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日记读后感(通用12篇)
不知不觉中一天又要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那么写日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燕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燕日记读后感 1
马燕是宁夏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她上小学时,曾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并梦想重返学校。当她第二次面临辍学危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法国《解放报》的驻京记者韩石(彼埃尔·阿斯基)在宁夏西海固采访时发现了她的日记。日记讲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对上学的渴望,面临辍学时的担心,辍学时的痛苦,和她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决心。韩石将日记整理后在巴黎出版,"马燕"这个名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了。
马燕非常爱学习。在她辍学的时候,她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我一想起校园里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从这里我可以看出,她非常不愿意辍学,非常向往学校里的学习与生活。
在韩石把马燕的日记整理出版以后,马燕更"忙"了。由于有许许多多的人关注她,记者的采访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上课时都有记者来采访。然而,为了其他贫困儿童,马燕不得不旷课来接受采访。虽然她接受了在上课时的采访,但她心里是极不愿意的。她在日记中是这么写的:"耽误课是我最不开心的事,希望再有事,最好别叫我耽误课。"
马燕的家庭生活非常艰苦。马燕的`爸爸、妈妈穷得只能到宁夏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采集"发菜"来维持家庭成员的生活。要知道,那里的气候是非常恶劣的。因此,马燕的妈妈经常旧病发作,身体很不好。
非常有爱心。当韩石把马燕的日记出版以后,法国一些中学生感触万分,纷纷给马燕寄去了一些学习用品和钱。马燕得到他们的帮助以后,又把钱捐给了其他的贫困儿童,帮助其他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马燕很坚强。在她很小的时候,曾经下了场很大的雪,她父母都不在家,她们姐弟三个和她70岁的老奶奶去背雪,把一个井都背满了,因此,她家那一冬没有缺水。
马燕日记读后感 2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马燕日记》。读完后,我觉得让我深有感触。如果让所有不想上学的孩子看,那些孩子一定会立刻珍惜现在的生活,会感到很幸运自己能上学。
这本书是一个贫困山区女孩子马燕写的日记。她所在的宁夏地区是长年干旱,经专家考察,那里不适宜人类居住。那里也非常贫穷,只有男孩子才能读书,因为女孩子长大都出嫁,那些知识就白学了。那里的女孩子为了给兄弟挣嫁妆,常常十五、六岁就出嫁了。
但是马燕不同,她曾经有两次辍学,可是她妈妈一定要让马燕读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发现了这个女孩的日记,并在法国出版,从此马燕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她不仅能继续学习了,而且用源源不断的版税支撑起她的家,并用百分之二十五的版税资助失学女童。马燕成了村里同龄女童中唯一在读书的人,也是唯一一个有机会上大学的人。
马燕就是这样,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写日记,把自己在求学路上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并发出一声声呼喊:我想读书。
读完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们真身在福中不知福!用马燕的生活和我们比,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每天生活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幸福的怀抱中,衣食无忧。马燕和她弟弟上学步行要四个小时,就连一元钱的车费都舍不得出。而我们每天上学都车接车送,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她们吃的饭可以说是差极了,因为她没有钱,菜都吃不起,有的时候连馒头都吃不上,经常饿得受不了。而我们呢,妈妈每天变着花样做给我吃,我还挑肥拣瘦,动不动就下馆子吃肯德基、米线……马燕每周只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她都是把钱攒下来买笔和本。再看看我们,铅笔盒里的笔多得是,学习用品应有尽有。现在的同学们,拿着自己父母挣的血汗钱到处乱花,父母挣的钱是多么的不容易啊!马燕从小到大都没喝过矿泉水,去挑一担水也要一个多小时呢,而我们,用矿泉水洗手、打水仗,有时没喝完就扔掉了。我们的学习条件更是优越,电脑、学习机几乎家家都有,可有的同学却不珍惜,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而我们这么幸福难道还不知足吗?
马燕的故事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整个世界。马燕是幸运的,因为她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可是还有很多像马燕这样的女童上不起学,如果家庭比较富裕,就资助一下她们吧,也许你的一点爱心,将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马燕日记读后感 3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马燕日记》。初读此书,我就被马燕那双质朴而又对未来充满希冀的眼睛吸引住了。我拿起这本被称为“感动世界现代童话”的书,开始进人了马燕的世界。不!是宁夏西海固大量失学孩子的世界。
他们对走进学校的渴望,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呼唤——“我想读书”。可他们为生活所迫,稚嫩的双肩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做了童工甚至是“小乞丐”。由于自然环境极度恶劣,西海固那儿时常干早,他们的生活贫困潦倒,仿佛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他们满含斗志,也想走出这里(贫困),走向光明。=
“我想读书”,这是马燕在面临辍学时写给母亲信中的一句话,这四个字,大大的,还圈了出来。信上还说:“今天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里没钱!”短短几行字给了我深深的震撼,要知道,那时,她才13岁……读着读着,你或许会问,学习条件与学习环境这么艰苦,马燕怎会如此的渴望读书呢?是的,夏天要顶着火辣的太阳,似乎要将她燃烧起来;冬天要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一直冷到她心里。她与同学踩着那崎岖不平的山路去上学要走上几十公里,往往是在人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已悄然起床……由于长期风吹日晒,他们的脸都红红的,糙糙的,几双小脚都捂出了血泡……总算来到学校了,可马燕和她的同学又要面临饥饿的难题。出门时带来的米、馒头若不省着吃,很快就会吃完,如此,他们还常常饿肚子……但是,就算再怎么苦,马燕始终明白,只有读好了书,才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她坚信永不放弃的梦想终将成真!记得她曾对母亲说过那样一句话:“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都流不干!”
马燕强烈的求学愿望令人肃然起敬!当我们为了贪玩而放松学习时,马燕的故事怎能不让我们激动呢?“身在福中”的我们常常觉得读书并不重要,总盼望着更多的`假期,上更少的课。马燕的故事重新让我们看到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农村孩子)来说,教育是多么重要。想到我每天理所当然地拿着5元零花钱,想到我每天“肥马轻裘”地开电瓶车上学,想到我前两天有点咳嗽就“挂免课牌”(防控流感时,老师说学生生病了可以在家休息),我不禁汗颜……是生活的苦难给了马燕希望与力量,让她有了坚实的目标,那“幸福像花儿一样”的我们难道就不应该向她学习,天天向仁吗?建议感兴趣的同学不妨也拿起这本书,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吧!
马燕日记读后感 4
那是寒假的一天,我一个人去书店里闲逛,那几天一直在看有关电脑的书籍。回家时就用眼扫射着摆在书架上的书,向书店门口走去,这时候一本封面为灰黑色的书撞入我的眼睛。因为书名是红色显得格外刺眼,我走过去拿起这本书,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失学女孩感动现代世界的童话”。它就是《马燕日记》,读了之后我的感触多多。
马燕的日记最先发表在法国的《解放报》上,发表以后在法国引起了轰动。因为她的日记让人们了解到世上的真情所在。
读了之后对马燕有了了解,她是住在宁夏自治区的一个农村里(名字叫西海固),那里曾被国际有关机构认定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她家十分贫穷,她们那里的女孩子上完小学就辍学了或没有上完就辍学了,更恐怖的是那里还有十五岁就出嫁的。让人读了就想流泪,马燕上学的时候就吃两顿饭,而且其中一顿还要肯馒头吃咸菜。想一想我们过的生活,再想一想她们有着天壤地别,我们和她们就像不同世界的人,过着不同的世界的生活。《马燕日记》深切的描写了马燕的日常生活情况,通过她的日常生活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想象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就算你的`心是石头长成的你看到这样的文章,你也会流泪。可是为什么只有马燕的日记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
这就是她重在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当她做错事被妈妈骂的时候她不会责怪妈妈,因为她知道妈妈是为了她才会受这么多的罪。她是非常的体贴爸爸妈妈,所以她拼命的学习,只为了将来的生活过的好一点,让爸爸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要再受苦了。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农村的孩子从小做事就是靠自己,很早就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城市的孩子不行,父母给的爱太多了,他们就溺爱了。真的是整天没有一点紧张的气氛,他们就不
会担心他们的将来,现在有父母养你,但是父母能养你一辈子吗?这些话留给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人思考吧。
通过读马燕的日记,我成熟了很多。我知道一切的事情必须靠自己,这样的话就是离开谁也不怕,因为本领在自己身上谁也拿不走。而且我也知道献爱心对别人的帮助很大,因为《马燕日记》很畅销,所以马燕拿出版税的百分之二十五,建立基金会用来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这样的基金会不只是中国有,法国也建立了用来帮助中国的孩子。所以我希望大家以后能积极的参加各种的献爱心的活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让他们也感觉到世界上有人在关注他们,让他们也感觉到世界上的爱,让他们感觉到世界上的温暖。让他们在世界的关爱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马燕日记》让我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做人的道理。读过马燕的日记以后,我成长了许多。《马燕日记》是一本教育人的好书。
马燕日记读后感 5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叫《马燕日记》的书,读完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出 的感动,还有她的生活条件艰苦的让我惊叹不已!
马燕生活在宁夏自治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生活非常艰苦,艰苦的让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他们两加起来年收入只有四百元,马燕一年到头不换一件衣服,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以山芋为主,要是吃一顿好的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还有家里生活用的水都要到很远的山沟里挑。就连马燕七元的学费有时都不能按时交。那里的`交通很不发达,只有自行车,马车,拖拉机是他们的出行工具,其他什么都没有。马燕每天上学都要走四五个小时,而且全是像紫金山的山路一样,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天一下雨,那多危险啊!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连一件玩具都没有,唯一好玩的玩具就是废弃的汽车轮胎,每天滚来滚去,玩得非常开心。
而我呢,每天好吃好喝,穿着时髦好看的衣服,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衣食无忧。爸爸妈妈的收入比他的家庭高出许多,我的要求和愿望都能满足,而且学校就在家门口,只要走几步就到了。还有一些家庭有汽车,他们的孩子都是用汽车来接送,对于马燕来说想都不敢想。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供我读书学习,而我却不好好学习,跟马燕比起来真是太惭愧了,站在她面前感觉我太渺小了,而马燕太伟大了。
读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位法国中学生克拉利丝看完这本书说过的一句话:“,马燕强烈的求学欲望,令人肃然起劲和敬佩。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啊!”又然我想起一位专家说过的话:“马燕成千上万穷孩子的故事,让我们同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这真是一本感人的书啊!
马燕日记读后感 6
听爸爸说:中国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尤其是宁夏的西海固地区,那儿终年少雨,地表丘壑纵横,遍地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土,严重缺水,而马燕就是生活在宁夏这种山区的一个女孩子,自小家里很穷,平时连肚子也吃不饱,要供养她和两个弟弟上学就很困难。马燕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曾辍学过一次,后来妈妈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么小在家里忙里忙外做家务,就借钱交了学费让她重新回到了学校。可是两年之后,由于马燕和大弟弟同时要去镇上的学校上五年级,家里实在供养不了他们两个人,她又不得不再次面临辍学的危机。幸运的是,由于马燕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在求学的过程中她遇到了很多好心人,被她的.事迹感动从而资助她学习,让她重返校园。马燕立志努力读书,要飞出这个小山村,去改变她的家乡。
马燕在成长的过程中,即使是失学期间,都坚持写日记,从而记录下了她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故事,有辛酸的泪水,也有开心的笑声,每一个看过她日记的人仿佛都重温了马燕成长的历程。并且都能从中受到心灵的撞击。
读完她的事迹,我觉得相当的惭愧,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由于爸爸妈妈的辛苦工作,给我创造了非常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现在的生活非常的幸福,吃的有麦当劳、肯德基,穿的也有各种各样的衣服,但是我却没有刻苦用功地读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心要向马燕学习,学习她那种不怕吃苦,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珍惜现在,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并且长大了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马燕”们都可以快乐的成长。
马燕日记读后感 7
《马燕日记》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感人肺腑的故事。马燕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偏僻村庄,由于五年的干旱,家里颗粒无收,没有了生活来源,马燕不得不辍学回家。“妈妈,不上学,我一辈子的眼泪流不干。’’通过马燕的这句话,我看到了一个失学女童强烈求学的欲望。她虽得知,她将不能返回校园,家里没有能力支付她的学费,但却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她的人生有了大的转折:当社会大众得知马燕的事迹后,都深深被打动了,为她提供了无私的帮助,给了马燕一个重返校园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奇迹。然而,如果没有马燕坚定不移的信念,又怎可能会出现这般奇迹呢?
童年是美好的,我们更是幸福无比:吃着营养食品,穿着高档服装。可马燕的童年呢?衣服破烂单薄,连想都不敢想什么高级食品,她只求能够学好知识,长大孝敬父母。十三岁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可马燕呢?每天辍学在家做苦力不说,还要照顾患病的妈妈,每当看到别人背着书包去上学时,马燕的内心是多么渴望呀!上天夺走了马燕上学的机会,然而马燕却不向命运屈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永不放弃的梦想终于成真。马燕深知:只有靠自己来拯救自己。她用真切的'词汇一页又一页地记述了她的真情实感。
看完书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呀,困难多呀作为没有成功的理由。但是,和马燕相比,这些困难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呀!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马燕日记读后感 8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马燕日记》。文中写的是一个宁夏的女孩,她的名字叫马燕。马燕非常热爱学习,可是她的家里太穷了,没有钱来供养她上学,马燕的内心很痛苦,可是她还是不放弃学习。
马燕的生活特别苦,早饭只可以吃一个馒头,而且连蔬菜都不舍得买,晚上也总是饿肚子。平常,马燕每个星期只回家一次,她的家和学校相距20多公里,而且还是崎岖不平的山路,为了省下车费,马燕都是一步一步花上好几个小时走回家。每当我想起马燕不管是在夏日炎炎,还是在冰天雪地里都要走这条路,我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读了马燕的`日记,我很佩服她,她那坚韧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燕日记读后感 9
合上这本《马燕日记》,我不禁思绪万千。马燕因家境贫困,从学校到家要的路,坐车每人要花一元钱,于是马燕和两个弟弟经常跑步回家,一跑就要跑上4~6个小时,我算了算了算,我们开车到老家也要4到6个小时都会累,何况他们呢? 马燕出生在宁夏山区樟树的一个贫苦家庭。
长达后,上了小学,但是在xx年5月2日的某一天,妈妈白菊花突然对马燕说:“哈哈,妈怕你这是最后一次上学了。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人在外打工,是顾不过来的啊!”于是孝顺的马燕开始辍学回家,种起了田。 后来妈妈看见马燕成为了家中的.劳力,非常不忍心,于是就凑钱,让马燕重返校园。可是,新的学期开始时,马燕知道她再次面临辍学的危机了。万幸的是韩石一行人走进了她,走进了她的日记,她的家庭。 韩石在他的记事本中写道:“马燕的妈妈交给我3本日记本和一封信,打开信,经过翻译,韩石说他听了热泪盈眶,十分感动,使马燕成了村里能上初中的女娃。 马燕一家都十分感动,非常的感谢他们。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马燕是一个又孝顺,又懂事的女孩子,她为了妈妈的病,每周都回家看妈妈,而且为妈妈抓发菜。我看完了这本书,心想:我要像马燕一样,努力学习,让祖国建设得更美好。
马燕日记读后感 10
宁夏西海固,这里有个女孩叫马燕,她家里没钱给马燕上学,只好让马燕退学,给两个弟弟上学。《马燕轰动欧洲》的故事里是马燕把她的日记合成了一封信给妈妈看,马燕的妈妈最终决定借钱给马燕上学。她拿着马燕的信给别人看,一整个欧洲都被马燕的日记给轰动了,愿意借钱给马燕读书。
在求知改变命运的故事里,马燕的日记在全国出版后,马燕的`书费有了五百元,她们家买了一辆小轿车和一辆摩托车。马燕还上了大学,她自豪地说:“我们全校 前五名都是女生。” 我觉得马燕因为想读书而战胜了困难,发表了日记,帮了家里一个通天大忙就是可以有钱读书了,她还轰动了欧洲,把所有女孩子的命运都给改变了。
马燕上了大学,在校园里刻苦学习,我应该学习马燕。虽然马燕家里穷,但马燕把所有的事情都变了,一开始家里穷的家庭,开始有钱起来了。
马燕虽然自己家有钱了,还把钱给了其他的小朋友。所以马燕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马燕日记读后感 11
大家有没有看过《马燕日记》。可我相信只要读过的一定会深受感悟的。怎么样有兴趣吗? 那我就告诉大家马燕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吧!
马燕从小就想要读书可因家庭困难而不能像其他孩子们一样坐在教室里高声朗读。因此写下了一篇不太长的文章《我想读书》。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你有什么事就说出来把!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怕这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现在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老农种田都要有知识,没有知识种下的粮食是没有收获的。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哪我俩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儿能念书,女孩就不能念书呢?妈妈说你还小,不懂这些,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今年我上不起学,我回来种田,供养弟弟上学。我一想起校园的欢笑声,就像在学校里读书一样。我多么想读书啊!可是我家没钱。
我想上学。妈妈,妈妈。我不想回家。我想一直待在学校里学习,读书哪该多好啊!
虽然马燕没有用华丽的.词句来修是文章。她用自己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痛苦,马燕想要读书都不能,可有些同学让他读都不读。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好机会,长大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
马燕日记读后感 12
看到马燕的故事,觉得很神奇,也很感动。故事要从2000年左右说起,一个在中国贫穷小山村的小女孩因为在日记里表达自己对上学的强烈渴望,吸引到来自大洋彼岸的捐助,重返校园。
或许这样神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但只有足够强烈的渴望才能创造奇迹。
从五年级就开始写日记,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小姑娘,日记中流露出她对读书和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渴望,还有她深深的感恩之心,所以才会如此幸运,因为这本《马燕日记》,她重返校园,还帮助了很多像她一样的女孩子。
说真的,我们的条件没有她那么艰苦,想想她,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为了自己渴望的生活而努力。
《马燕日记》的第一部分是小学生的流水账,几乎都是日常琐事、生活点滴,看到第二部分,才明白是到了亮点,这是初中生的手笔,不再是单纯的流水账,更有文采,也更有思想。而看到马燕上大学,走出国门的部分,才真正看到了精彩之处,她能更详细的描述她的心路历程。
虽然这个女孩出生在贫瘠的农村,条件艰苦,但因着她强烈的渴望,不仅没辍学,反而能感召到爱心人士为她助学,甚至靠日记出版的版税供养她整个家庭和其他失学儿童。
命运对她是残酷的,出生在中国最贫瘠的地方,但同时命运又是垂青她的`,因为即使是现在,出国留学对普通人而言也并非易事,更何况是10年前。或许只有在你努力拼搏后,上天才会真正给你收获。
而马燕正是如此,曾经遭受的苦难都变成了滋养她的养料,让她成为一个感恩,被爱包围,有能力选择人生的人。确实,连读书上学的资格都能争取到来自陌生人的捐助,还有什么能阻挡她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呢?
越到后来,我越能体会到她的感恩之情,发自内心的感恩,而且特别的单纯,只有读书、学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没有其他的功利心。文中她因为不停被记者采访影响到学习而心生烦恼,只想安静读书。甚至在录节目时被主持人反复问到她的想法时,没有其他,就是读书。
而且让我也有一种感受,虽然马燕生活贫穷,但实际上她是沐浴在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外,由于读书是由好心人士捐助的,她收获了无数善意、真诚的爱;在家里,她也收获了父母的爱。
虽然因为经济贫穷,她的父母也时常争吵,但是从她的字里行间,我还是能感受到她父母是非常相爱的。因为她妈妈会因为爸爸牙齿不好说自己只喜欢吃骨头而把吃肉的机会让给爸爸,而爸爸其实明白妈妈的心思,所以即使是一块肉让他先吃,他也只会吃一点点,然后把剩下还很大块的肉都留给妈妈。她妈妈性格要强,爸爸生性木讷,但是每次争吵时都会让着妈妈。
我觉得一个男人并不会因为性格的原因选择退让,而真正让他这么做的理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爱,马燕的爸爸很爱她的妈妈。即使是在那个包办婚姻的年代,她父母的结合也有爱的成分,所以相爱的父母也能给到子女足够多的爱。
所以我觉得马燕是幸运的孩子,收获这么多的爱,哪怕成长过程中经济是窘迫的,但是精神是富足的。这一点非常可贵,也让我体悟到一点:养育孩子健康成长的,不是金钱,而是爱。我们真正能够给予孩子的,除了金钱,还有很多。
看完这本书,深深的感动,她的故事就像传奇,虽然她的日记能被自己的妈妈送给外国记者,甚至能被出版都是偶然事件,但是她的努力和从未停息的渴望让这些变得必然。
从未停息的渴望,永远都是最强的动力。特别佩服她,这样一位勇敢、坚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女孩,祝福她的人生越来越好!
【马燕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再读《马燕日记》作文05-06
再读《马燕日记》作文05-07
《马燕日记》读后感10-04
马燕日记读后感05-06
《马燕日记》的读后感10-03
《马燕日记》读后感04-25
读《马燕日记日记》有感10-17
《马燕日记》读后感作文05-07
马燕日记读后感蚯蚓的日记读后感04-25
读《马燕日记日记》有感作文05-07