不懂的词语鼓励学生质疑,在词语读音、写法、意思等方面有特殊发现的同学可对其他同学进行友情提示(比如不自量力的感情色彩,咫尺的读音,狼藉的部首)。在四字词语中让学生选一个,创设情境说一段话,再选两个说一段话。
教师明确:词语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积累词语首先要能正确的书写它们的音、形、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它们。
过渡语:扫除了字词障碍,让我们深入文本。
第二板块:把握全篇,明观点
1、初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这篇议论性散文,明确:作者在文中反对什么观点,又提出了什么观点。
2、再读,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筛选信息。用“人类啊,因为 ____,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的句式说一句话。
例如:人类啊,因为“你只是大自然肌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所以,你应该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锻炼学生提炼观点,比在段落中找出来直接朗读难度低,有感情)
过渡语:明确了作者的观点,让我们来欣赏的语言。
第三板块:品味语言,赏美句
1、 朗读: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变成陈述句读、变成感叹句读、用愤怒的语气读、用惊恐的语气读、创读:谁能断言那些被砍倒的大树不是人类为自己准备的棺木呢?
2、 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语重心长的语气)
3、女(无限深情地):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男(热烈激昂地):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女: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男: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合: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教师明确:这些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既然有这么好的效果,请同学们自创一个质问人类的反问句:人类啊,难道…学生回答后,教师自创:人类啊,难道你没有听见这个班的孩子发自肺腑的呐喊吗?同学们啊,既然反问句效果这么好,难道你们不该在写作时用上一些吗?
课文中除了这些发人深省的反问句,还有好多句子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大家找出来赏析一下。提示:可从炼字、词语运用、修辞、写作手法、蕴含哲理等角度
4、 学生自由赏析,预设:会从比喻、拟人、对比角度赏。此环节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
过渡语:这些富有哲理的语言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精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作者酒一样浓烈的情怀。
第四板块:感悟情怀,思自己
朗读:(师)因此
(男)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
(女)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
( 男)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女)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
(男)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
(师)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合)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朗读要求:红体字部分读重音,最后一句读两遍,第二遍要比第一遍高昂。
提问:1、作者认为怎样做是敬畏自然?
板书:尊重生命 保护资源 爱护环境 和谐共处
过渡语: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也应该敬畏自然,下面我们再次朗读最后一句话。
2、 再次朗读,要求把手放在胸口,用自己叮嘱自己的语气读:
“敬畏生命,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说得响亮不如做的漂亮。对于普通人来说,怎样做算是敬畏自然?请用“敬畏自然,就是——,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的句式说话,例如:敬畏自然,就是爱护一株幼苗,因为明天,它可能还我们一片春光。
结束语: 孩子们,主席提出:宁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这句话,道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愿望。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希望大家在生活点滴中践行刚才的诺言,用我们共同的努力留住头顶的这片蓝天,让自然母亲重绽笑颜。
作业:1、从积累的词语中,选择3到5个,创设情境,写一段话。
2、以班委会名义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艺作品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以及逻辑推理的严谨性,增强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
阅读,朗读,分析,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三,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并从中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
2>明确论述思路: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进而述宇宙生命,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同时巧妙的运用对比手法。分说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两大方面构成对比,两个方面又有对比。
四。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字是那些?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员自然才会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五。研读欣赏。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以议论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运用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等。
3、文章运用了那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对比,拟人,反问
4、本文语言上有何特点?
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结合”研讨与练习二”
六。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了文章后你有那些想法,试举例说明。
2、你对于”敬畏自然”持赞同还是反对态度,还是有其他观点?
七、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人类生命与大自然对比
人类智慧,自然智慧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度拟人
自然智慧,宇宙生命反问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提取关键信息,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理解反问、对比等手法的表达作用。
3.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课时预设】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读“口号”,谈感悟: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2、引出课题
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3、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导学案展示
2、巩固词语(见幻灯片)
三、知内容,明结构
1、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各个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主句),把握各段内容(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
知识讲解:所谓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主句支撑着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提取主句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2、交流各段内容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人类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会窃笑。(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挖掘出的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中一定存在远比人类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第5段: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那些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3、梳理文章结构
1段:总体概括--开篇以水滴与大海比喻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
2-10段:具体论述--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2-7段)
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的高级生命是物质的另一种生存方式,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事物应是兄弟关系(8-10段)
11段:得出结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4、课文集要--读短文本:将各段关键句连缀成文。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检测:听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明观点,悟情感
1、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认识人类:(1)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骄傲的成绩。试举例说明。
(2)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
认识自然: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伟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2、交流成果
3、导读体味:
(1)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一个变式,你觉得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诵这段诗一般的文字?--读出敬重之情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展示出大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2)读第8段,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这一句式延伸,道出见解,感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内涵--读出敬重之情
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展现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风姿?
②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时空变迁?
③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传出林中枫叶沙沙响?
④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让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个句子--读出畏惧之情
A.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B.同学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请仿写: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
二、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哲理句
本文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回答。(课后练习二)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话,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二)品味修辞句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很多语句运用了修辞,请你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的语句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反问(课后练习三)
2、对比
3、拟人
4、比喻
示例:“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反思
自选角度,以“《敬畏自然》告诉我们---------”这一句式指导学生加以阐述,仿写积累。
①《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之子,与万物平等相待。
②《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像爱母亲一样珍爱大自然,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是自掘坟墓。
③《敬畏自然》告诉我们共有一个家园--地球,请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
④《敬畏自然》告诉我们爱护自然资源,否则“伤心母亲”也会发怒,给人们以严厉惩罚。
四、结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各选作两题。
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r>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
2、理解本文题材的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运用,尤其是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和巧妙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层层推进论述观点和语言理解。
2、难点:
本文语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怎样演变的?人类之前的生物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地球上的另一个生物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人类的飞船又如何能飞上蓝天、登上月球?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会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吗?
二、新课
1、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观点: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应该以什么样的关系相处?请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⑴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出现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⑵标上段号,概括段意(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关键性语句)。
⑶根据段意划分出段落层次。
2、讨论明确:
⑴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论性散文,文中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观点。
⑵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观点。
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讲人类的智慧。5段讲大自然的智慧(比较),第6段讲人的智慧与自然的智慧的关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与其它事物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人类理应敬畏自然。
3、研读课文:
本文是议论性散文,具有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论部分,引出观点,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论部分,第四部分则可以看作结论部分。全文通过层层推进,得出论点。
⑴人们常常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否定?
明确:
普遍宣称征服自然,从历史长远、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智慧三个方面加以否定。
⑵细读文章第二部分,比较人与自然的智慧:
①人类的智慧有哪些?是否值得骄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远胜于人?为什么?
②明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还很狭小;
第二、人类认识是一断纠错的历史;
第三,矿坑可能是人类自掘坟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许有比人类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而人类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细读第三部分,理解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⑴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关系是什么?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样的关系?
⑵明确:
人类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其它生物是兄弟关系,所以人类理应爱护自然。
5、小结:
文章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关,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人类与大自然的智慧比较,到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层层推进论述,最后引出结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6、理解难点句子:
句子由学生讨论提出,并协同解决,老师给予点拨。
7、写作特色,写作技巧:
讨论归纳:
⑴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
⑵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着对自然俯首称臣呢?(让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板书设计
引论征服自然,不自量力比喻拟人
本论比较人类智慧与自然的智慧反问
解释宇宙是有生命的,善待每一样生命对比
结论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比较,揭示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可以接受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通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一直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无一不是它对人类的馈赠。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沙尘暴、泥石流、海啸、飓风……让人类面时时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老师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寻找答案。(板书: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一)、解题,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分步展示生字、词语。)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鲲(kūn)鹏 蓬蒿(péng hāo) 狼藉(jī) 咫尺(zhǐ)
深邃(suì) 混淆(xiáo ) 相形见绌(chù)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阅读课文,探究解答
(师生角色互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请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屏幕所展示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多媒体逐步展示下列问题。)
(1)、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对立的态度。
(2)、针对这样的观点态度,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自不量力。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根据。
从二者历史时间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关系上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宇宙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知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类的智慧只是一个小水滴。
(4)、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应对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敬畏自然。
(5)本文由人们常持的态度,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根据,最后得出了结论,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道理的?(运用多媒体动画,以点击关键词的形式,突出“态度”、“评价”、“根据”、“认为”等词语,顺势得出本文的论证手法。)
明确:层层深入。
(设计说明:读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教师在朗读中提出具体要求,学生会在朗读中更用心,既训练了基本能力,又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纵向联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也自然而然的归纳出了文章的说理方法。)
三、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美句赏读
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哲理。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给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修辞、含义等方面的点拨,并板书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反问等。)
示例:
(1)、“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明确: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3)、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明确: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4)、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兄弟。
明确: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5)、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明确:用了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二)难句对话
请同学画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采用分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A、B两组,一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另一组做出解答,进行积分竞赛,答案让对方同学满意者得分。这样就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和对问题的解答中,理解课文的内容。)
示例:1、“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设计说明:“美句赏读”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蕴含的哲理等方面品味文章的语言。当然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本文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难句对话”这一环节,就是让同学通过对文中的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然后以竞赛的形式讨论解决,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识。)
四、领悟内涵,质疑反思
1、选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抓住表达作者观点的最后一段,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
(学生正确回答后,齐读,以加深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有人认为敬畏自然就是把自然奉为神灵,满怀虔诚,任其发展。对于这样的'观点,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得出人们对待自然的正确做法并板书: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设计目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敬畏”的含义,归纳作者的观点。
4、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辨的火花,那么,你能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和辩驳吗?
教师相机启发或引导: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成就(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真的有这样的目的吗?
……
(设计说明:“敬畏自然”的内涵,无疑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问题,我在这一环节中,围绕这一中心问题,从不同角度设置题目,让学生在对题目的思考中,对这一问题有清晰的认识。)
五、拓展探究,联通生活
关于“人与自然”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观点:人应该敬畏自然,把自然界中的万物当成兄弟,平等对待。可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联系你课外阅读中所积累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分组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设计说明:“联通生活”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链接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结束语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七、作业布置
如果你是“敬畏自然”活动的形象代言人,你准备发起哪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提高大家对敬畏自然的正确认识?请拟写一份可行的活动计划。
板书设计:
敬畏 自然
严春友
适度开发
合理利用
对比 拟人 反问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力争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领悟和发现。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探究教材的任务交给了学生,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解决;并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的研读文本的积极性在教师的请教中激发出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就告诉同学们:“大家朗读课文后,就将作为一名研究自然问题的专家,来接受我的采访,希望大家的回答能让我解开心头的谜团啊!”这样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在感知和研读课文时,无疑会更加认真和细致;在讲述本文语句蕴含的哲理、运用的修辞手法等问题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仅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于是我又采用让学生说的方法,让他们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实现让学生在探究互动中有所收获的目的。
读是思的前提。针对本课语言优美、富含哲理的特点,我多次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朗读,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朗读中把握其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他们按自己的惯常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感知,以理清文章思路;在对优美句子进行赏析时,我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以把握文句中蕴含的情感;而在选读课文时,我又要求学生齐读,以领悟文段内涵;另外,在整节课中,我也穿插运用了范读、领读、对读等朗读方式,力争让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
当然,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散文,此前,八年级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类文体。所以,在感知课文后,我让学生回答本文的说理方法时,本以为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说出来的内容,结果却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对此一无所知。面对同学们茫然的目光,我不得不多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来讲解这一问题。我想:在一点的突破上,如果由老师自己说出答案,再向学生略加提示,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一、导入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再深一层地品味文章的语言。
二、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三、写作特点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五、扩展练习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附: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敬畏自然作文02-09
《敬畏自然》教案02-27
敬畏自然作文02-08
《敬畏自然》反思范文12-18
敬畏自然作文初一03-30
敬畏自然优秀作文六篇06-08
敬畏自然优秀作文九篇06-10
【精选】敬畏自然优秀作文三篇06-11
敬畏自然优秀作文四篇06-10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