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时间:2022-12-08 08:46:03 洁婷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精选10篇)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一味追求材料新颖、形式多样,而忽视了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美术技能的研究。本人开展幼儿美术教学实践研究多年,教学也存在着创意丰富而技能不足的问题。最近我在思考:美术是审美的艺术,这样的艺术表现需要怎样的技术支撑?创意美术要不要在保证幼儿创意的前提下,学习审美表现的技术?创意与技能之间的平衡度该如何把握?有美术专家曾说过:“联系创意与技能的桥梁是审美。”审美教育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平时的渗透和积累,所以幼儿园美术教学必须从浮躁的形式创新转向审美的内涵挖掘。

  我园附近有一所纸厂,厂里废弃的纸芯结实、耐用,粗细不一,圆筒的外形、单一的色彩,是孩子进行彩绘、粘贴等创作的好主材,可摆,可挂,装饰性极强。在收集了一些纸筒后,我就这一材料进行彩绘设想:感觉纸筒浑圆的外形适合画一些接龙图案。大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操作过依样接画的题型,那对于接龙图案又有多少认识呢?接龙图案要求同一种物品反复出现时,大小、颜色都要相同,如果他们直接在纸筒上彩绘是否有难度?幼儿彩绘接龙图案时是否需要一些引导标记,以便彩绘出的图案更具审美效果?图案的选择是否需要一些主题?

  带着这些思考,在“秋溢峰影”主题中,我设计了大班彩绘活动《纸筒上的秋天》。幼儿通过表达对秋天的认识――感知纸筒特征――辨析图案规律――选择专题、设计图案――相互欣赏点评这五个环节,在引导线的'提示下尝试自己选择秋天中的物品,在纸筒外表上进行接龙图案彩绘。这些彩绘后的纸筒不仅可以作装饰品,同时它还会成为幼儿爱不释手的体育玩具呢。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筒的外形特征。在引导线的提示下,进行秋季物品接龙图案的设计、彩绘。

  2.感受色彩对比和图案有规律变化的美感。

  3.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选择秋天中的小专题设计连续图案。

  活动难点:纸筒上图案的规律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有过依样接画的操作经验。

  环境准备:

  1.展示台:大小、高矮、色彩不一的纸筒,上面画好细的引导线。

  2.黑板:贴上接龙图案,备用。

  3.操作台:六张桌子,分别贴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农作物”、“秋天的树叶”、“秋天的花”、“秋天的虫子”、“秋天的?”的字卡;每桌冷暖两筐颜料。

  活动流程

  1.表达对秋天的认识 带幼儿进入活动室,幼儿立刻会被展示台上的各色纸筒所吸引。

  师:“今天我们要把秋天画在纸筒上。你最喜欢秋天里的什么东西?”

  追问:“你知道秋天里还有哪些(水果,/农作物/花……)?”

  “你还知道菊花有哪些颜色吗?”“哪些虫子是秋天里特有的?”

  教学建议:在提问中概括绘画时涉及到的秋天小专题,并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展孩子的思路。

  2.感知纸筒特征

  (1)教师拿起一个纸筒:“我们要把这些秋天的东西画到纸筒上。想想,在纸筒上画画和我们平时在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

  (2)教师示范:左手按住纸筒顶,右手做出拿毛笔的姿势:“纸筒可以转着画。”

  教学建议:教师转动的手势动作需夸张、放慢,暗示幼儿操作时也可这样转动纸筒画画。

  3.辨析图案规律

  (1)教师拿起两个纸筒凑近给幼儿看:“仔细看看,纸筒上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引导线)“今天我们要把秋天的东西画在这些线上。你们看,我在线上也画了一些东西。”(推出黑板。)

  (2)“仔细看看,每一条线上的图案有什么规律?”(教师手指划过两条引导线。)

  (3)教师小结:它们都是秋天里的东西,有秋天的花、秋天的水果……它们有的两个、有的三个、有的四个好朋友一组,一组接着一组,每一组都一模一样。它们就像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我们就叫它接龙图案。

  教学建议:范例图案按五个小专题设计,并有意识地按小组个数从少到多排列,对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起暗示作用;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表达自己的发现。

  4.选择专题、设计图案

  (1)操作要求:每张桌上都有文字提示,这是“秋天的农作物”组、这是“秋天的水果”组等,自己选择一个喜欢的纸筒,到喜欢的组里去设计接龙图案。

  (2)操作问题:

  a.用颜料画画。如果纸筒滚在桌上,或者手握着纸筒转,都会把颜料弄“花”,怎样让纸筒上的画保持千干净净呢?

  b.看看你选择的纸筒是什么颜色,在上面画什么样的颜色才能让图案更加明显?

  c.接龙图案有很多种,你能不能设计出和老师不一样的接龙图案?

  (3)幼儿操作。提示幼儿看清桌上的文字提示,按专题设计接龙图案。

  教学建议:提出操作问题时,作一些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巡回指导时留意幼儿设计图案的新思路,鼓励他把想法表现出来;提醒反复使用对比不明显颜色的幼儿,更换一种颜色试试。

  5.相互欣赏点评

  (1)建议完成作品的幼儿在保持纸筒外表干净的前提下,自己把纸筒拿到展示台上。教师有意识地将展示台上的纸筒按高矮排列一下。

  (2)集中欣赏。师:“今天我们展示台上这么多纸筒放在一起可真美啊。”“你最喜欢哪一个纸筒上的图案,为什么?”

  (3)结束:“其实接龙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家里卫生间的瓷砖上、妈妈的裙边上、瓶子的包装纸上,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找找看,好吗?”

  教学建议:作品集中,给幼儿一种整体的视觉冲击力;教师关注幼儿的欣赏角度,顺着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从画面干净、色彩对比明显、图案设计新颖等方面点评。

  活动评价

  幼儿发展:是不是能够根据专题设计、彩绘连续图案?是不是能够对接龙图案的规律变通应用?能不能自己尝试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教师发展:能不能顺应幼儿的话语作一些创作思路的拓展?是不是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的设计新意或困难?是不是给了幼儿一些技能的挑战和审美经验的提升?

  活动反思

  操作中幼儿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个别孩子任务意识很强,拿到纸筒后先思考,想好后再动手;大部分幼儿先把喜欢的颜料一一画上,沉浸在涂色中,经教师提醒后才意识到要设计接龙图案;有的幼儿迟迟不下手,嘴里嘟囔:“画什么呢?画什么呢?”……幼儿都能围绕选择的小专题设计绘画内容,在操作过程中试着用合作、询问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突破了范例中的规律变化,但大部分幼儿对于接龙图案的设计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有的幼儿一组图案数量太多,画着画着自己都记不清规律了;个别幼儿不顾引导线的提示,单个物品排列无序;有的幼儿对单个物品形象的表现有困难……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平时很少涉及单个物品的临摹练习?对于构图、配色等这些基本的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平面练习?接龙图案的设计是不是需要铺垫,如先在平面勾草图、在线上摆图卡等?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孩子的实际经验,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才是设计活动的起点。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园距纸厂较近,厂里废弃的纸筒结实耐用,粗细不一,是幼儿进行彩绘、粘贴等美术创作的好材料,经创作的作品可摆可挂,装饰性极强。我设想纸筒较适合画一些接龙图案,但幼儿对于接龙图案有多少经验呢?让幼儿直接在纸筒上彩绘有一定规律的接龙图案是否有难度?是否需要一些标记引导幼儿布局图案,以便作品更具美感呢?

  带着这些思考,在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首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开展了多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经验,如临摹实物、做纸筒游戏、接龙练习等。这些经验准备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对纸筒特征和接龙图案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纸筒上的秋天"的活动,将设计、彩绘接龙图案作为活动重点,将探索和表现图案的规律变化作为活动难点。首先引导幼儿观察纸筒,说说在纸筒上作画与平面作画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感知纸筒的外形特征;接着用一组接龙图案引导幼儿辨析其规律;然后让幼儿选择一个纸筒与同伴交流设想,拓宽幼儿的设计思路;在幼儿选择专题、设计图案的过程中,强调接龙图案是按规律变化的,并及时发现幼儿设计图案的新思路,鼓励他们把想法表现出来;在最后的欣赏点评环节,关注作品的规律变化、创意设计。通过以上五个环节,我试图让幼儿在引导线的提示下以秋天的物品为图案,在纸筒外表进行接龙图案的设计、彩绘。彩绘后的纸筒不仅可以用来装饰,还是幼儿爱不释手的体育玩具。

  目标:

  1.按引导线的提示在纸筒外表进行有关秋季物品的接龙图案的设计、彩绘。

  2.感受接龙图案有规律变化和色彩对比产生的美感。

  3.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准备:

  1.幼儿对依样接画有一定的认识。

  2.将大小、粗细、高矮、色彩不一的纸筒置于展示台,大部分纸筒上面已画好细的引导线。

  3.黑板上贴接龙图案。

  4.六张桌子上分别贴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农作物""秋天的树叶""秋天的花朵""秋天的虫子""秋天的?"字卡,每桌颜料、毛笔、抹布若干。

  过程:

  一、初步感知在纸筒上作画的方式

  1.出示展示台上的各色纸筒。

  师:我们玩过的纸筒被刷上了五彩的颜色,好看吗?今天我们要在纸筒上画秋天。想一想,在纸筒上画画和我们平时在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

  2.演示在纸筒上作画的方式:左手按住纸筒顶,右手拿毛笔,放慢速度转动纸筒作画。

  二、感知并辨析图案规律

  1.寻找引导线,了解其作用。

  师:仔细看看,纸筒上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线。)

  师:今天我们要把秋天的东西画在这些线上。你们看,我在线上画了些什么东西?(出示黑板上的接龙图案。)

  2.辨析图案规律。

  师:仔细看看每一条线上的图案有什么规律?

  3.小结。

  师:它们都是秋天里的东西,有秋天的花朵、秋天的水果……一组接着一组,有规律地变化,就像我们玩的接龙游戏一样,所以我们叫它接龙图案。

  三、交流设想

  1.交代任务。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纸筒,看看它上面的线是什么样的,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准备设计什么样的接龙图案。

  2.幼儿选择纸筒并讨论,教师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留意有新意的设想。

  3.交流设想。

  师:刚才听到xxx的.设想非常好,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四、选择专题和设计图案

  1.分组。

  师:后面的每张桌上都有字卡,这是"秋天的农作物"组,这是"秋天的水果"组……请你们选择一个喜欢的组去设计秋天的接龙图案。如果你想设计的东西都不在这些组里,或者你想几组东西合在一起设计,那你可以选择"秋天的?"组。

  2.讨论操作要求。

  师:如果纸筒不小心滚倒在桌上或者手握着纸筒转,都会把颜料弄花。怎样让纸筒上的画保持干净呢?

  师:看看你选择的纸筒是什么颜色,想想在上面用什么样的颜色才能让图案更加明显。

  师:接龙图案有很多种变化,你能不能在线上设计出属于你的接龙图案?

  3.操作。

  (1)教师提示幼儿看清桌上的提示,按专题设计接龙图案。

  (2)巡回指导时,教师应留意幼儿设计图案的思路,鼓励他们把想法表达出来;提醒反复使用相近颜色的幼儿更换对比明显的颜色作画。

  五、欣赏点评

  1.建议完成作品的幼儿小心地把纸筒拿到展示台上。

  2.引导幼儿集中欣赏。

  师:这么多纸筒放在一起可真美啊!你最喜欢哪一个纸筒上的图案,为什么?

  3.注意幼儿的欣赏角度,顺着幼儿的介绍有意识地从色彩对比是否明显、图案设计是否独特等方面点评。

  4.播放幻灯片"生活中的接龙图案"。

  师:其实接龙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来看看幻灯片,找一找,生活中哪里还有接龙图案。

  活动反思:

  操作中幼儿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有个别孩子任务意识很强,拿到纸筒后先思考,想好后再动手;大部分幼儿先把喜欢的颜料一一画上,沉浸在涂色中,经教师提醒后才意识到要设计接龙图案;有的幼儿迟迟不下手,嘴里嘟囔:“画什么呢?画什么呢?”……幼儿都能围绕选择的小专题设计绘画内容,在操作过程中试着用合作、询问同伴、自己摸索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有两个孩子突破了范例中的规律变化,但大部分幼儿对于接龙图案的设计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有的幼儿一组图案数量太多,画着画着自己都记不清规律了;个别幼儿不顾引导线的提示,单个物品排列无序;有的幼儿对单个物品形象的表现有困难……

  出现这些问题,我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平时很少涉及单个物品的临摹练习?对于构图、配色等这些基本的技能是不是需要一定的平面练习?接龙图案的设计是不是需要铺垫,如先在平面勾草图、在线上摆图卡等?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设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要联系孩子的实际经验,因为幼儿的已有经验才是设计活动的起点。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3

  活动思路:

  春天是个美丽,色彩缤纷的季节。春天的动植物是那么的可爱,富有色彩,人们在温暖的春天播种、放风筝。在经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后,幼儿认识到了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了解到了春天的特点。孩子们热爱春天,都说“春天是个温暖,色彩缤纷的季节”,他们透过艺术绘画活动,表达自己的对春天的认识,绘画相关的作品。幼儿平时作画的时候都是直接在白纸上进行绘画,学会合理的布局。区角游戏中,我发现有的幼儿拿着纸将其卷成了纸筒,尝试在这样一个圆柱形的物体上进行绘画,“看,老师,这是我画的理发店的转的东西”。让幼儿尝试不是平面的物体上用毛笔进行绘画,体验不一样的绘画方式与风格。所以根据幼儿这次的绘画活动,我将幼儿平时绘画的白纸做成卷筒,直接用颜料在纸筒上作画,因为幼儿先前有过毛笔画的绘画经验,在大班下学期比较适合幼儿。让幼儿按照主题内容选定主题进行绘画进行,学会悬空绘画的技巧让幼儿充分感受这不同艺术活动的美。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艺术活动,《纸筒上的春天》。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尝试在纸筒上运用悬空的技能绘画春天的景物。

  2、在绘画活动中体验愉快的情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高矮、大小不同的纸筒、四张桌子(植物、动物、昆虫、人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春天的景物

  1、观察课件PPT,讲述春天的景物

  师:春天是个美丽而又五彩缤纷的季节!我今天就带来了一些图片,请你们一起来看看!

  师:这表示的是春天里的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幼:蝴蝶!

  师:那春天还有哪些昆虫呢?说一说

  幼:勤劳的小蜜蜂、美丽的花蝴蝶……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柳树)哪些植物是春天特有的?

  幼:雪白的梨花、粉红色的桃花、黄黄灿灿的迎春花、金黄色的油菜花…….

  师:春天会有哪些小动物从睡梦中苏醒或是春天特有的呢?

  幼:青蛙、小蛇、乌龟、小熊、蝌蚪…….

  师:人们会在这温暖的春天做些什么呢?

  幼:放风筝、春游、野餐

  小结:因为春天是这么的美,所以人们都很喜欢春天! (幼儿通过对自己周围生活中观察和了解,简单地进行讲述一些春天特有的事物,为之后的绘画活动中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有所了解)

  2、归纳提升

  师:因为大家都说了春天里有蝴蝶,有绿绿的小草鲜花,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现在老师这里也有许多春天里的事物,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谁你们认识吗? 欣赏课件PPT (活动中因为已经有了先前的对春天动植物既人们的认识,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复习巩固有关春天里面美好的事物。幼儿简单地进行讲述,教师针对幼儿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并用PPT课件来展示。这样幼儿对于春天里一些不熟悉的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之后的绘画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介绍绘画方法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春天有许多的昆虫、植物、动物以及人们的.活动,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么美的春天画下来!

  1、观察材料

  1)看地上有什么?(颜料、毛笔)

  2)纸筒有什么用呢?

  师:对了以前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画,今天我们要把春天的事物都画在这纸筒上。那纸筒上画画和我们平时画画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

  1) 手要悬空,不能撑在桌子上画

  2) 纸筒可以边画边旋转(横着或是竖着都可以)

  教师简单示范:

  教师在介绍绘画的工具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述绘画时候所要注意到的问题,教师提醒幼儿让孩子们知道这是“悬空画”,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并且要进行示范绘画。教师的示范绘画,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技巧,以免在绘画过程中遇到难题。

  师:你想画什么?(幼儿讲述,教师快速的绘画) (教师让幼儿在绘画前先进行讲述,养成每次绘画前都能够做到心中所想,然后再动手绘画,这样也比较有把握不绘画错)

  2、自选主题

  (教师事先准备的示范画,让幼儿观察,发现要按照主题绘画。并对幼儿提出要求,选定一个主题后就必须将这个主题中的一些内容绘画在纸筒上)

  师:看,你知道老师绘画了春天里的什么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画了春天的人们在放风筝、植树

  师:每个桌子上都有“昆虫、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这些字,画之前请你想好你要画春天的什么,然后再去进行选择! 如:如果我选择了画春天的植物,那就应该画些什么呢?

  幼:梨树、桃树等

  3、待会请画好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画都放到前面来!

  三、幼儿制作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的画都很美!谁能用好听优美的词语来介绍一下你的画?

  师:谁来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知道他画了哪个主题吗?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是什么主题,画了些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在纸筒上绘画了美丽的春天,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悬空的方法在墙壁上,瓶子上等画出许多春天美丽的事物,美化我们的环境! (讲评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幼儿绘画的内容,按照主题绘画的要求里观察点评孩子的作品。并让幼儿学会用自己连贯的语言来介绍绘画的内容)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来源于幼儿对于周围生活中细节的认识和把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大胆地讲述春天里特有的事物,美丽的植物,可爱的动物,人们的活动,从而了解春天里是个美丽的季节。第一部分的讲述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所知道和了解的春天里的一些事物,第二部分的课件准备教师将幼儿没有说到或是讲到的一些内容进行补充和提升。充分的讲述活动是为之后的绘画做了铺垫,让幼儿学会主题绘画,选定一个主题就绘画这个主题中的内容。绘画的技巧悬空画需要教师中的重点把握,因为这个活动中将内容绘画在纸筒上,和以往幼儿绘画在平面的白纸上是有所不同,教师在讲述作画要求的时候除了让幼儿注意主题绘画,还要教会幼儿悬空画的技巧进行示范。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课件让幼儿深入的观察春天里的事物,有了一个视觉上的体验,让幼儿有了绘画的欲望。这样的综合活动,不紧让幼儿增长了对春天的了解,又让孩子获得能够动手绘画的机会。活动讲评的时候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连贯地介绍绘画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最近,我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好多的卷筒纸纸芯,它结实、耐用,粗细不一,圆筒的外形、单一的色彩,是幼儿进行美工创作的好材料。可摆,可挂,装饰性极强。在收集了一些纸筒后,我就这一材料进行设想:感觉纸筒浑圆的外形适合画一些图案。大班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已经很不错了,而现在正值“美丽的秋天”话题进行中,我设想,如果把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设计在这些高矮、粗细不一的纸筒上,那就是一个个非常有艺术特色的工艺品啊。于是,带着这些思考,我设计了大班美术活动《纸筒上的秋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纸筒上创作秋天的景物,体验秋天的美和丰收的喜悦。

  2、感受色彩和图案的美感。

  3、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了解废旧材料的再利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能够把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加以组织,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各种各样的有关秋的美丽图画。

  活动难点:

  在圆形的立体的纸筒上进行绘画、剪贴、盘贴、捏等手工技能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展示台:高矮、粗细不一的纸筒;幼儿人手一个;

  2、操作工具:抹布、报纸、剪刀、彩色的纸张、各种色彩的毛线、油画棒、颜料、棉花签、彩泥、勾线笔、双面胶、盘子。

  活动过程:

  一、感知秋天。

  1、教师:美丽的秋天来了,请你说一说你在秋天里看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从农作物、花、水果、树叶、虫子等方面讲述)那么你知道秋天里还有什么东西?

  2、小结:是啊,秋天是一个美丽、收获的季节。有清新的空气、迷人的景色、成熟的庄稼和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果子。我们都喜欢秋天。

  二、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对“秋天”的创作想法。

  1、教师: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把这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搬到纸筒上。大家想一想:你要在纸筒上创作什么样的秋天?用什么方法?怎么做?

  2、教师适当示范在纸筒上绘画的方式。

  教师:想一想,在纸筒上绘画和我们平时绘画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么做呢?

  示范:左手按住纸筒,右手拿笔,可以将纸筒转着画画。

  3、介绍操作材料。

  教师:在桌子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不同的操作材料,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提醒幼儿在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和使用颜料的清洁卫生习惯。如遇到困难,应该自己想办法,或请同伴帮忙合作解决。)

  三、幼儿创作,教师适当指导。

  四、作品展示。

  教师:看!我们的展示台上多么美啊!你们最喜欢哪个纸筒上的图案呢?为什么?

  五、经验拓展。

  教师:除了把秋天装饰在纸筒上,我们还可以把它装饰在其它的`费旧物品上。以后,我们小朋友要多留心,收集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更多更漂亮的小工艺品,好吗?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内容是生成性的,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既特别,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贴近大家的生活,有亲切感。尤其是完成后的作品,就是一个个漂亮的小工艺品,深得大家的喜爱。

  只是,在幼儿的创作方面来讲,想象力和创意还不够丰富,没有特别新颖的作品出现。而且,操作技能的难度也不大,作品过于单一。

  在材料的提供上,可以再加大范围,为孩子准备高矮、粗细、色彩不一的纸筒,那么,我想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大家的创作灵感,使作品更漂亮。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2、认识三个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三个平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2.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你们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瞧瞧吧!

  2.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三、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10个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2.请字宝宝到黑板上。

  3.去掉拼音再读一遍。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加一加、小儿歌等方法)

  5.游戏 摘苹果

  四、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2.树叶黄了。

  师: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3.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4.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5.齐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拓展小知识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

  师:孩子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变化吧!伴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课文来结束这堂课吧。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①准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美。

  ②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③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④学习仿写,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诗意的感触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正是秋色烂漫的时节,又刚经历过周末,大家一定观察了许多美丽的秋景吧。那么你们喜欢秋天吗?生说喜欢。

  师:下边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诗人如何用诗的语言来描绘秋天。(若有人说不喜欢,师就用下面的话导入:秋天呢,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色彩和感情。在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词人辛弃疾的眼里,秋天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元曲作家马致远的眼里,秋天就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南唐后主李煜眼里,秋天就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又是怎样的呢?下边我们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1、读注释一,了解作者。

  2、把注释的拼音转移到课文中。

  3、听朗读录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正音:抽生读下边加点字的音(课件出示),学生自读三遍。 丁丁(zhēng) 肥硕(shuò) 栖(qī )息 鳊(biān)鱼 乌桕(jiù)叶 归泊( bó ) 寥(liáo)廓 枯涸( hé ) 梦寐(mèi ) 清冽( liè )

  4、跟着录音看着课件显示的诗歌节奏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5、生自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6、小组朗读展示自己喜欢的一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让其他同学为他点评。

  (三)再读诗歌,想象意境美

  1、问:何其芳的秋天共有三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中心句画龙点睛地概括了本节诗的主要意思,你能找出来吗?

  生: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让喜欢同一小节诗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3、唐代诗人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挑出你喜欢的一节诗,给它起一个漂亮的名字,并想想这节诗的画面上有什么。

  生站起来读诗,说画面名称,并解说画面内容。

  师提示:想象画面可从以下方面想起,时间,地点,景物,人物及其活动、心情等。

  生解读后师出示示例:第一节,读完这节诗,我脑子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露珠亮晶晶的在草尖上滚动着。一个农夫刚收获完丰收的稻子,放下镰刀,又来到山林,砍伐成才的树木。一阵丁丁的伐木声从幽谷飘出,震落了露珠,惊飞了宿巢的鸟儿。小院里,竹子做成的篱笆间瓜果成熟了,一位农妇笑意盈盈正用背篓盛放,院子里满是丰收的喜悦。这就是秋天农家丰收的图景。

  生说师总结板书: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批在书上。(提示:可从用词,修辞等方面赏析)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评点,并指导学生把喜欢的语句通过重音的朗读读出感情来。

  3、试一试:背一下诗歌。

  (五)仿写,用诗的语言描绘家乡的秋天。

  1、在何其芳的笔下,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那么在你的眼里,家乡的'秋天在哪里呢?

  请你用“秋天在。”写一句诗。 生说。

  2、大家都概括的说出了家乡的秋天美在哪里。下边我们再补写几句,抓住几个有代表性的事物,具体写出美在哪里。(可写在随笔上)

  示例:秋天漫步在山坡上。清晨,一声响亮的甩鞭,一阵清脆的铃声,山坡生动起来了。野菊披着黄色的纱衣翩翩起舞,柿子提着灯笼也来助兴,红叶涨红了脸热情的鼓掌。采酸枣的孩子呀,请慢点,别扎了你娇嫩的手掌。秋天在农人的心上欢唱。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何其芳的《秋天》经历了学习诗歌的四步:朗读节奏美,想象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仿写创造美。听了大家的写作,老师不得不说,秋天真美啊。让我们采一捧山菊,把秋天带回家;摘一树柿子,把秋天挂在院子里;择一枚红叶,把秋天夹在书页里;写一首小诗,把秋天永远留在心窝里。让我们再一起带着喜爱和赞美之情把课文读一遍。

  五、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轻松愉悦

  霜晨归渔图

  闲适欢快

  喜爱和赞美之情 少女思恋图

  轻柔美好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现代诗歌,又是初一学生,理解力鉴赏力有限。所以我确定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引发对诗歌的兴趣。所以重点是朗读,在次基础上体会意境,感受诗歌之美。开课首尾用优美的语言导入与结束,与整节课会然一体,给学生语言美的体验。总之潜移默化鉴赏诗歌之美。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材分析】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故学习本诗重在朗读品味。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自选一节画一张图,给它起名,并用文字描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齐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倾诉了游子的悲凉愁苦之情;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本诗,学生划分节奏并自由朗读。

  2、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暗示这是在秋天。)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学生以四人组为单位交流课前画的图)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参考: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干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了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流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到近)

  3、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它好在哪儿?

  A、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拟人,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C、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用拟人,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D、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E、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F、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G、“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四、朗读背诵

  五、拓展迁移

  比较阅读《秋景》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六、作业

  1、到阳台、公园、野外去拍摄能反映秋天景色的照片,配上文字说明或者自写的诗歌。

  2、将《秋天》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歌颂秋天的散文。

  【教学后记】

  这首诗歌描写的景色非常美,但朗诵起来对于初一的孩子难度较大。我先自己示范朗读,发现效果不是很好。我立即想到何其芳的诗受欧美诗歌影响较大,按照中国诗的节奏没有办法读出诗味来。所以,第二次我又重新按欧美诗的节奏,将每一句诗划分为若干诗节,放慢速度来读,显然抒情味更浓,使学生马上能陶醉在诗的境界里。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读起来效果很好,对下面环节诗歌的语言品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将《秋天》改成优美的写景散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1.这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课文。课文描写了秋高气爽、叶黄飘落和大雁南飞三个秋天特有的景象,以感叹作结,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2.这是汉语拼音学习后,全面进入以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而且,“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要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采用全注音的方法编写,这对于刚刚学完汉语拼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有利条件。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笔画“横撇”,能正确读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

  2.认识自然段。

  3.借助汉语拼音,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写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田字格字卡;PPT;课文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复习二类字

  1.导语:孩子们,你们喜欢游玩吗?(喜欢)老师也喜欢。大自然是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卷。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吧!这些图画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呢?(秋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课《秋天》。老师来写。你们说空。跟老师读课题2次。

  2.出示学习目标。

  3.复习二类字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二类字,并且初读了课文。秋姑娘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文中的二类字。过渡:(字宝宝玩累了,玩热了,摘掉了他们的拼音帽子,跑到苹果树上去了。你会读吗?)课件出示文中的不带拼音的二类字,读对了就可以吃这个苹果哟。

  二、新授

  1. 过渡:(秋姑娘看认字难不倒你。就要考考你们写字哟,敢挑战吗?)同学们,打开课本55页,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四个会写字。在写字之前先跟我们的老朋友打个招呼吧。课件出示田字格和写字占格规则。学习了、子、人、大字,并叫学生给每个字口头组词、造句。写字时提醒孩子注意写字姿势。写完后叫学生点评。

  2. 过渡:(秋姑娘看到你们既会认字又能写好字,特别高兴,他说要带你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录音把一字圈出来,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 过渡:(秋姑娘送你们一个智慧锦囊。)一篇文章往往是有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有两个空格(两个字的位置)。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4. 过渡:(我们能把字读对了,词读准了,就一起去读课文吧。)读课文,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像小蝌蚪的是逗号,它要稍微停一下。小圆圈的是句号,要停得稍微久一点。这个感叹号呢,要读出强烈的语气。除此外,词语之间也要注意停顿。老师已经画好了,跟老师一起读吧。

  5. 秋天到了,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一起齐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积累:理解一片片和一片的区别,并且除了一片片叶子还有一片片什么呢?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还有哪些呢?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边出示图画,边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根据图来背诵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么美的秋天,我不禁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出示第三自然段。看到这么美的秋天,我不禁感叹道啊(啊!秋天来了)。

  全班同学背诵课文,要求先同桌互相背诵,背熟了再背给全班听。老师抽查背诵情况。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作业超市

  1. 背诵课文!

  2. 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秋天,把观察到的景色画下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或者用笔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秋天

  美

  le

  zǐ

  了

  子

  rén

  dà 人

  大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歌分为三节,篇幅不长但精粹优美,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诸般景致尽收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极具画面感的秋景图。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趋于良好,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美的事物有所感触和追求。但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还不够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幅画面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圈点、诵读、赏析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诗歌悠远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课前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3分钟)

  师:同学们,看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过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随着季节的变迁,现在的我们走入了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别样的秋天。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也有喜秋颂秋的,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现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关于秋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古诗中的“秋”都不陌生,我们一起来看两首。

  教师投影:古诗中的“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四年级下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三年级上册)。

  师:读完古诗中的秋,我们再来品一首现代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还是喜秋呢?带着好奇,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所处季节导入“秋天”,学生说熟悉的关于秋的诗句,回顾古诗中的“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古诗到现代诗,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读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课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难点字词,学生了解作者,熟记字词。

  2.教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师:下面先由我来读一遍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配乐范读)

  教师提问: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两到三个学生回答。(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停顿、节奏感、读出感情等。)

  教师总结:的确,读好一首诗要做到有节奏感,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总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以及我们说的小技巧。

  3.学生朗读,交流点拨。

  请一个学生朗读(或自告奋勇)。

  师:他读得怎么样?请大家给他评价一下。

  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全班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都注意了抑扬顿挫,以及停顿、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说,读文章时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许是我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再让我们走进《秋天》,细细品味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对字词和朗读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开始的范读让学生认准字音,再配合学生的朗读和评价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同时也为诗歌的深入品读做好铺垫。

  三、品秋

  (一)农家丰收图

  1.概括画面。

  师:第一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明确:农家丰收图:幽谷伐木,篓装瓜果、割过稻子的镰刀——秋在农家。

  2.删词换词,朗读品味。

  删去或替换诗中的一些词或短语,比较着进行朗读并思考:你觉得哪一个版本更好?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割过稻子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的瓜果。秋天在农家里。)

  师:有人对第一节做了一些改动:去掉或者替换了一些词和短语。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学生朗读修改后的第一节诗歌。

  师:请再读一下原诗。

  学生齐读诗歌的第一节。

  师:品读一下,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

  学生回答。(引导:原诗更有诗意。)

  师:那同学们再看一看,诗意表现在哪里呢?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补充完善,等会儿请同学来说说为什么去掉或替换这些词会有损诗意。

  3.小组探究,共话诗意。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小组间交流补充,教师归纳小结。

  【参考】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整体上,从诗歌的意境赏析诗歌,如果去掉或替换这些词语,就感觉不到浓浓的诗味,诗歌的意思表达不够完美;局部或细节方面,从诗歌的语言方面赏析,去掉了“满”和“披”就体现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这个拟声词,就体现不出伐木的声音,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飘”字使听觉的声音视觉化,贴切传神地写出伐木声穿越深谷传入人们耳中的过程,使人们不仅可以听到伐木声,而且似乎能看到声音飞向远方,像白云般轻盈飘逸;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饱食”“满披”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从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现出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声朗读第一节,要求读得比之前更上一层楼。

  (二)雾霜归渔图

  师:学了刚才的赏析技法,让我们小试牛刀,来看诗歌的第二节,大家分小组探究。先抓住某一点去欣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完善。

  小组代表发言,先概括画面(霜打渔图:江面撒网,轻摇归桨——秋游渔船),再借鉴第一节的赏析方法从细节方面品味。

  (若学生分析到冷雾和白霜,则点明它们是诗歌里的意象,是能够浸染着作者某种感情的东西。再简要说说能体现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现思乡的“月亮”,表现离别不舍的“柳丝”。)

  师:诗中的雾和霜,都是能体现秋天特色的意象。还有“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秋天写活了。(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我们再看第三节。

  (三)牧女思恋图

  模式基本同上。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补充:可以从诗歌语言、意境、写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进一步体会诗歌之美。

  教师小结: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仅有更辽阔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还有夏天那不绝于耳的悠扬的笛声。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伤感,有些失落,而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画面将我们从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绪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们无法明确,但也是这种不确定带给了我们朦胧的诗意美感。我们可以将这幅画面命名为“牧女思恋图”。

  (四)共话诗人眼里的秋天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精彩赏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如画的诗意境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调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渔民打渔的悠闲,以及牧羊女梦寐的悠远。可以说,在诗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应该是这样的,你想用哪些词语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学生畅所欲言。(活泼的,调皮的;凉爽的,幽静的;丰收的,快乐的;宁静的,悠远的;可爱的,迷人的;耐人寻味的,闲适的;柔美的,清净的,清甜的;如诗如画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缤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细致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意境。将赏析第一幅画面的过程、角度作为参考,之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发言锻炼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四、悟秋

  齐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秋景》,与课文相比较,感悟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回想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浮现秋天的画面呢?你有没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关于诗歌的,可以是关于秋天的,可以是……学生说说感受或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歌的对照,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体会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谈收获和感受则是让同学们抒发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生活,也会因此而美好。希望我们都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作业布置】

  1、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2、(任选一题)

  A.选取原诗你喜欢的一节,把它改写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亲密接触过秋吗?用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板书设计】

  秋天

  农家丰收图

  雾霜打渔图

  牧女思恋图秋在农家

  秋游渔船

  秋驻眼里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品味作者丰富的情感

  (2)体会此首诗的优美的意境,揣摩此首诗的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的关键的词语,这样有助于理解全诗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放映有关“秋天”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倾听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然后让学生谈收听、收看的感受。

  老师总结:在一些人的眼中,秋天给我们带来的是哀愁,是离去,是忧伤,但是,秋天也是美丽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何其芳的

  二、作者简介:

  (出示幻灯片)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听课文读音,初步感受此诗的意境。

  四、细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子:

  读了诗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个非常优美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三节的中心内容?(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它们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的优美,离不开关键词句的'点缀。同学们,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告诉大家为什么写的好?(学生边发言,老师边总结)

  第一节: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稻花香里说丰年”说的是对丰收的猜测,而这里则是对丰收场景的直接描绘。“栖息”一词使整节诗充满了一种丰收后的喜悦与满足感。秋天“栖息”在农家,它给农家带来了什么?(丰收)

  第二节,“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收获,或者是鱼,或者是喜悦的情感。这只是秋天的一场游戏。不论怎样,渔夫都是快乐的。

  第三节:本节以问句出现,语言活泼多样。“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牧羊女会梦见什么?这里到底是她的梦寐,还是诗人的梦想。也许一个更加灿烂,更加富饶的秋天就在前面,就在牧羊女的憧憬中,就在诗人的希望里。

  这几幅图画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第一节重在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第二节重在表现渔人的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在作者的心中,就是这样的宁静悠远。第三节在前两节写景写人的基础上,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少女的微妙的情怀。秋天的景象写在她的眼中,秋天的梦想印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训练:

  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秋天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纸筒上的春天教案04-06

大班科学《传声筒》教案11-21

中班美术纸盘鱼教案02-25

中班美术纸袋玩偶教案02-24

大班科学好玩的传声筒教案03-28

《纸巾筒娃娃》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09-30

传声筒教案02-09

筒中筒结构11-08

大班秋天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