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21-10-19 15:30:42 方案 我要投稿

课题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1

  一、课题来源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把优秀、健康、积极向上、正面反映生活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幼儿能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使幼儿幼小的心灵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盈,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民间剪纸艺术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情感,使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能够在下一代的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总结出的剪纸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民间剪纸艺术教育。

  2)、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共育合体。

  3)、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开发和生成民间剪纸艺术特色的主题活动。

  二、本课题的重大意义

  本课题旨在为幼儿创设一个发掘幼儿生活情趣,培养幼儿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参加活动保持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与注意能力,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参与剪纸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剪纸机活动,使幼儿掌握剪、贴的技能,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促进幼儿手指灵活协调性的发展。

  启迪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知识,启发幼儿自主探索大自然、大千世界,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学习与他人协作活动,自由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习用剪纸艺术去表现幼儿自己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学说为突破口,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教育观点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思想,以精心筛选出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教育。

  民间剪纸艺术蕴涵着大量的社会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因此,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通过实验证明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以及培养剪纸幼儿剪纸的技能技巧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唯一的途径,多样化的探索就能出新,在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产生一些新的激发幼儿剪纸活动兴趣、培养幼儿剪纸技能技巧的方法与途径,总结出新的经验及新的教育理念。

  二)、应用价值

  1、在富有开拓精神的领导指导下,形成自由的、宽松的、富有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和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管理艺术、办园风格,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效益和竞争实力。

  2、根据幼儿剪纸活动总目标,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贴近幼儿生活各类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劳动、游戏活动等)为内容,并激发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对剪纸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构建幼儿剪纸活动的模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思考、尝试、表现自我、表达美好愿望的探索空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认识各种新事物、表现成功的教学环境。

  通过幼儿园剪纸活动研究的实验可检测幼儿剪纸能力的变异。

  3、帮助教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观、知识结构和独特的个性品质,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学技巧,形成有创意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艺术欣赏、创造能力,并制作cai课件、挂图、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现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4、在课题实验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促进家园互动,总结出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剪纸能力发展的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

  1、探索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发民间剪纸艺术主题资源,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质。

  研究多途径的剪纸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性,加强家园之间的配合,促进我园剪纸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以民间剪纸艺术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能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剪纸艺术活动,研究适宜于孩子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方法、途径、策略等,以民间美术为切入口,拓展到课程建设中去,做到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实践边研究探索,真正成为园本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包括园部大环境的创设,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室的建立与完善,园小舞台的充分利用,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实现环境均衡化、活动化、多元化、立体化,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5、社区环境资源、家庭有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家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指导家长参与实验的实施,成为实验实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园3———6岁在园幼儿60人(实验班30人,对照班30人)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幼儿园剪纸艺术主题教育的开发研究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将以新《纲要》为指导精神,努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建立新的教育行为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争取实现三个转变:

  (1)从教到建构的转变,

  (2)从强化到兴趣的转变,

  (3)从服从到自主(或强制到合作)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园本师资培训:通过听、读、看、写、画、谈、说、思、学(听专家报告和专题讲座,读理论杂志和新《纲要》指导思想,看图片、录像及观摩活动,写教育笔记、论文、教学方案,画宣传栏、主题墙,读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说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在当前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学积极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我园教师能自觉地投入到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并以此作为自我发展的舞台。

  本课题综合采用操作法、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生动有趣的民间剪纸艺术主题教育的教学方法。

  九、研究的周期和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20xx年2月—20xx年2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至7月)

  1、学习理论,搜集资料。

  2、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修订及论证。

  3、确立研究人员及分工:

  组长:汪洵、卢玲(不含主持人)

  组员:白红林、王艳茹、李丽华、杨树燕、陈芳琳、李冬梅、司秀、赵莎

  4、前期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2月)

  1、建立自己的子课题方案,在搜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主题活动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应用。

  2、根据各研究阶段的目标修改内容、形式及有关材料,做好阶段性小结。

  3、用边研究边思考,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步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并定期汇报。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xx月)

  1、按要求完成各项成果,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申请课题鉴定。

  2、在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十、成果预计

  1、形成剪纸活动系列活动计划、小、中、大班剪纸内容模块。

  2、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有效途径。

  3、试验课、优质论文、活动的声相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小组(略)

  2、课题研究小组(略)

  课题实施方案2

  一、研究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历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学生的难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现状,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写作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大胆的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诉“我”的自悟之诚。作文自由化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

  (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文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养写作的动机: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

  (2)、开放写作的心理

  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

  (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

  (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

  (2)记录型作文

  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

  (3)想象习作

  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

  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

  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

  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看图理解,自圆其说。

  这些形式的作文,在内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有的人物或一个特定的悬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学生的想像来填补。如此想象的空间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想像欲望,他们很乐意接着写下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话题作文

  a、提供有争议的话题

  这类话题,可以是对课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两难的情况,如此没有现成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个性。

  b、提供有趣味的题目

  好的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虽然学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题目的束缚,但一个有趣的题目,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体辅助写作。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对于中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我们可以采用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

  (2)、社会生活实践

  结合学校和学生处于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认识事物,寻找写作素材。引导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观察的能力。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却十分起劲,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评价上

  (1)、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a、邀人听读,征求修改意见。习作完成后,老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征求修改意见,还可拿回家中大声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出谋划策,提出看法。

  b、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相互营养,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c、个别交谈,当面修改。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他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然后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

  (2)、评语评分

  评语以激励表扬为主,注意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分时可采用一位名师的做法,学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过100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展示激情

  a、对写得好的作文,我让学生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发表”;

  b、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

  c、鼓励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文兴趣培养”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多种途径”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比较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学生前后作文比较、学生作品跟名篇比较

  3、数据分析法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总体把握学生的写作善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1、请学校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研究过程中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并经常与平行班比较,与平行老师切磋。

  2、课题组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课题实施方案3

  一.课题的表述:

  小学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探究

  二.课题涵义:

  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课题主要研究英语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合作学习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

  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四.研究目标:

  1.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3.创建科学的小学英语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

  五.研究方法:

  1、运用测验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情况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验证该教学法的实验成效;

  2、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均衡分组,并创设系统民主的小组管理模式;

  3、运用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实验班的学生尝试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

  4、运用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创设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学生评价机制;

  5、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总结形成该课题的研究性课题报告。

  六.研究步骤:

  1.研究分组方法:

  创建民主科学的小组合作化教学的管理模式。负责人:杨福稳。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研究具体的小组合作化教学步骤,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例。负责人:吕振红。

  3.达成科学系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机制:

  2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总结。阶段负责人:骆敏之。

  七.成果形式:

  1.研究分组方法,总结出具体成熟的经验论文。

  2.探究小组合作化教学的课堂模式,形成较成熟的教学案例。

  3.研究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及执行办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的经验论文。

【课题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1.课题的实施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4.英语课题实施方案

5.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6.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7.关于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8.课题研究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