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测量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的测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2.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计时器,探究日常生活中除钟表以外的计时器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燃香、日晷等几种计时器,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让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及使用。
难点: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来测量时间。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屏幕显示]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
生(齐声):时间。
师:对了,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时间。同学们,有关时间的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呢? 生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2: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生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齐答):要珍惜时间。
师:是啊,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珍惜它,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几句,与大家共勉。
[屏幕显示]: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达尔文
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赫胥黎
师:在做某件事情时,如果要做到更好的节约时间,我们就必须知道做这件事情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及其所用的时间,我们应该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又如何测量呢?
(二)新课探究
1、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演变
师:假如我们不小心回到了古代,我们该如何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呢?
生1:看太阳的东升西落。
生2:日晷 生3:一柱香 生4:沙漏 生5:人体脉搏
??
师:(简单介绍日晷、沙漏),同学们列的这些计时工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呢?他们计时准确吗?方便吗?
[学生讨论]:有规律性,周期性
[屏幕显示: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演变,以及现代的计时工具。教师简单介绍] 师(总结):任何具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2、现代计时工具的应用
学生实验:多媒体播放朱自清的《匆匆》,全班同学用钟表测量播放这篇文章所用的时间,并记录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师(分析讲解):从表中大家已经看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与所用时间指的都是时间,但它们所表述的含义不一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指的都是某一时刻,而所用时间是指某一时间间隔。时刻与时间间隔,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碰到的。
[出示]:学校作息时间表,分析本节课是9∶55分—10∶35分,其中9∶55、10∶35分别表示上课时间、下课时间(出示时钟示教板,边讲边拨好时钟指针),指的都是时刻,而9∶55—10∶35相差40分钟,即为时间间隔。
师(小结):时刻和时间间隔统称为时间,故我们平时所说的时间有的是指时刻,有的是指时间间隔,要学会分辨。
师:上面的时间用普通时钟能比较准确的测量出来,那么下面新闻中的时间能否用这种时钟测量出来呢?
[屏幕显示]:新闻:2004年8月27日的夜晚,雅典田径赛场刮起了“中国旋风”。首先是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获得冠军。他以匪夷所思的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当大家还在为刘翔欢呼的时候,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中国小将邢惠娜以30分24’36的成绩夺得了女子一万米赛跑的金牌。 生:不能用这种时钟来测,但可以用停表来测。 师:很好,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屏幕显示]:
1、观察停表大的一圈是多少?小的一圈又是多少?
2、大圈上的每一小格是多少?小圈上的每一小格又是多少?
3、互相设计时间练习读数
[教师来回观察小组合作情况,并参与到薄弱小组中]
师(小结):不同的停表准确值不一样,机械停表能准确到0.1秒,电子停表则能准确到0.01秒。(简单介绍电子停表的.读数)
[利用实物投影练习停表的读数]
[学生活动]:相互测量每分钟脉搏
[屏幕显示]: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先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比1秒长还是短,再用秒表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计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
(1)估计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______1秒(填“<”“>”或“=”)
(2)用停表实测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
(3)列式计算:_________________;
(4)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3、体验一分钟游戏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有过度日如年的感觉呢?或者是弹指一挥间的感觉?其实我们知道时间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快慢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体验感悟一分钟的游戏。
[屏幕显示]:游戏规则:闭上眼睛,不借助任何计时工具,听到“开始”后开始,当你认为刚好到了一分钟,请轻轻举起你的手示意,游戏结果以谁最接近一分钟时举手为最大成功者。
请四位同学帮忙,一位记最早举手同学的时间,一位记最晚举手同学的时间,另两位记最接近一分钟同学姓名。
(游戏结束对最接近一分钟的同学表示祝贺,并请他们讲讲成功的秘诀,有的是数数,有的是利用脉搏。)
4、时间的单位
[屏幕显示上面的奥运新闻]
师:这则新闻中有哪些是时间的单位呢?
生:年、月、日、时、分、秒、
师:国际上我们常用“秒”作为时间的单位,这些单位之间又如何换算呢?
[游戏]:规则:学生每人一张时间卡片,当与教师时间卡片相对应时马上站立举起。学生手上有1440分,86400秒,1/60分,1/60小时,12月,24小时等卡片,教师手上有1年,一天,1小时等卡片。
[屏幕显示]1年=365天,
1天=24小时=86400秒
1小时=60分=3600秒,
1秒=1/60分
1分=1/60时
5、课外拓展,设置课堂练习,及时反馈纠错
[屏幕显示]:一个真实的故事:初二学生林某,初一入学时成绩名列全校前茅,因为来自乡下,所以双休日很少回家,在举目无亲的县城,他感到时间是度日如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同班的一位同学去上网打游戏,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有空就沉迷于游戏机房,特别是周末,他总是在下午12:30进去,一直到晚上6:00才出来吃晚饭,利用15分钟时间匆匆把饭吃完,之后又进去。就这样,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三番五次的教育他,他也曾下定决心不再打游戏了,但每次经过游戏机房,他的脚就会不听使的跨进去,他只能自我安慰:时间有的是,到初二再用功吧!结果到初二期末,因为多次夜间离校去打游戏,屡教不改,被学校处以留校察看的处分。
问题:
1、这里的12:30,6:00,15分钟分别指的是什么?
2、下午12:30到晚上6:00时间相隔多少?
3、看了这则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顾前面赫胥黎的一句名言: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的把握它,珍惜它。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把握今天,珍惜拥有!
(媒体展示,配《真心英雄》音乐)
(三)布置作业
1、作业本P12第六节《时间的测量》作业。
2、课外制定一张课余作息时间表。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
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
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
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
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
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厘米或1米63)
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
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离约30km(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1.5m—1.7m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1cm。
2、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3、长度的测量
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展示:各种类型的长度测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标卡尺(精度高)、螺旋测微器(精度高)等]。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学生看课本P21并读出图2-15及图2-17的长度)。
活动1:(1人一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结果填入P22的表格中)。
(选择两个较为典型的、有点问题的测量数据进行评价。)
活动2:(两人一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教师巡视,并对同学进行指导。)
介绍:国际乒联为了我们限制我们中国乒乓球选手,同时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动在全世界更好地开展,把乒乓球的直径从原来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谓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赛从原来的一局21分制改为现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表现依然锐不可挡,取得男双、女单、女双三块金牌。
4、特殊长度的测量
问题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
①曲线;
②规则(圆)。
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卷尺测量;
②化曲为直:用细线绕硬币一周再拉直测量或将硬币在直线上转圈;
③利用圆周公式C=2πr=πd:两块三角板一把尺子夹紧硬币即可量出直径或用纸将圆描下,再将纸上的圆对折即可测出直径或利用几何方法(有多种方法)找到直径来测量。
问题2.漳泉肖铁路通过惠安的唯一一条铁路线,如何知道这条铁路的总长度呢?
思路:被测长度的特点:距离太大,难以直接用刻度尺测量。
测量方法:
①上网查找(现场上网查找,搜索关键字:漳泉肖铁路全长<128km>);
②借助福建省地图间接测量。
问题3.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
思路:被测时间特点:时间太长。测量方法:
①直接用手表测量(要有耐心,可边做事情);
②利用比例测出一小段燃完所需时间即可。(现场实验,小段蚊香长度约为1.5cm,蚊香的燃烧速度约12cm/h)
说明:上述三个问题先分析特点,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一一评价。鼓励学生多找方法,并尽量找到简单实用的方法。
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经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经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估测
活动3:(集体活动):估测1分钟的时间长度。(请三个同学上台面向黑板,其余同学当裁判,讲台桌上的大时钟面向“裁判”,教师喊计时开始,三名若认为1min时间到则举手,比比看谁对1min的时间估测更准一些。)
3、时间的测量
讲解:时间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活动4:(2人一组):停表的使用。(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对停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讲解,然后教师喊口令,学生按停表计时,请同学相互帮助,共同搞清楚停表的使用方法。)
活动5:(2人一组):跑圈测时。(请三位自认为速度较快的同学分别从教室前门绕到教室后门再回到前门跑一圈,各组同学分别测出每位同学所用的时间,然后请其中一组同学用他们的测量结果判断谁的速度更快。)
三、测量误差
介绍测量误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23信息窗内容)
[课堂小结]
利用多媒体显现本节知识结构进行小结。通过对一些特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的探讨,除了掌握这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在你的学习生活当中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把你的思路打开,如此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布置作业
1.20分钟能力试卷;
2.完成练习册题目;
3.自制一个1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学生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后二件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和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教师你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最大距离是多大?先自测,后请你用毫米刻度尺实际测量一下。
学生目测、实际测量、进行汇报。
(有较多同学目测与实际测量相差较大。或不能读出目测值。进行讨论分析后教师表扬目测水平高的同学并纠正读数:若用厘米为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二位数值;若用毫米做单位,应读出小数下一位数值)。
教师用你测出的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测课桌的宽度,再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桌宽进行比较。
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讨论。得出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准确。
(复习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测能力、记住大姆指尖到小指尖的距离、用刻度尺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记录读数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教师拿出预先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的纸问:这条曲线如何测量?同学们准备好的锥体的高、乒乓球的直径、这根金属丝的直径(很细)又如何测量呢?让我们在这堂课中学习、解决。
(让学生稍议论一下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三、新课讲述
1.曲线长度的测量(板书)
教师拿出刚才印好一条曲线的纸问同学:这条曲线能直接用刻度尺来测量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么谁能想办法测出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可以用一条棉线沿曲线放过去,在棉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放直,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曲线的长度。
(学生往往忘掉讲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让大家讨论、完整)。
把纸发下去(或预先发好),让学生实际测量,读出数值。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纠正读数记录中的错误。
教师这条曲线比较短,我们容易想办法进行测量,那么操场跑道一圈的长度我们又怎样测量?
讨论片刻。教师引导同学看课本13页第二节的第三段后拿出轮子,请同学叙述测量方法。
(没有看书时,有的同学会说,先用刻度尺测出一步的长度,然后用走路的方法在跑道上走,记住步数n。则跑道的长就是一步的读数乘以步数n。教师应该肯定这种测量方法,进行表扬,同时指出这种方法不够准确)
教师归纳,这种方法是一种“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板书)
2.圆锥体高的测量(板书)
教师拿出锥体问同学:锥体的高是否可以用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的办法来进行测量呢?(学生肯定说不能)。我们可以用直尺和三角板配合的办法来测量。请你用这两个测量工具测一下你制作的圆锥体的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二人小声讨论,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不断指出错误测量方法,让几组学生分别汇报测量锥体高的方法,指出正确的测量应如课本第十四页图1-8那样,并且在讲台上演示。(让学生注意直尺为什么放在桌子边进行测量)
(学生测量中往往出现:
①三角板与直尺的位置与课本第十四页图1-8所示的位置相反放置,教师要指出,这样放置不容易使直尺水平,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放在锥体的顶端,进行测量,犯与①一样的问题。
③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没有完全与直尺重合。
④测量中没有注意直尺的零刻度)。
3.微小量的测量(板书)
教师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页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四页最后一段,指出,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张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张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而一张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知道了,这种测量称累计法测量法。然后让学生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并且提出,在累计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面、底、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③每页都要压紧。
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不能斜放等,为下一节课伏笔。(因为在微小量测量过程中容易暴露这几方面的错误测量)
教师归纳,这是一个“化薄为厚”的累计测量法。(板书)
四、巩固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看黑板一起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化曲为直”的曲线长度测量方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对锥体高进行测量。“化薄为厚”的累计法对微小量进行了测量。同时对认真测量的同学进行表扬。号召同学们学习他们积极思考,认真进行科学测量的学习态度,调动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目标达成实际测量题
1.用五分硬币和毫米刻度尺测量刚发下的那张纸上的曲线。
(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曲线的长度,是曲线测量的反馈题)。
2.用毫米刻度尺和直角三角形测量乒乓球的直径、圆形铅笔的直径。
(用相同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体的直径,是锥体高测量的反馈题)。
3.用一支圆柱形的铅笔和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微小长度,是测量微小量的反馈题)。
通过测量,学生对前二个反馈题,做得较好,而第三个反馈题,开始时有不少同学无法着手测量,通过讨论,引导,也能较好完成,但是有的同学绕线时,一圈圈不能紧压,教师要指出为什么一圈圈要压紧。
六、布置作业
1.思考题:
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正确测量?
今天的测量中你做得怎么样?
②误差与错误有什么区别?
③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④怎样可以减小误差?
2.课本第14页练习二(1)、(3)做在练习本上,(4)要求同学去实际测量,下节课汇报讨论。(指定一个篮球场)。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方法设计
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教学方法设计: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落实
(2)设计营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讨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实验方案、分析论证误差的产生和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完成知识应用的案例和课堂检测的问题等
(3)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通过回顾学生已有的对长度和时间的认识,让学生来说应选择怎样的测量工具,应怎样测量,通过解决在“知识应用”和“课堂检测”教学环节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感受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优化整合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例如,适时运用投影、说明怎样进行读数
(5)注重教学的反馈和评价,促进教学相长.做好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学生与教师的相互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
24架停表、24把米尺。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你的身高?” ,“你从家到学校有多远、要多长时间?”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 ,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经常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也要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二)讲授新课
要测量就要有一个公认的测量单位。在古代,人们就学会了利用身边的物品、自然界的某些有规律的变化作为测量单位。比如利用身高、足长作为长度单位,利用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作为时间单位。
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单位换算:
有了统一的单位就好进行测量了。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为“尺”。
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
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
2、长度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阅读课文第20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说说教室中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
4、刻度尺的使用
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5、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方法一(卡尺法):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用两把三角板紧夹住硬币,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лd 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二(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л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л.
方法三(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лd求出硬币的周长。
方法四(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л求出硬币的直径。
(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二页纸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
(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
(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二、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2-1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0页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0页信息窗。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 、时间的测量:
(1)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结论是:_______.
(2)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从教室的一端到另一端),结论是_______。
三、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
达标自查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A、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B、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C、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
5、怎样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表示出你的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在横线上。
硬币面值 ;硬币直径 。
6、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7、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能力提高
8、在你身上找到长度等于1m、1dm、1cm、1mm的不同部位,今后在没有刻度尺的时候,你就可以有这些身体上的刻度进行粗略的测量了。
9、利用学校田径场的跑道和秒表,怎样测量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测出了这个速度你还能进一步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试一试。
10小明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奋力一跃,裁判用卷尺进行测量发现小明的成绩刚好打破了校纪录,但裁判长却没有认可这个成绩,而是拿来了一把钢卷尺进行了重新测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11、马拉松比赛的距离是42.195km,比赛的地点一般都安排在城市里的街道,如果你是主办方,你将怎样将马拉松比赛路线的距离测量出来呢?说出你的方法,并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实际的测量方式与你的测量方式相同吗?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4、通过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重点:
长度的测量
学习难点: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误差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提出问题
根据速度公式,求速度应知道和。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思考一下对这两个物理量应如何测量呢?
二、进行新课,科学探究
(一)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生举例说明)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复习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
(2)单位及换算
1Km=m
1m=dm
1m=cm
1m=mm
1m=um
1m=nm
3、实验探究:刻度尺的使用
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4、分组实验:测量物理课本宽度和长度。
(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
(2)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5、特殊测量方法
(1)如何测硬币直径。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时间单位还有、
1h=min1min=S
2、秒表的使用
(三)误差: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减小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检测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3)一课桌的高为0.52;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2、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5、怎么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写出你需要的辅助器材,画出你的测量方法。
6、要比较准确地测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 )
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长度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打开地图,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
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
D、将公路等分成n段,测出每段的长度s,再由ns算出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学会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⑴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
⑵领会积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关键
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圆规、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学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实际的测量问题,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和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
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一张纸有多厚?
生交流回答,师总结:
纸张的厚度:h1=h/n
提醒学生注意:h是一摞纸的厚度
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1: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
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
交流测量结果。
师总结。指出测量方法
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mm;
⑵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张;
⑶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mm。(多媒体出示)
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
⑵教师提出问题:测量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总结。指出测量方法:
“以直代曲法”:用圆规
“滚轮法”。用硬币或圆环(实用于长曲线)
“化曲为直法”:用细软的棉线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2测量曲线的长度。
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以直代曲法)
学生两人一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2、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提出问题:立方体、长方体、球形等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算出来,那么对一个任意形状的物体,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
问题1:如何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教师提示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展示量筒和量杯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刻度的不同。
讲解:量筒的刻度线分布均匀,量杯的刻度线分布不均匀。
指出:使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媒体展示)
问题2:如何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
生讨论交流,师分析总结
教育学生要爱护仪器。
3、长度和时间的估测。
要准确地测量长度和时间,都要用到测量工具,假如你身边什么工具都没有,你能否对长度、时间进行一些估测?
⑴长度的'估测。
①先请同学们合作,测出你的手的中指的长度是多少?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是多少?一拃的长度是多少?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
②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用你身体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讲解:要提高眼睛的估测能力,就要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有具体的印象,同时要多进行估测练习。
⑵时间的估测。
通过上节课对脉搏的测量,大家已经知道自己脉博跳动一次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它作为“表”估测时间。
师生共同活动:教师用停表测出一段时间,同时让学生用身上的“表”估测这段时间。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
(由学生自己小结,老师归纳)
作业
1、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和步骤
2、课本P17第1、2、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第二个重点处理了刻度尺的使用。学生有基础,反而给教学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不以为然。我尝试了一下几种处理方法。一、利用五分钟时间自学并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再指出数据的不科学性,给学生以震撼。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动时间在前,加上人数众多,很耽误时间,课堂效率不高。二、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自学使用方法并对比插图找出你认为的关键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若有疑问可以小组内讨论,讨论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解决。然后学生回答找到的关键词,并板书到黑板。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完成此项任务。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关键词的意义,解决疑难问题,如“分度值是什么、为什么要估读等”。接着练习读数,学生批判对错,并找出原因。再留五分钟时间进行活动测量。这种方法目的性更强,教学环节更加紧凑,教学效果要相对好一些。即使这样,学生的数据依然会出现问题,如“单位多此一举,没有估读等”。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8
导学目标
1、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4、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5、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体验国际单位制的确定及测量方法。
导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导学重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学法提示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会正确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导学过程
2课时
一、预习导学 (利用10分钟通读教材填写下列问题 )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通常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二 问题精讲
1、通过你的实际操作,你能归纳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吗?
2、误差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减小误差?误差和错误有何区别?
三 练习反馈
(一) 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______决定的,测量结果是由______和_______组成。
2、写出下列长度单位对应的符号
米( )千米( )分米 (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km=_____m=______cm=_______μm 357.8cm=___________m=_______nm
0.35cm=_______m=_______km 82mm=_______μm=_______nm=______m
1m3=______cm3=_______mm3 0.08cm3=_______m3
6×105 nm= m= cm
4、补上适当的单位:某同学的身高158____ ,物理课本长度25.81______ ,我们大拇指甲宽11.2______。
5、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6、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 。1h= min= s.
2小时12分= s 6分02秒= s
7、 和 之间的差别是误差。 是减小误差的`方法。
四、联想变通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5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2、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500万,则在地图上长1 cm的铁路线实际长度为______ km,地图上1 cm2的土地实际面积为______ m2
反思总结
总结:
(1)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作业超市
必做题:完成课本后面练习。
选做题:
1、高级:搜集人体部位的长度具有特殊关系的相关资料,完成《课程练习》60%以上习题。
2、中级:再次研长度的测量,完成《课程练习》40%以上习题。
时间的测量教案 篇9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
课标: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重点:
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
1.正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2.长度和时间的估测和间接测量。
3.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和初一已经学习过刻度尺的使用、长度与时间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这些知识对于学习本节知识非常有帮助。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时间;不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因此,本节重点是学习刻度尺使用,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践,学习测量长度、时间的基本技能。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
2、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掌握估计长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媒体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阅读法、讨论与交流。
工具游标卡尺、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铅笔、硬币、书本、长方体木块、透明三角板、停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复备
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下面的图,判断图中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再找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
由于学生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应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想法:用一张纸条、一砟或三角板的一边长作为标准,测出课桌的长、宽、高各是选定标准的几倍,来比较课桌的长、宽、高的长短。
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
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
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小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尺,认识几个单位
1m、1dm、1cm、1mm有多长
估测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如:一个指甲盖的长度,手掌的长度,一拃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离等
(二)长度的测量
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有时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当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借助自然现象或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当精确度要求高时,则要选用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实验室中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思考下面的问题:
A、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B、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C、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了?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刻度尺,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观察结果,然后各小组间互相交流。教师提示学生在测量之前一般都要对测量仪器仔细观察。
师: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
各小组的同学测量完以后,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测量的过程、结果,然后每个小组将结果写在黑板的表格上。
长度a/cm、宽度b/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
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依据同学们的测量和记录,每个小组的读数都一样吗?你自己每次的读数都一样吗?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引导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体会到:在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的影响,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就称为误差。
对于测量来说,误差是越小越好,那么如何减小误差?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减小误差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减小测量误差。
在生活中,除了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以外,人们还经常需要估测长度。你有哪些估测长度的方法?怎样可以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学生交流: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制作自身携带的“人体尺”,或将身边的某物体作为“尺”去测量,如了解自己一砟的长度,走一步的长度等。为了提高估测的准确性,要经常用标准刻度尺测一测自己制作的“人体尺”等,看它的长度改变了没有。
利用你的“人体尺”能否估测出教室的长和宽?试一试,并交流估测结果。然后请两位同学用皮卷尺精确测量,每位同学将自己的估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评价自己估测水平,找出差距大的原因。
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评价自己的估测水平。仅凭自身能测出真实物体的长度,体现了学以致用,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的测量教案】相关文章:
时间的测量 教案12-17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 李建宝12-17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反思范文10-06
数学测量教案04-01
《测量活动》教案12-17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方法12-08
长度 时间的测量 速度 直线运动 教案课件学案 金月升12-17
沪科版八年级《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