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1 09:12:3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假设你们所教的学生已经基本学完古诗文选修课本的第一单元,用1课时鉴赏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其一)》。课文原文——

关于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如何作教学设计呢?你说:“反复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研究阮籍的并不多,而且现有的观点也多类似,我自己似乎也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讲授的重点。这篇可以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讲授吗?……”

  专门研究阮籍诗歌的多不多,这里我暂且不论,至于“观点也多类似”,这倒是实情,或者解释成经过千余年推敲浸润,人们的见解在许多方面趋于一致。也就是说,组织学生粗略地读懂这篇诗作,难度不是很大。此其一。

  其二,需要找一找教学难度何在,并由此确定教学重点、基本教法。难在哪里呢?教师补充一点儿作家生平、作品背景,学生自己翻翻文学史相关章节,尔后比较理性地推导出因果关系:世道黑暗残酷,诗人努力避开政治漩涡而求自保,所以彷徨忧伤云云。完成这个逻辑思维的推导过程,一般都可以做到。那么究竟把教学难度,设置在一种怎样的高度之上呢?这就涉及你们这套选修课本的编辑思路了。

  简言之,编者给教学过程安排了三个梯度:第一单元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二单元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三单元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假如严格按照这个次序控制和实施鉴赏教学 ,恐怕前两个单元特别是第一单元将会煮出一锅夹生饭。

  鉴赏古诗,尤其是课本中这些有难度的经典作品,一般的操作顺序是:(1)先知人论世,大致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出了什么内容。(2)采用吟咏的方法,缘景明情,渐渐至于置身诗境。(3)采用比较的方法,开阔鉴赏的视角,推进深度和精微程度。(4)提炼出个人心得,最好能够与他人交流或撞击辩驳,并用文字记下个人体会所得。

  准此,鉴赏阮籍咏怀诗,难就难在读进去,也就是读到诗的意境里去,产生感性的微妙的情感共鸣。你们课本上,编者仅仅提出这一个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是人为什么而‘忧’”。这似乎是不妥当的。

  根据这个难度,以及遵循这个新思路所指示的教学设计方向,建议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两个,它们密切相关,二者之间存在递进关系。

  第一个教学重点:进入此诗情境,通过吟咏,感受其忧其伤。

  第二个教学重点:由此及彼,通过与其他咏怀诗作之比照,感受诗人忧与伤的更多内蕴;扩充鉴赏容量,有效训练鉴赏方法。

  下面,对教学重点略作具体分析讲解。

   (1)读“咏怀诗其一”,要害在于读入这首诗的情境

  这是一组活动的画面,画面中看得见诗人、锦瑟、窗纱、明月、野林,听得见琴声、风声、鸿号、鸟鸣——这些意象让诗人的行动穿连起来,形成一组动画。试用散文语言檃栝一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我捱到子夜时分,还是不能成眠,便起身坐在榻前,弹响木琴,鸣奏清韵。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秋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芒透过窗纱,洒在我面前。清风也吹进来,掀动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忽听一阵哀号传来,那是南归途中,因为掉队而夜宿荒野的孤鸿,悲切切呼亲唤友吧。我不禁出门徘徊,又见北边长林中的宿鸟被惊起高翔,悲鸣不已。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再往前走下去,又将要遇见什么惊扰呢?我念及此,独自生出愁思,渐渐地愁思愈加深长,以至于胸中隐隐作痛。

  领着学生缓慢地吟哦想象,闭目冥想而渐渐入境,濡染诗人的忧思苦绪,感受到诗语的如霜寒意。略说文字细节:清风、孤鸿二语,似乎暗示着清秋时节。忧与伤,此二字可参照“说文”,分解其词义。忧者,愁也,故而诗中续以“思”,即所思在于忧也。伤者,创(伤)也,故而诗中续以“心”,即所伤在于心也,——我上文解作心痛晕晕,盖缘于此。

   (2)出“咏怀诗其一”而入其他,提升鉴赏层次,要害在于精选、巧取、圆合。依次简述。

  ★ 精 选

  即从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精心选出三五首,“咏怀诗其一”具有可比性,且文字较为平易好懂。 建议优先考虑其第十五首、二十一首、三十一首、三十三首、三十四首、七十九首。

   ★ 巧 取

  即精准地选择那三五首入选诗作,每一首与“咏怀诗其一”的比照角度、延伸指向等等。我只是说说我的想法,所选精与不精、巧取巧与不巧、比照的侧面是不是妥当等等,都还是未知,等待执教者取舍,并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阮籍咏怀诗之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蚩。

  (七槐子注:“望所思”是核心。所思者,便是理想人物,他们昭示着诗人的理想家园?“所思”要深究,这是延伸的关键词之一。羡门子,名子高,古仙人也。另,须再对照纸质版,考“悟”字。)

  《阮籍咏怀诗之二十一》

  于心怀寸阴,羲阳将欲冥。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连翩戏中庭。

  (七槐子注:玄鹤者,核心意象。全诗取赋比兴之“比”。这与咏怀诗其一,写法基本不同。)

  《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

  使心伤。

  (七槐子注:凤凰者,核心意象。全诗也是用“比”。怆悢liàng:悲伤

  《阮籍咏怀诗之三十三》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七槐子注:全诗写实,直言而不加比兴之类,遂知诗人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俗语云“热锅上的蚂蚁”。)

   ★ 圆 合

  也称整合,就是把第二个教学重点所含内容,乃至于连接第一个教学重点,整合在一起,期待出现学生个性化的鉴赏高潮。 以上,匆匆对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加以说明。阮籍诗歌蕴涵深邃,牵连着生命哲学问题,并非仅仅囿于社会政治、家族纷争。魏晋时代乃是一个精神比较自由,或者说知识分子打碎精神镣铐比较痛快彻底的时代。即便考察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从三曹、阮籍到陶渊明,也约略隐含着一条文学的思想的美学的哲学的发展脉络。高中高年级,选修阶段的教材与教学,本应该步入这种研究性阅读的较高阶段。无奈我们尚未盼来救世主,送给我们一套如来真经。这个专业,天下江山尚在风雨飘摇之中,一州一县、一城一楼、一枪一炮自当如何,便也实在说不清楚了。所以,我的老师每每劝我少做这些劳而无效低效的事情,多想想专业方面的大是大非云云。

  或曰:无论大事小事,大是小非,只要有益无害,持续做下去,总比锲而舍之要好。草草写来,多为个人见解,未必恰当。结合实践择优汰劣吧。

【阮籍“咏怀诗”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咏怀 阮籍 优秀教案04-25

孤独者的哀音--阮籍《咏怀诗》心理学解读04-28

咏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05-06

《咏怀诗·阮籍》读后感04-25

咏怀诗十三首04-29

阮籍04-29

《木兰诗》教学设计05-01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翻译05-06

《木兰诗》教学设计705-01

《木兰诗》教学设计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